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没有蜡烛,晚上靠什么来照明?
古代人们普遍使用油灯照明,有些人家会穷到连灯油都买不起,那就只能依靠大自然了。譬如东晋的有个叫孙康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境贫寒就买不起灯油,晚上只能在心里回忆白天看过的书上的内容,有一年冬天夜晚下大雪,月光映在雪上发出耀眼的白光,孙康心里很是高兴,这一夜他就没有睡觉,捧起书站在雪地里看起来,虽然冷的受不了,但是对知识的渴求让他忘记了寒冷。孙康后来走入仕途,官至御史大夫,也算是实现了心中的抱负吧。同样借光读书的典故还有我们都知道的囊萤映雪的典故,车胤同样是克服艰苦的环境最终达成自己的理想。
古人的蜡烛只有权贵之家才能用得起,那时候的蜡烛是用油脂制成,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燃烧一段后是无法碳化的,所以还要有人减掉多出来的棉线,非常麻烦,但即使是这样,普通人家也消费不起,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油灯,春秋至汉朝时期的油灯造型有羊形灯,雁鱼灯,十五枝灯,这些油灯也都各有各的使用方法。
周朝之前的照明方式就只有用柴火了,如果夜晚需要进行一些活动,就需要点燃非常多的柴火,但是就这点柴火也不能随便说点就点,为了衬托天子的威严,朝廷规定晚上点柴火的数量只有天子才能点一百多,其余的人不能超过这个数。
古人常用的油灯也是在战国时期才开始使用的,在动物油中插入一根灯芯点燃就可以照明了,他们把这种油叫“膏”,后来就有人在这种油脂中加入香料,被称为“兰膏”。到了汉朝,油膏依旧是主要的照明工具,但是在使臣的进贡物品中开始有蜡烛出现了,那时候的蜡烛被称作“蜜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