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没有三顾茅庐,那么诸葛亮会一辈子不出山吗?
诸葛亮所处的三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可谓是群雄争霸的时代,但能成就一番霸业的“主”也是凤毛麟角,这成就霸业的“主”,升则可翱翔于九天之上,潜则可伏于万顷波涛之中,而且还要善于顺时而化,抓住时机成就一番霸业,尽管这个“时机”也许当初出自于谋臣之口,但起领导作用的是其霸主。按曹操之言,能称得上“龙主”的只有曹操与刘备二人。至于孙氏集团所建立的江南吴国伟业,是几代共同奋斗的结果,并非基于某一个人。
再说,他也不会走投奔曹操,孙权。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荀彧、程昱等人名不虚传。孙权更有以张昭、鲁肃为首的智囊团,孔明不会去自讨没趣。投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而一统天下才是他真正的意图。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也博得个青史留名。
孔明出山时,水镜先生的一句话作了总结:”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也!”
刘备三顾茅庐,是求贤若渴,也是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的。到现在三顾茅庐家喻户晓,刘备三顾茅庐,正是让礼贤下士的名声远扬。而诸葛亮早就研究了过了,只有投靠刘备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要不然,他的好朋友徐庶也不会吧他推荐给刘备了,这说明徐庶的推荐是诸葛亮同意了的。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刘备只问了一个问题,诸葛亮刘打开了地图,著名的《隆中对》就倾泻而出。这很明显表明,诸葛亮早就准备好了论文了,就等着见刘备了。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恰似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跑得再快,无伯乐的赏识,也将一事无成。诸葛亮虽然是智慧的化身,但在在三国时,终是“臣”的角色,如果遇不到民主的赏识,经将会淹没于尘埃之中。事实上,也正是刘备的三顾茅庐,才使得诸葛亮这颗明珠有机会闪闪发光。做个比喻,一台好戏需要有才华的角去表演,但没有舞台,角色再有才华,也无表现的地方呀。诸葛亮是有才华的角,离开刘备搭台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