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华威先生
huá wēi xiān shēng
短篇小说。张天翼作。1938年发表。国民党官吏华威整天忙碌于开会、演说、吃饭,企图操纵一切群众活动。其所作所为遭到人们的鄙视和抵制,最后,他不得不为此感到害怕。作品以夸张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的国民党官僚形象。
原文:
作者·张天冀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
“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为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窸窸窣窣〔窸窸窣窣(xīxīsūsū):拟声词,模拟细小的摩擦声音。〕的。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
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
“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想见。”
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括了一根洋火。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他往下说:
“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坦白,很不客气。大家都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到门口可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他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儿谈了几句。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
“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以后——你们凡是想到的工作计划,你们可以到我家里去找我商量。”
坐在主席旁边那个长头发青年注意地看着他们,现在可忍不住插嘴了:
“星期三我们到华先生家里去过三次,华先生不在家……”
那位华先生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唔,我有别的事,”又对主席低声说下去:
“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密司黄接头也可以。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她可以告诉你们。”
密司黄就是他的太太。他对第三者说起她来,总是这么称呼她的。
他交代过了这才真的走开。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
“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密司黄说要跟刘主任去算账呢,要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灌醉。你看!”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为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
“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么?”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来了。我想还可以多添加几个。由我们文化界抗敌总会派人来参加。”
他看见对方在那里踌躇,他把下巴挂了下来:
“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接着他又声明: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这里他食指点点对方胸脯: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么?”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
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 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
“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
“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你们!你们!……”他倒到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五分钟之后他抬起头来,害怕地四面看一看。那两个客人已经走了。他叹一口长气,对我说:
“唉,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现在的青年!”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
-----------------------------------------------------------------
注:《华威先生》选自《张天冀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小说完成于1938年,作者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生于南京,祖籍湖南湘乡。
张天翼中学时曾为“礼拜六”刊物写过滑稽、侦探类小说,初步培养了喜剧才能。张天翼这一笔名是于1925年发表散文《黑的颤动》时开始使用的。1929年,他在鲁迅、郁达夫主编的《奔流》刊物上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自此加入新文学阵营,开始他以揭露为宗旨的小说生涯。他的作品多以幽默轻松的笔触展示中国社会中下层的悲剧状态,被鲁迅视为是新文学以来“最好的作家”和“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他创作多产,此后十年间完成短篇小说近百篇。
时至今日,张天翼留传下来的作品最著名的除了此文外,便数他的童话作品。他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虽然明显带有阶级批判的成人内容,但却因其想象的荒诞滑稽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建国后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及《罗文应的故事》也很知名。
这篇小说写于抗日时期。当时前方战事紧张,而后方的华威先生,也在天天忙碌着为抗战做“贡献”——到各个组织开会、讲话,然而总是讲不了两句,就又赶到下一个会场去了。他是真的在关心抗战组织的发展吗?不,他不过是想把各个组织的权力抓到手罢了,强调“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才是他的主要目的。小说巧妙地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国民党顽固派。这部漫画小品式的中篇小说,是抗战前期著名的暴露国统区弊端的讽刺文学。华威先生这一带有某些类型化倾向的人物,因其攫取权力的狂热与无孔不入的流氓气质而具有了一定超时代的因素,因此至今有人读来仍然有所感慨。
【阅读练习】
1.小说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公文皮包"和"手杖" 在对"兰花图样"的指形描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2.小说对于华威先生出席的"工人抗战工作协会指导部会议","伤兵工作团会议"和"妇女界战时保婴会委员会议"只是一笔带过.请你推测一下华威先生在这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写在下面.(2分)
3.华威先生认为许多工作都必须由自己亲自去领导,但成立"妇女界战时保婴会"等活动时却没有邀请他.对此他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和举动 他与负责人谈话的目的是什么 从中看出他怎样的性格侧面 (4分)
4.结合选文设想一下,在你参加工作后,如果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为了避免成为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在说和做上应注意些什么 (4分)
5.把选文内容缩写成100字左右的梗概介绍.(3分)
【阅读练习答案】
1.公文皮包和手杖,表明了华威先生的身份,象征着他的权威,1分;
表达了对他的嘲讽,1分;计2分.
2.你们要加紧工作,1分;你们要认定(认清)一个领导中心,1分;计2分.
