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你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产生了哪些改变?
每次地震后,都会引起地形的变化。新冠疫情的暴发,也像一场大地震一样,带来了相似的“数字位移”。某种意义上,此次疫情的全球性暴发,加快了线下向线上搬迁的速度,加快了生活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步伐。而这些因新冠疫情而来的变化,或许是永久性的。
生活在云端
新冠疫情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流动”的减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人的活动范围缩小了,人与空间的交流减少了。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导致商场、餐饮行业、娱乐行业受到巨大打击,餐馆和酒吧改为只销售外带食品。人的活动范围缩小,导致交通运输行业(航空、火车)、网约车行业一落千丈,机场、火车站一度陷入沉寂。人与空间交流的减少,导致旅游、影院、宾馆等行业生意萧条,现场音乐会成为明日黄花。
但是,此消彼长,线上的娱乐行业,如电子竞技产业却有了新的增长。2020年4月,英佩游戏(Epic Games)旗下的射击游戏《堡垒之夜》为美国嘻哈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在游戏中举办了一场线上虚拟演唱会,吸引了超过1200万名玩家参加,创造了游戏史上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的记录。
线上办公、网络教育、远程会议、外卖、线上购物等得到快速发展。新冠疫情加速了民众消费场景的数字化重塑,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数字化对于购买必需品、工作沟通、甚至排解孤独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视频、腾讯会议、Zoom等软件上和家人聊天,和工作伙伴开会;被中断的社交在Switch游戏机的《动物森友会》上得以延续;被中断的健身房锻炼也被《健身环大冒险》所代替。家长们一边应付远程工作,一边监督孩子在线学习。
有些人在家宅久了,甚至发现原来很多无效社交是可有可无的,生活可以转向网上与云端服务,体验虚拟经济带来的快乐将是我们未来新生活方式的常态。虽然人与人的交流减少了,但是人与无生命物体对话的习惯也正在普及。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无生命物体(手机内的Siri等助理,天猫精灵、小爱同学等智能音箱)已经可以解析人们所说的话。我女儿已经非常习惯和她的小爱音箱对话,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问问:“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我穿什么衣服啊?”她也非常娴熟地命令小爱同学在临睡前帮她关灯,播放助眠音乐和设置第二天的起床闹钟等……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在带来不安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停下脚步,重新审视生活。疫情改变了我们哪些生活习惯?改变了哪些家庭观念?疫情期间形成的生活方式是否值得长期坚守?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市民。
被疫情改变的生活习惯
家住开发区的郑女士表示,疫情期间,她周围很多平时不做饭或者很少做饭的人,都开始在家做饭。
“以前经常在外奔波,要么在餐馆吃,要么就是叫外卖。这段宅在家里做饭的日子,让我养成了注意饮食健康的习惯。”郑女士表示,复工以来的这段时间,她开始早起去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带饭去工作单位。“虽然眼下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我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已经被彻底改变了。”
郑女士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还让不少人意识到了常备医疗用品和药品的必要性。郑女士说,前段时间孩子感冒了,有点鼻塞,但当时疫情还比较严重,门不敢出,医院也不敢轻易去,药店也不卖退热药,幸亏孩子没发烧,吃了两天感冒药就好了。郑女士认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家庭常备药箱都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药箱里常备的包括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等,此外,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也应储备一些。她认为,即便在疫情结束后,在特定地点、特定情况下戴口罩也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比如感冒了出门戴口罩,可以避免病菌传播,是对他人负责。再比如去医院戴口罩,可以有效保护自己。
这些都应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
被疫情改变的家庭观念
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沈小姐说,一直以来,父母家人为她付出很多,但她把这一切视作理所应当,回报他们的很少。这两个多月时间,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父母,理解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温暖,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必须珍惜每一个当下和每一个相守的日子。“一场疫情,让我们知道了陪伴与爱的重要性,更学会了体谅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不容易。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都在不断问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其实,一家人健健康康、相拥相守,就是最大的幸福。”沈小姐如是说。
除了陪伴父母,这场疫情也让很多家长认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市民徐先生说,平时做生意,为了挣钱,每天起早贪黑,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即使不忙的时候,自己也总是在玩手机。“前些日子,孩子有一天突然对我说,‘爸爸,你终于有时间陪我玩了。’听到这句话,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孩子了。”徐先生说。
此外,很多市民也感受到,一场疫情也让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家住华南新村的李先生说,他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里做饭时缺酱油、缺米了,妈妈总会让他去隔壁邻居家借一点,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也会分一些给邻居尝尝。可后来进城之后,邻里间逐渐疏远了,住对门的都不认识。现在,邻里间这种感觉又回来了,邻居之间的联系和走动比以前频繁得多了。
疫情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全民抗疫的日子里,人们的生活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在这场疫情期间形成的良好健康理念、行为习惯,也值得人们长期坚守。记者了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咳嗽、打喷嚏时都习惯性地躲避他人,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疫情好转后的这段时间,不少市民在家或饭店与亲友聚餐时纷纷使用公筷或公勺。一些受访市民坦言,在疫情期间养成的这些良好习惯带来了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生活。
在采访中,一些市民指出,这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原有的生活,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接下来,应该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家庭成员做起,彻底革除吃野生动物的陋习,倡导分餐、使用公筷公勺,摒弃那些人情中的“面子”,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疫情过后,大家要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薄弱之处,加强健康意识教育,培养孩子、引导老人学习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疫情三年来,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生活态度到生活习惯。
1、对生命的感悟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活着真好!在疫情面前,除了生死,什么都是小事,多少财富换不来生命和健康,所以好好活着,健康地活着,珍爱健康、珍爱身边人,学着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寻找浪漫,就是很大的福气!
