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课:如何做到真正的好学

 我来答
天然槑17
2022-06-02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5万
展开全部
这段话很特别,是因为它提到“好学”这两个字。

谈到好学,在《论语》里总共有三次提到具体的人。

第一次提到好学的人是孔子自己。

孔子曾经说过有很多人与他一样忠信,但是不像他那么好学。

孔子说自己好学,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自信,甚至有一点自负了。但是,这正好代表他认为自己还不够好,才要好学,我好学胜过别人,代表我知道自己不足,所以这反而是一种谦虚的表现。

然而,好学并不容易。人有惰性,往往读了书觉得派不上用场,或是读了太多书还没有实践,缺乏心得,到最后很容易忘记。所以孔子会说好学是他的特色。

我很佩服孔子,是因为他当老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般来说,学习久了会容易厌烦,教书久了会容易倦怠,而孔子能够学而不厌,一直好学,的确是有资格被称作一位伟大的老师。

第二次提到好学的人是孔子的学生颜渊。

有次鲁国国君鲁哀公问孔子说,你这么多学生,有哪一个好学的?

孔子其实可以列出一大堆名单,他有三千弟子,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可以好好推荐,让国君去重用他的学生。但孔子非常实在,他说只有一个学生好学,就是颜渊;但很不幸,他活得不久。

孔子说这话的时候已经过了七十一岁,他七十一岁的时候颜渊过世。他回答鲁哀公的话时说,只有一个颜渊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他用 “不迁怒,不贰过” ,评价好学的颜渊,学习与德行配合,以颜渊为代表。

第三次提到好学的人是一位大夫,名叫孔文子。

他非常聪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不以向别人特别是向身份低的人请教为可耻。不懂,就请教别人,不管别人年纪多大或多小,不管别人身份高或低。不耻下问,是非常好学的特质。

这一章有三个重点。

第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有饭吃就好了,不要求吃得很满足;有地方住就好了,不要求住的地方一定要很舒服。这代表要降低物质欲望,因为人的时间有限,多追求物质欲望,自然少了很多学习的时间,老是忙于去满足各种外在的要求,哪里有时间去好学呢?

第二,属于言行方面,“敏于事而慎于言”。

做事眼捷手快,称为敏捷;说话要尽量谨慎,这两方面一般人其实不容易做到,平常我们做事慢吞吞,说话却比什么都快,先说为妙,说出来又不见得做得到。孔子就有这样的学生,我们将来会看到,孔子特别提醒他,话说得很好,但是不要那么急,要先做到再说。

我们往往就有类似的缺点,所以说话要尽量谨慎,做事要尽量勤快,这是第二步。这与好学也有关系,因为这样オ能够证明我们在培养德行,不断在成长。

第三,“就有道而正焉”。

志行高尚的人称作有道,现在还常说“有道之士”。如何知道一个人有道呢?社会上有许多共识,公众的评论意见都认为这个人是有道之士,他一定有特定的表现值得肯定的。那就要向他请教,请求校正,请他来指导自己不断改进。

一个年轻人能做到这三点,孔子认为就算好学了:减轻物质欲望,说话做事能够恰到好处,然后再向那些有道者去请求指导。

好学的目的不是多闻、多见,好像见多识广,与别人谈话的时候什么都懂,或者是什么书本都看,知道很多秘籍,知道很多奇闻事。

这不是好学,而是有好奇心,可以有很广的见闻。

真正的好学不能离开行为,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了解,一方面要实践。

透过实践,使前面所学习的心得得到肯定,肯定了后还要继续往前走。

孔子的学生子路很可爱,《论语》里说他“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这十二个字,说子路这个学生他只要听到老师说什么事情该做,如果还没有做到的话,就很怕老师又谈到各种新的道理。如果老师把道理全部讲出来,我做不到,那学了半天只是耳朵听到,嘴巴说说,口耳之间不过四寸,那样的学习不能算真正的好学。

儒家对于好学是非常谨慎的,有一定的要求标准。

所以孔子オ会说我与别人不同,别人和我一样忠信,但只有我特别好学。

他的学生那么多,只有颜渊一个人好学。

儒家认为人有理性,一定要发挥理性的能カオ能改善人的生命质量。

如果不能了解好学,不能做到好学,这一切都要打折扣。

譬如,我们讲人性向善,只讲向善没有用,还要能够实践,能够做到所谓的善,也就是择善固执,才能够体会到人性如何从潜能趋于实现。随着生命的成长,在德行方面也慢慢趋于圆满,才是真正好学的表现。

孔文子的好学是不耻下问。

通常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对于年纪、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会觉得向他请教不好意思。其实不必如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别人懂得比我多,我就向他学习。从孔子说的很多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确实是个好学的人。

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都是千古名言。

孔子说,有几个人在一起,一定有可以让我学习的地方,我要从他们身上找到优点来效仿他们,找到缺点提醒自己不要和他们一样。对方如果言行表现不理想,也可以做我的老师,提醒我不要和他一样。所以我自己学习时,看到优点,就要想和他一样,这是见贤思齐;看到不贤的,就要内自省。不要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嘲笑、就批评,而应该自我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通常我们容易看到别人的毛病。

耶稣说过一句话,“不要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小草,而忽略自己眼中的大梁”。

当然,宗教家有时候讲话会比较夸张,让人听着就不会忘记。这是种比喻。

就是我们会因为自己太过于主观,看不清楚。而看到别人有毛病时,就念念不忘。我们无法了解自己,当局者迷。

所以,当谈到儒家的好学时,我们要明白其中含义非常丰富,它可以概括成为我们做人处世的原则,也就是要自我要求。

好学不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的,是为了让自己长进的,这也是孔子的一句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所谓的“古之学者”是代表商朝、周朝初年,“今之学者”的“今”是代表孔子所处的时代。

“古之学者为己”是为了改善自己,“今之学者为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所以我们应学古人,好学的目的是要改善自己,让自己生命趋于完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