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有没有受到过中国文学的影响?
就文化传播而言,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无疑要大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文学领域,几乎所有中国现当代作家都追随西方作家的潮流,尽管我们所谓的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多少有点模仿的味道,以至于当我们回头看时,往往会看得更远,更喜欢祖先创造的灿烂的古典文化。那些古老的中国文化对许多西方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德国(或德国)作家似乎更接受中国文化。根据歌德的谈话,歌德曾经高度赞扬中国小说,虽然也有考证说歌德其实对中国文学不太了解。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也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包括老子、孔子等人物,但他的评价并不高,甚至被贬低。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对中国文化也有所了解,这体现在他的著名小说《当中国长城建成时》。相对来说,瑞士出生的德国作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作品更能体现中国文化,尤其是小说《玻璃球游戏》里面详细讲了易经的哲学。
布莱希特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欣赏中国戏剧艺术,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思想,如《三分戏》,也有直接借鉴中国文学的,如《高加索灰兰记》。
在英美作家中,毛姆到过中国,与辜鸿铭有过接触,有些小说是以中国为背景的。更别提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赛珍珠了。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经历了放荡不羁的生活,但也对禅宗有所偏爱。
博尔赫斯是阿根廷伟大的作家,中国文化也常见于他的作品中,如小说和散文。他喜欢谈论秦始皇的焚书和易经,也用韩愈的《林杰街》解读卡夫卡的作品。早期小说集《贼子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中国海盗郑寡妇。在著名的分叉小径花园中,中国人是讨论时间和迷宫的主要人物。
研究中国文化最深入的西方人自然是汉学家,不言而喻,如《大唐地宫案》的作者、荷兰的高罗佩、最近去世的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瑞典的马悦然及其老师高本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