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被人嘲笑审美差,该怎么提升呢?
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主要取决于人的后天的努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审美能力:
第一、练习耳眼
努力培养具有“欣赏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在审美过程中,语言、音响是诉诸于耳朵的,而事物的形状、色彩、动作则是诉诸于眼睛的。
善于欣赏音乐的人具有灵敏的听觉,辨别音响的能力和节奏感比一般人强得多。这是由于听觉经常受到训练的缘故,因此要提高审美能力,就需要训练我们的感知能力。
同时还应培养我们敏锐的审美观察能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在我们周围,本来美就在自己身边,但却视而不见。如一个酒瓶,一个烟盒,上面就有精美的图案。我们使用的人民币,上面也有很别致的花纹、图象。对商品,我们一般是注意了使用价值。艺术鉴赏家则首先看到了美的价值。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就一定能丰富美的世界。
第二、磨炼心灵
耳朵、眼睛听命于大脑,要磨炼耳、眼,从根本上说还应磨炼心灵,锤炼情操,即要改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美学家普洛丁说:“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不美就看不见美”。在五花八门的大千世界中,人们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留心什么,忽视什么,都要接受心灵的派遣。比如,有高尚心灵的人,则喜欢高尚的美,也容易领略高尚美的境界。而生活无聊、精神颓废的人则喜欢追求低级庸俗的情趣。如有的人对电影里一旦出现流里流气的人,就吹口哨、跺脚,忘乎所以,这种共鸣,是他们平常思想境界不高的表现。
第三、扩展视野
不断丰富扩大知识面,是导致对美深刻理解的重要条件。有人去故宫或博物馆参观,遛一个圈子,走马观花,感到仅是些楼阁殿堂,破铜烂铁,旧衣旧帽……,说不上有什么美感。但是那些历史知识丰富,有一定美学修养的人,都为祖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赞叹不绝。
可见,知识缺乏就会给审美活动带来困难。又比如我们对西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所了解的话,则不可能深刻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
一个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应有更广泛的学习兴趣。一个孤陋寡闻、闭目塞听的人,是很难提高审美能力的。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读一点历史和文学作品,举行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摄影活动,是有助于审美修养提高的。这样,呈现在眼前的美是宽广深邃的。
第四、培养想象
审美过程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对客观存在的美加以再创造的过程。所以要求我们应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在欣赏艺术美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高尔基认为:“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在文艺作品的柜架内,存在着广阔的夭地供你的想象力纵横驰聘。一些老同志一听到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就自然会联想到在抗日的烽烟中,抗日健儿向日寇英勇冲杀的壮丽场面;当我们读了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就会联想到一九四九年蒋家王朝覆灭之际,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丽图景,诗里勾画出了“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雄伟气势;当我们听到了“十五的月亮”的动人乐曲时,却又会想象到南疆战士:“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高尚共产主义情操。可见,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那么欣赏诗、画、文学作品时,就不可能进入“美”的广阔境界。
当然,要指出的是,审美修养的提高也不是孤立进行的。我们应在朝气蓬勃的美好现实生活中熏陶自己,要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接触广阔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使自己对美的追求,立足于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另一方而,也要通过将来工作中的辛勤创造,把美带给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