3.反应:吃了一大惊,1分;举动:打听,调查,谈话,1分;把负责人找来谈话的目
的是通过威胁获得委员的位置,1分;具有强烈的权力欲,1分;计4分.
4.在说上,不讲毫无意义的空话,不讲千篇一律的废话(或"不尚空谈"),2分;
在做上,不能回避问题,不能碌碌无为(或"多做实事"),2分;计4分.
5.缩写要包括下列要点:
华威先生每天都走马灯似的忙碌,1分;
华威先生只知空谈并不肯解决实际问题,1分;
华威先生钻营投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1分;计3分.
huá wēi xiān shēng
短篇小说。张天翼作。1938年发表。国民党官吏华威整天忙碌于开会、演说、吃饭,企图操纵一切群众活动。其所作所为遭到人们的鄙视和抵制,最后,他不得不为此感到害怕。作品以夸张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的国民党官僚形象。
原文:
作者·张天冀
转弯抹角算起来——他算是我的一个亲戚。我叫他“华威先生”。他觉得这种称呼不大好。
“嗳,你真是!”他说。“为什么一定要个‘先生’呢。你应当叫我‘威弟’。再不然叫‘阿威’。”
把这件事交涉过了之后,他立刻戴上了帽子:
“我们改日再谈好不好?我总想畅畅快快跟你谈一次——唉,可总是没有时间。今天刘主任起草了一个县长公余工作方案,硬叫我参加意见,叫我替他修改。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
这里他摇摇头,没奈何地苦笑了一下。他声明他并不怕吃苦;在抗战时期大家都应当苦一点。不过——时间总要够支配呀。
“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请我到汉口去一趟。这里全省文化界抗敌总会又成立了,一切抗战工作都要领导起来才行。我怎么跑得开呢,我的天!”
于是匆匆忙忙跟我握了握手,跨上他的包车。
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
这个城市里的黄包车谁都不作兴跑,一脚一脚挺踏实地踱着,好像饭后千步似的。可是包车例外:叮当,叮当,叮当——一下子就抢到了前面。黄包车立刻就得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就让到路边。行人赶紧就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去。
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而——据这里有几位抗战工作者的上层分子的统计——跑得顶快的是那位华威先生的包车。
他的时间很要紧。他说过——
“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
接着掏出表来看一看,他那一脸丰满的肌肉立刻紧张了起来。眉毛皱着,嘴唇使劲撮着,好像他在把全身的精力都要收敛到脸上似的。他立刻就走:他要到难民救济会去开会。
照例——会场里的人全到齐了坐在那里等着他。他在门口下车的时候总得顺便把踏铃踏它一下:叮!
同志们彼此看着:唔,华威先生到会了。有几位透了一口气。有几位可就拉长了脸瞧着会场门口。有一位甚至于要准备决斗似的——抓着拳头瞪着眼。
华威先生的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他先前那副忙劲儿好像被他自己的庄严态度消解掉了。他在门口稍为停了一会儿,让大家好把他看个清楚,仿佛要唤起同志们的一种信任心,仿佛要给同志们一种担保——什么困难的大事也都可以放下心来。他并且还点点头。他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他是在对整个集体打招呼。
会场里很静。会议就要开始。有谁在那里翻着什么纸张,窸窸窣窣〔窸窸窣窣(xīxīsūsū):拟声词,模拟细小的摩擦声音。〕的。
华威先生很客气地坐到一个冷角落里,离主席位子顶远的一角。他不大肯当主席。
“我不能当主席,”他拿着一支雪茄烟打手势。“工人抗战工作协会的指导部今天开常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议也是今天。伤兵工作团也要去的,等一下。你们知道我的时间不够支配:只容许我在这里讨论十分钟。我不能当主席。我想推举刘同志当主席。”
说了就在嘴角上闪起一丝微笑,轻轻地拍几下手板。
主席报告的时候,华威先生不断地在那里括洋火点他的烟。把表放在面前,时不时像计算什么似地看看它。
“我提议!”他大声说。“我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希望主席尽可能报告得简单一点。我希望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
他括了两分钟洋火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对那正在哇啦哇啦的主席摆摆手:
“好了,好了。虽然主席没有报告完,我已经明白了。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想见。”
停了一停。抽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我的意见很简单,只有两点,”他舔舔嘴唇。“第一点,就是——每个工作人员不能够怠工。而是相反,要加紧工作。这一点不必多说,你们都是很努力的青年,你们都能热心工作。我很感谢你们。但是还有一点——你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他又抽了两口烟,嘴里吐出来的可只有热气。这就又括了一根洋火。
“这第二点呢就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你们只有在这一个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抗战工作才能够展开。青年是努力的,是热心的,但是因为理解不够,工作经验不够,常常容易犯错误。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瞧瞧所有的脸色,他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表示一种微笑。他往下说:
