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荀彧辅佐刘备,可以帮他实现匡复汉室吗?
荀彧是不会投靠刘备的,这是他的阶级所决定的。假使荀彧投靠了刘备,刘备依旧不能匡复汉室。换句话说,刘备不能成功的因素不在谋士、武将,而在支持力量上。
东汉的统治力量自汉武帝“顿尊儒术”后,儒家豪门的力量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到了东汉以后,这种局面更是不可逆转。
关键因素便在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上。“举孝廉”逐渐成为东汉时期入仕的主要门路,而推荐“孝廉”的权利,却掌握在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太守、三公九卿等)手中。因此,那些想要做官的,则会势必像这些太守及三公九卿靠拢。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个个势力集团。
东汉的统治中坚力量,便是一个个的豪门大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便是典型代表。这一个个儒家豪门大族,既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中坚力量,也是割据势力形成的源头。
而出身颍川荀氏的荀彧,也是儒家豪门中的代表。从荀彧的出身看,他的选择也无外乎两种,维护东汉统治或者投奔儒家豪门割据势力。明白了这一点,便能清楚知道荀彧一生遭遇的根源。
刘备的出身刘备虽然挂着一个皇叔的名头,可是因为“推恩令”的影响,此时的刘备已经沦落为寒族,其本人甚至靠织席贩履来维持生计。这样的行为,在荀彧眼中,是属于“贱业”的行为,自然看不上刘备。
已沦为寒族的刘备,和儒家豪门的差距隔着十万八千里。这也就是为什么早期的时候,没有谋士投奔刘备。诸葛亮原本也是属于儒家豪门的人物,只是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跟随叔父一起投奔了刘表。诸葛亮投奔刘备,既有匡扶汉室的因素,也有家道中衰的原因。
荀彧的抉择明白了荀彧的出身,便能理解,为什么他早期投奔了袁绍。因为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是儒家豪门中的顶端。荀彧和他出身一样,且还算得上老乡,投奔袁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后来荀彧看出袁绍不能成事,才投奔了曹操。
但荀彧投奔曹操的目的,是想假借曹操之手,维持汉朝的统治。因为,东汉代表的是儒家豪门的利益。因为有这样的出发点,也就埋下了荀彧日后死亡的原因。但荀彧投奔袁绍(儒家豪门)、曹操(继续维持汉朝统治)的行为,其指导思想,都是为了维护本身阶级的利益。
而曹操对儒家豪门,一直有很高的警惕性。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代表寒门出身的曹操,在对战儒家豪门中占了上风。而杨修(出身弘农杨氏)、荀彧(颍川荀氏)的先后死亡,便是曹操对儒家豪门的打击。
儒家豪门遭到重创,便不得不蛰伏起来。但他们支持同样出身儒家豪门的司马懿夺权,这便是西晋能建立的根本因素。
综上所述,即使荀彧投靠了刘备,也只是他个人或者他一个家族的抉择。其他豪门大族,他们只会支持同阶级的代表人物来夺权,因为那样才能更好代表他们本身阶级的利益。
而这些儒家豪门,当时掌握了大量的财力和武力,只有获得他们支持,才能成功掌权。后来的曹丕,也是通过“九品中正制”进行了妥协,用出身来决定做官的资格,才换取了儒家豪门的支持,从而建立了魏国。
所以,刘备不能匡扶汉室,自然有各种因素在里面。但他没有获得儒家豪门的整体支持,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即使荀彧投靠了他,也无法影响大局,只能代表荀彧个人的意愿,而不是整个儒家豪门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