性取向有多少种
性取向的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asexual)。
个体对特定性别的对象,如异性、同性或男女两性,产生性吸引或迷恋,分别称为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在动物界和人类,大多数个体均对异性产生性吸引,这是与其繁衍后代的生物本能相一致的。
但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特别是在人类,一部分个体出现性取向与繁殖本能分离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在个体的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常伴有同性恋的性取向,但同性恋者大多没有性别角色和性身份障碍。
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未获得解决的恋母或恋父情结是决定“性”定向的重要因素。他们设想:对母亲过分亲昵,对父亲疏远或敌视的男孩,会产生对其异性性冲动的恐惧,从而促使其性取向转向同性。
性学习理论则主张,童年早期的同性恋体验或幻想不仅未受到抑制,反而通过性行为和手淫得到强化,促进了同性别的性取向。遗传学研究未能发现决定性取向的基因标记,也未发现孕期母体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的改变对胎儿出生后的性取向起决定作用的证据。
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取向的态度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例如:在性自由的社会,对同性的性取向,采取肯定的接纳态度,而在较保守的社会,则采取否定的排斥态度。
扩展资料
在很多年间,很多科学家和宗教团体的一个共同的假设是,自然以及正常人的性取向是唯一指向异性的(异性恋)。在20世纪50年代以及后来的研究使得心理学家和医生们认识到同性恋是唯一指向同性的第二种性取向。后来,对没有唯一性取向的观念开始得到接受,例如双性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人类本性的著名的特征化“多态的不正当性”(polymorphously perverse),意味着或者是事实上任何对象都可以成为性欲满足的源泉或者是像婴儿那样对性欲的满足漠不关心。
弗洛伊德认为,当一个婴儿长大后,性欲满足的对象开始变得清晰和有限(对于这究竟是生物学变化还是社会进程的原因还有争论)。人类学家观察到,世界上很多人,包括在相同文化中成长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取向对象。
然而,很多学者认为,在任意一个给定的社会,被认为是合适的欲望的对象通常是受到控制和有限的。此外,一些文化传统(特别是宗教)主张人们应该只有一种类型的欲望对象。
根据由阿尔弗烈德·查尔斯·金赛做的两份具有争议性的研究《男性性行为》(1948年)和《女性性行为》(1953年),当被问及对自己从一个连续的从绝对异性恋到绝对同性恋的性谱中为自己的评分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综合分析后表明,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性恋的,也就是说,很多人对两性都有好感,但是通常是偏向其中一方。
根据金赛的报告,指用少数一些人(5%-10%)可以认为是完全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相反的,只有更少的一些人可以被认为是完全的“双性恋”。
很多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很多人报告通常是异性恋取向。然而对同性恋占人口比例的报告则会根据方法的不同和选择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很多这样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男同性恋者为2.8-9%,女同性恋者为1-5%,这个数字在一些大城市中可以高达12%,而在一些乡村地区可能只有1%)。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男同性恋者的比例大约是女同性恋者比例的两倍。对双性恋在人口中的比例的估计根据不同的提问而有很大的差别。一些研究认为只要一个人几乎相等的受两性的吸引就是双性恋;另外一些人认为双性恋完全受同性(否则就认为是异性恋)以及异性(否则就是同性恋)吸引。
很少的人既不受同性吸引也不受异性吸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性取向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性取向性指向
性取向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
1、异性恋
异性恋是人类最主要的性取向,也是人类得以繁衍的根本,异性恋占据的人口比例都是压倒性的超过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和无性恋的,大约占据总人口的90%~95%左右。
2、同性恋
同性恋是指同性之间的,包括男男同性恋和女女同性恋。
3、双性恋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国民健康访问调查报告显示(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NHIS),女双性恋者的数量要多于男双性恋者,0.4%的男性和0.9%的女性是双性恋者。
4、无性恋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博格特的研究发现,全球有7000万的无性恋者,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1%。
性倾向不止一种,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都属正常,绝不是疾病。同性恋绝非一种精神疾病。
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2001年,中华精神科学会也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
不歧视同性恋,并且保障其权益,更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正如这本教材中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长相、肤色、身高、体重、性格、民族、国籍都不相同,性倾向只是不同的一个方面。
性取向简称性向,又称性倾向、性指向、性位向、性定向等,它是指一个人在爱情和性欲上对男女两性有何种型态的永久吸引。
性取向决定着性吸引的对象,随着性成熟逐渐显现。当然,性取向的定义并不单单依赖于性行为,而是表现于一个人在爱情和性欲两方面的永久吸引。这包括一个人在爱情、依赖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面的内在深刻需求,具体表现为非性爱慕、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相互支持爱护、长久承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