“你们都是青年同志,所以我说得很坦白,很不客气。大家都要做抗战工作,没有什么客气可讲。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我很感激你们。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
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
到门口可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他把当主席的同志拽开,小声儿谈了几句。
“你们工作——有什么困难没有?”他问。
“我刚才的报告提到了这一点,我们……”
华威先生伸出个食指顶着主席的胸脯:
“唔,唔,唔。我知道我知道。我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谈这件事。以后——你们凡是想到的工作计划,你们可以到我家里去找我商量。”
坐在主席旁边那个长头发青年注意地看着他们,现在可忍不住插嘴了:
“星期三我们到华先生家里去过三次,华先生不在家……”
那位华先生冷冷地瞅他一眼,带着鼻音哼了一句——“唔,我有别的事,”又对主席低声说下去:
“要是我不在家,你们跟密司黄接头也可以。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她可以告诉你们。”
密司黄就是他的太太。他对第三者说起她来,总是这么称呼她的。
他交代过了这才真的走开。这就到了通俗文艺研究会的会场。他发现别人已经在那里开会,正有一个人在那里发表意见。他坐了下来,点着了雪茄,不高兴地拍了三下手板。
“主席!”他叫。“我因为今天另外还有一个集会,我不能等到终席。我现在有点意见,想要先提出来。”
于是他发表了两点意见:第一,他告诉大家——在座的人都是当地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应当加紧地做去。第二,文化人应当认清一个领导中心,文化人在文抗会的领导中心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统一起来。
五点三刻他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的会议室。
这回他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人点头。
“对不住得很,对不住得很,迟到了三刻钟。”
主席对他微笑一下,他还笑着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他四面瞧瞧形势,就拣在一个小胡子的旁边坐下来。
他带着很机密很严重的脸色——小声儿问那个小胡子:
“昨晚你喝醉了没有?”
“还好,不过头有点子晕。你呢?”
“我啊——我不该喝了那三杯猛酒,”他严肃地说。“尤其是汾酒,我不能猛喝。刘主任硬要我干掉——嗨,一回家就睡倒了。密司黄说要跟刘主任去算账呢,要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我灌醉。你看!”
一谈了这些,他赶紧打开皮包,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
“请你稍为等一等,”主席打断了一个正在发言的人的话。“华威先生还有别的事情要走。现在他有点意见:要求先让他发表。”
华威先生点点头站了起来。
“主席!”腰板微微地一弯。“各位先生!”腰板微微地一弯。“兄弟首先要请求各位原谅:我到会迟了点,而又要提前退席。……”
随后他说出了他的意见。他声明——这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常务理事会,是一切救亡工作的领导机关,应该时时刻刻起领导中心作用。
“群众是复杂的。工作又很多。我们要是不能起领导作用,那就很危险,很危险。事实上,此地各方面的工作也非有个领导中心不可。我们的担子真是太重了,但是我们不怕怎样的艰苦,也要把这担子担起来。”
他反复地说明了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这就戴起帽子去赴一个宴会。他每天都这么忙着。要到刘主任那里去联络。要到各学校去演讲。要到各团体去开会。而且每天——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人吃饭。
华威太太每次遇到我,总是代替华威先生诉苦。
“唉,他真苦死了!工作这么多,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他不可以少管一点,专门去做某一种工作么?”我问。
“怎么行呢?许多工作都要他去领导呀。”
可是有一次,华威先生简直吃了一大惊。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
他开始打听,调查。他设法把一个负责人找来。
“我知道你们委员会已经选出来了。我想还可以多添加几个。由我们文化界抗敌总会派人来参加。”
他看见对方在那里踌躇,他把下巴挂了下来:
“问题是在这一点:你们委员是不是能够真正领导这工作?你能不能够对我担保——你们会内没有汉奸,没有不良分子?你能不能担保——你们以后工作不至于错误,不至于怠工?你能不能担保,你能不能?你能够担保的话,那我要请你写个书面的东西,给我们文抗会常务理事会。以后万一——如果你们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负责。”
接着他又声明: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这里他食指点点对方胸脯:
“如果我刚才说的那些你们办不到,那不是就成了非法团体了么?”
