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去印度取经为何不走海路,而是选择不远万里的绕道西域?
这是我们站在时代之上,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所产生的的时间差。如今的地球,俨然已经成为地球村,就算是一个没出过国门,甚至不会使用网络的人而言,用一个地球仪也能计算和比较出地球任何两点之间最短路径(不算航空)。但这对玄奘法师取经的年代而言,不现实。
玄奘法师之所以选择经西域绕行至印度,而没有横穿我国西南地区直达,是因为当时西南地区还有很大一片不曾有过前人探寻开拓的荒蛮地。其中有多少凶险,甚至说是否能到达天竺(印度)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敢轻易冒这个险。而贯穿西域的丝绸之路,是官道。在玄奘法师之前,就已经往来着无数的商旅驼队,更有法显法师等先辈成功抵达天竺并取经,这是玄奘法师之所以选择绕道西域前往天竺的原因。
玄奘法师取经的年代,距离郑和下西洋还有数百年时间,距离人类的“大航海”时期同样也还有着数百年时间间隔。当时的海路究竟如何姑且不论,对于一个只身前往天竺的僧人,取道海路,该如何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就是个难题。
玄奘法师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徒步行走的。偶尔能遇见商队,结伴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不管如何,这一路上有可供打尖休憩的关卡边城和驿站,最低限度地保障了玄奘法师的生活需求。如果是海路,玄奘法师搭乘前往印度的商船?但当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航线,更不用说通过不停换乘最终抵达这一说了。退一步讲,玄奘法师独自撑船开启万里之旅,这其中的凶险更胜于陆路万倍。
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有能够航行的海路,选择海路也还有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从长安西行,出嘉峪关就是去西天之路了,而若是走海路,玄奘法师先要抵达沿海,不论是从福建沿海还是从广东沿海离境,自长安出发所需时日不少。而出海之后,同样需要“绕行”才能抵达印度半岛,路程相比陆路,只长不短。从时间考量上而言,也是一个不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