这么谈判了两次,华威先生当了战时保婴会的委员。于是在委员会开会的时候,华威先生挟着皮包去坐这么五分钟,发表了一两点意见就跨上了包车。
有一天他请我吃晚饭。他说因为家乡带来了一块腊肉。
我到他家里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对两个学生样的人发脾气。他们都挂着文化界抗敌总会的徽章。
“你昨天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去?”他吼着。“我叫你拖几个人去的。但是我在台上一开始演讲,一看——连你都没有去听!我真不懂你们干了些什么?”
“昨天—— 我去出席日本问题座谈会的。”
华威先生猛地跳起来了:
“什么!什么!日本问题座谈会?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诉我?”
“我们那天部务会议决议了的。我来找过华先生,华先生又是不在家——”
“好啊,你们秘密行动!”他瞪着眼。“你老实告诉我——这个座谈会到底是什么背景,你老实告诉我!”
对方似乎也动了火:
“什么背景呢,都是中华民族!部务会议议决的,怎么是秘密行动呢。……华先生又不到会,开会也不终席,来找又找不到……我们总不能把部里的工作停顿起来。”
“混蛋!”他咬着牙,嘴唇在颤抖着。“你们小心!你们,哼,你们!你们!……”他倒到了沙发上,嘴巴痛苦地抽得歪着。“妈的!这个这个——你们青年!……”
五分钟之后他抬起头来,害怕地四面看一看。那两个客人已经走了。他叹一口长气,对我说:
“唉,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现在的青年!”
这晚他没命地喝了许多酒,嘴里嘶嘶地骂着那些小伙子。他打碎了一只茶杯。密司黄扶着他上了床,他忽然打个寒噤说:
“明天十点钟有个集会……”
-----------------------------------------------------------------
注:《华威先生》选自《张天冀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小说完成于1938年,作者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生于南京,祖籍湖南湘乡。
张天翼中学时曾为“礼拜六”刊物写过滑稽、侦探类小说,初步培养了喜剧才能。张天翼这一笔名是于1925年发表散文《黑的颤动》时开始使用的。1929年,他在鲁迅、郁达夫主编的《奔流》刊物上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自此加入新文学阵营,开始他以揭露为宗旨的小说生涯。他的作品多以幽默轻松的笔触展示中国社会中下层的悲剧状态,被鲁迅视为是新文学以来“最好的作家”和“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他创作多产,此后十年间完成短篇小说近百篇。
时至今日,张天翼留传下来的作品最著名的除了此文外,便数他的童话作品。他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虽然明显带有阶级批判的成人内容,但却因其想象的荒诞滑稽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建国后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及《罗文应的故事》也很知名。
这篇小说写于抗日时期。当时前方战事紧张,而后方的华威先生,也在天天忙碌着为抗战做“贡献”——到各个组织开会、讲话,然而总是讲不了两句,就又赶到下一个会场去了。他是真的在关心抗战组织的发展吗?不,他不过是想把各个组织的权力抓到手罢了,强调“领导中心作用”的重要才是他的主要目的。小说巧妙地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国民党顽固派。这部漫画小品式的中篇小说,是抗战前期著名的暴露国统区弊端的讽刺文学。华威先生这一带有某些类型化倾向的人物,因其攫取权力的狂热与无孔不入的流氓气质而具有了一定超时代的因素,因此至今有人读来仍然有所感慨。
【阅读练习】
1.小说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公文皮包"和"手杖" 在对"兰花图样"的指形描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2.小说对于华威先生出席的"工人抗战工作协会指导部会议","伤兵工作团会议"和"妇女界战时保婴会委员会议"只是一笔带过.请你推测一下华威先生在这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写在下面.(2分)
3.华威先生认为许多工作都必须由自己亲自去领导,但成立"妇女界战时保婴会"等活动时却没有邀请他.对此他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和举动 他与负责人谈话的目的是什么 从中看出他怎样的性格侧面 (4分)
4.结合选文设想一下,在你参加工作后,如果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为了避免成为华威先生这样的人,在说和做上应注意些什么 (4分)
5.把选文内容缩写成100字左右的梗概介绍.(3分)
【阅读练习答案】
1.公文皮包和手杖,表明了华威先生的身份,象征着他的权威,1分;
表达了对他的嘲讽,1分;计2分.
2.你们要加紧工作,1分;你们要认定(认清)一个领导中心,1分;计2分.
3.反应:吃了一大惊,1分;举动:打听,调查,谈话,1分;把负责人找来谈话的目
的是通过威胁获得委员的位置,1分;具有强烈的权力欲,1分;计4分.
4.在说上,不讲毫无意义的空话,不讲千篇一律的废话(或"不尚空谈"),2分;
在做上,不能回避问题,不能碌碌无为(或"多做实事"),2分;计4分.
5.缩写要包括下列要点:
华威先生每天都走马灯似的忙碌,1分;
华威先生只知空谈并不肯解决实际问题,1分;
华威先生钻营投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1分;计3分.
AI智能体验
2023-10-26 广告
2023-10-26 广告
作为OPENAIRMART的工作人员,我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首先,AI写作可以产生原创内容。虽然AI算法是基于已有的文本和知识进行学习和生成的,但是它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技术,生成具有原创性的文本内容。这些文本内容往往可以提供新的信...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AI智能体验提供
展开全部
颜一烟,1912年生,北京人。中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
1930年至1933年先后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等校中文系学习。1934年至1937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学习。曾任中华留日戏剧学会干事、留日左翼文化团体联合会执委等职。抗战爆发后回国,在上海救亡演剧二队任秘书、编剧等,创作了《渡黄河》等独幕剧本。1938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五大队学习,后任抗大文工团编剧组长。1939年至1945年任狃艺术文学院艺术指导科教员,编译处翻译。1945年任东北文艺工作团编辑部长、编剧,创作了《东北人民大翻身》等多部剧作。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保江山》。
抗日战争揭开了中华民族空前雄伟悲壮的一页,它以博大的气势力和深刻的内涵,彪炳于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史册。在这场战争中,文学和艺术忠实地履行了表现中华民族新的崛起的天职,文艺工作者们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形式,史诗般地记录下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恢宏画卷。人们从大量的文艺作品中,不仅看到了一个民族在血泊和烈火中傲然屹立起来的英雄形象,并且从中感受历史性转折的伟大契机。 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最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这种宝贵的精神,在文艺家笔下展现为揭露侵略者的罪行、描写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歌颂英雄业绩、批判妥协投降等多姿多态的辉煌作品。它们有的怒斥为虎作伥的民族败类,有的在血与火的交融中化作必胜的豪雄之气,时而塑造战场上身手不凡的具体人物,时而描绘战时寻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笔触所及,无一不体现了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的民族韧性,从而使民族精神得到有力的张扬。
抗日战争不是单纯的卫国战争,也是一场民族复兴运动,抗战文艺同样肩负着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双重史命。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它首先体现在民族意识获得前所有过的觉醒之中。这种觉醒过程,在文艺作品中初期表现为对侵略行为的无比仇恨,进而融入与封建和落后意识的抗争,相持阶段以后则集中在呼吁团结抗战、争取民主自由方面。这种思想意识觉醒的客观记录,真实反映了人民进步的轨迹,加深了人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坚持抗日斗争,坚持统一战线,使人民力量迅猛发展。大量作品较好地反映了这一事实,人们从中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民抗战寄寓着民族新生的历史要求,而抗战怒潮更造成了近百年来民族积郁的总爆发。综观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大多在历史命运和现实土壤的交错中诞生的。它们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精神与现实社会的有机结合,记录了历史转折关头民族的情绪与变化,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积极进取精神,勾勒出中华民族英勇迈进的时代轮廓。于是,谱写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敌历史篇章的文艺作品,获得了“信史”荣誉,成为映射抗战社会发展的镜子。
中国人民率先举起反对法西斯侵略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帜,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同情和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成为一体,同一营垒中的各个国家加强联系,互相支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抗战文艺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等方面,与各反法西斯国家彼此补充、遥相呼应,成为反法西斯文艺运动的重要一翼。 沟通各国人民互相了解是文学艺术的重要使命之一。全国文协诞生之初,即发布《告世界文学家书》和《致日本被压迫作家公开信》,它在成立宣言中呼吁“全世界中国之友的文艺家给予我们更多的力量”,“为争取远东的真正和平、自由发展”,“携手共同前进”。介绍中国人民的战时生活,在抗战初期对外宣传中尤为迫切。抗战开始不久,上海就出版了第一种专门对外发行的《中国吼声》。随后,广州、武汉相继出现《新阶段》和《东方呼声》。不久,面向欧美的《远东使者》于 1938年5月在香港创刊,创刊号上《我们控诉》一文, 以大量事实痛斥日本为侵略中国所散布的谎言,被人称为“恐怖时代的文献”。全国文协曾与英国《众生》杂志成出版翻译合作协定,后又增设“国际文艺宣传委员会”,并提出与“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并重的“文章出国”口号。1940年文协香港分会出版的英文月刊《中国作家》,成为香港沦陷前西方人民了解中国战时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一些文艺工作者这时走出国门宣传抗战。武汉失守前,一些大学师生组成的“武汉合唱团”,曾前往新加坡、印度、英国、美国义演了《打回东北去》、《长城谣》、《最后胜利是我们的》等歌曲。1940年,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战时流动演剧二队、厦门儿童剧团从桂林出发到东亚、南洋一带,演出了《保卫卢沟桥》、《民族万岁》、《台儿庄之春》等剧目。1944年,抗敌演剧五队还将《国家至上》、《渡黄河》送到缅甸战场。与此同时,苏联许多杂志也发表了一批中国战时小说、戏剧,其《国际文学》1940年7月开辟了“中国抗战文学专辑”, 出版界也翻译了老舍的《被占领的城市中》、萧三的《不可征服的中国》、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张天翼的《华威先生》等。此外,丁玲的《给孩子们》、刘白羽的《满洲的俘虏》、碧野的《北方的原野》等作品,也出现在英文刊物上。这些作品在国外产生了相当影响,正如南斯拉夫《南星》月报评论所说, 它们“反映了中国的现实”,表现出“不愿意作牛马”与“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
1930年至1933年先后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等校中文系学习。1934年至1937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学习。曾任中华留日戏剧学会干事、留日左翼文化团体联合会执委等职。抗战爆发后回国,在上海救亡演剧二队任秘书、编剧等,创作了《渡黄河》等独幕剧本。1938年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五大队学习,后任抗大文工团编剧组长。1939年至1945年任狃艺术文学院艺术指导科教员,编译处翻译。1945年任东北文艺工作团编辑部长、编剧,创作了《东北人民大翻身》等多部剧作。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保江山》。
抗日战争揭开了中华民族空前雄伟悲壮的一页,它以博大的气势力和深刻的内涵,彪炳于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史册。在这场战争中,文学和艺术忠实地履行了表现中华民族新的崛起的天职,文艺工作者们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形式,史诗般地记录下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恢宏画卷。人们从大量的文艺作品中,不仅看到了一个民族在血泊和烈火中傲然屹立起来的英雄形象,并且从中感受历史性转折的伟大契机。 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最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这种宝贵的精神,在文艺家笔下展现为揭露侵略者的罪行、描写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歌颂英雄业绩、批判妥协投降等多姿多态的辉煌作品。它们有的怒斥为虎作伥的民族败类,有的在血与火的交融中化作必胜的豪雄之气,时而塑造战场上身手不凡的具体人物,时而描绘战时寻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笔触所及,无一不体现了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的民族韧性,从而使民族精神得到有力的张扬。
抗日战争不是单纯的卫国战争,也是一场民族复兴运动,抗战文艺同样肩负着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双重史命。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不断壮大,它首先体现在民族意识获得前所有过的觉醒之中。这种觉醒过程,在文艺作品中初期表现为对侵略行为的无比仇恨,进而融入与封建和落后意识的抗争,相持阶段以后则集中在呼吁团结抗战、争取民主自由方面。这种思想意识觉醒的客观记录,真实反映了人民进步的轨迹,加深了人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坚持抗日斗争,坚持统一战线,使人民力量迅猛发展。大量作品较好地反映了这一事实,人们从中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民抗战寄寓着民族新生的历史要求,而抗战怒潮更造成了近百年来民族积郁的总爆发。综观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大多在历史命运和现实土壤的交错中诞生的。它们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精神与现实社会的有机结合,记录了历史转折关头民族的情绪与变化,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积极进取精神,勾勒出中华民族英勇迈进的时代轮廓。于是,谱写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敌历史篇章的文艺作品,获得了“信史”荣誉,成为映射抗战社会发展的镜子。
中国人民率先举起反对法西斯侵略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帜,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同情和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成为一体,同一营垒中的各个国家加强联系,互相支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抗战文艺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等方面,与各反法西斯国家彼此补充、遥相呼应,成为反法西斯文艺运动的重要一翼。 沟通各国人民互相了解是文学艺术的重要使命之一。全国文协诞生之初,即发布《告世界文学家书》和《致日本被压迫作家公开信》,它在成立宣言中呼吁“全世界中国之友的文艺家给予我们更多的力量”,“为争取远东的真正和平、自由发展”,“携手共同前进”。介绍中国人民的战时生活,在抗战初期对外宣传中尤为迫切。抗战开始不久,上海就出版了第一种专门对外发行的《中国吼声》。随后,广州、武汉相继出现《新阶段》和《东方呼声》。不久,面向欧美的《远东使者》于 1938年5月在香港创刊,创刊号上《我们控诉》一文, 以大量事实痛斥日本为侵略中国所散布的谎言,被人称为“恐怖时代的文献”。全国文协曾与英国《众生》杂志成出版翻译合作协定,后又增设“国际文艺宣传委员会”,并提出与“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并重的“文章出国”口号。1940年文协香港分会出版的英文月刊《中国作家》,成为香港沦陷前西方人民了解中国战时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一些文艺工作者这时走出国门宣传抗战。武汉失守前,一些大学师生组成的“武汉合唱团”,曾前往新加坡、印度、英国、美国义演了《打回东北去》、《长城谣》、《最后胜利是我们的》等歌曲。1940年,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战时流动演剧二队、厦门儿童剧团从桂林出发到东亚、南洋一带,演出了《保卫卢沟桥》、《民族万岁》、《台儿庄之春》等剧目。1944年,抗敌演剧五队还将《国家至上》、《渡黄河》送到缅甸战场。与此同时,苏联许多杂志也发表了一批中国战时小说、戏剧,其《国际文学》1940年7月开辟了“中国抗战文学专辑”, 出版界也翻译了老舍的《被占领的城市中》、萧三的《不可征服的中国》、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张天翼的《华威先生》等。此外,丁玲的《给孩子们》、刘白羽的《满洲的俘虏》、碧野的《北方的原野》等作品,也出现在英文刊物上。这些作品在国外产生了相当影响,正如南斯拉夫《南星》月报评论所说, 它们“反映了中国的现实”,表现出“不愿意作牛马”与“争取自由的斗争”精神。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前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冷落到繁荣的过程。无论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其中,表现抗日和暴露国统区黑暗现实是最主要的两大题材和主题。
在讽刺暴露文学创作中,张天翼在当时可谓是一名先锋。鲁迅对日本友人增田涉说:“中国作家若只翻译我一个人的作品就比较寂寞了”,他推荐了郁达夫和张天翼。张天翼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讽刺小说,曾被誉为是中国30年代文坛上最大的笑匠
抗战前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冷落到繁荣的过程。无论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其中,表现抗日和暴露国统区黑暗现实是最主要的两大题材和主题。
在讽刺暴露文学创作中,张天翼在当时可谓是一名先锋。鲁迅对日本友人增田涉说:“中国作家若只翻译我一个人的作品就比较寂寞了”,他推荐了郁达夫和张天翼。张天翼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讽刺小说,曾被誉为是中国30年代文坛上最大的笑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前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冷落到繁荣的过程。无论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其中,表现抗日和暴露国统区黑暗现实是最主要的两大题材和主题。
在讽刺暴露文学创作中,张天翼在当时可谓是一名先锋。鲁迅对日本友人增田涉说:“中国作家若只翻译我一个人的作品就比较寂寞了”,他推荐了郁达夫和张天翼。张天翼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讽刺小说,曾被誉为是中国30年代文坛上最大的笑匠,他和老舍是现代讽刺小说的双璧。
抗战前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冷落到繁荣的过程。无论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其中,表现抗日和暴露国统区黑暗现实是最主要的两大题材和主题。
在讽刺暴露文学创作中,张天翼在当时可谓是一名先锋。鲁迅对日本友人增田涉说:“中国作家若只翻译我一个人的作品就比较寂寞了”,他推荐了郁达夫和张天翼。张天翼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讽刺小说,曾被誉为是中国30年代文坛上最大的笑匠,他和老舍是现代讽刺小说的双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