2、运动的人明显多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晚上出来遛弯的人多了。锻炼身体的多了,人们更重视健康了, 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免 疫力,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抵抗病 毒。
3、互联网用得更多了
原来网上购物,都是一些日常用品,自从疫情以来,网络用得更多了,网课、网上办公、尤其今年,蔬菜都是从网上买了。
4、习惯的改变
人们已经习惯走到哪都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健康码和行程码,回到家第 一件事就是洗手消 毒。减少群体聚 集,非必要减少外出活动。
5、钱难赚了,学着攒钱,学着理财
过去人们按部就班的上班、发工资、消费。许多年轻人都是月光族,可是疫情来了,工资可能发不出,也有可能失业,这样突如其来地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束手无策。所以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不能再大手大脚地花钱了,钱越来越难赚了,要学会攒钱,学会理财,有了一定的积蓄,才更有安 全感,才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6、要有感恩的心
要感恩身边的人,感恩身处一线的医 疗工作者。更感恩伟大的祖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才让老百姓安心地、从容地面对疫情的反反复复。
希望这次疫情,早点的结束,希望全国疫情早点“清零”,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工人复工,学生开学,愿所有的医 疗工作者健康快乐!愿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被疫情改变的生活习惯
家住开发区的郑女士表示,疫情期间,她周围很多平时不做饭或者很少做饭的人,都开始在家做饭。“以前经常在外奔波,要么在餐馆吃,要么就是叫外卖。这段宅在家里做饭的日子,让我养成了注意饮食健康的习惯。”郑女士表示,复工以来的这段时间,她开始早起去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带饭去工作单位。“虽然眼下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我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已经被彻底改变了。”郑女士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还让不少人意识到了常备医疗用品和药品的必要性。郑女士说,前段时间孩子感冒了,有点鼻塞,但当时疫情还比较严重,门不敢出,医院也不敢轻易去,药店也不卖退热药,幸亏孩子没发烧,吃了两天感冒药就好了。郑女士认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家庭常备药箱都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药箱里常备的包括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等,此外,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也应储备一些。她认为,即便在疫情结束后,在特定地点、特定情况下戴口罩也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比如感冒了出门戴口罩,可以避免病菌传播,是对他人负责。再比如去医院戴口罩,可以有效保护自己。这些都应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
被疫情改变的家庭观念
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沈小姐说,一直以来,父母家人为她付出很多,但她把这一切视作理所应当,回报他们的很少。这两个多月时间,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父母,理解和陪伴是不可或缺的温暖,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必须珍惜每一个当下和每一个相守的日子。“一场疫情,让我们知道了陪伴与爱的重要性,更学会了体谅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不容易。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都在不断问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其实,一家人健健康康、相拥相守,就是最大的幸福。”沈小姐如是说。
除了陪伴父母,这场疫情也让很多家长认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市民徐先生说,平时做生意,为了挣钱,每天起早贪黑,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即使不忙的时候,自己也总是在玩手机。“前些日子,孩子有一天突然对我说,‘爸爸,你终于有时间陪我玩了。’听到这句话,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孩子了。”徐先生说。
此外,很多市民也感受到,一场疫情也让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家住华南新村的李先生说,他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里做饭时缺酱油、缺米了,妈妈总会让他去隔壁邻居家借一点,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也会分一些给邻居尝尝。可后来进城之后,邻里间逐渐疏远了,住对门的都不认识。现在,邻里间这种感觉又回来了,邻居之间的联系和走动比以前频繁得多了。
疫情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全民抗疫的日子里,人们的生活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在这场疫情期间形成的良好健康理念、行为习惯,也值得人们长期坚守。记者了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咳嗽、打喷嚏时都习惯性地躲避他人,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疫情好转后的这段时间,不少市民在家或饭店与亲友聚餐时纷纷使用公筷或公勺。一些受访市民坦言,在疫情期间养成的这些良好习惯带来了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生活。
在采访中,一些市民指出,这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原有的生活,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接下来,应该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家庭成员做起,彻底革除吃野生动物的陋习,倡导分餐、使用公筷公勺,摒弃那些人情中的“面子”,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疫情过后,大家要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薄弱之处,加强健康意识教育,培养孩子、引导老人学习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习惯了戴口罩,现在出门就会下意识的把口罩戴上,尽管只是下楼丢个垃圾,感觉出门要戴口罩就跟每天要吃三顿饭一样平常。其次,洗手的次数变多了,从外面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打喷嚏在手上了洗手,上了厕所洗手,拆了快递洗手,就算没来得及洗手,也会用湿纸巾搽手。最后就是思维方式有所转变,我们也一定要发展副业,多存钱,以前的生活方式就是买买买,用用用,丢丢丢,现在生活不再那么随意了,也有了找副业的意识并为之努力。
学会知足,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世事无常。不要再贪心财富,不要再醉心名位。钱财买不来生命,利益换不回健康。与其花大量时间为自己的贪婪埋单,不如学会知足。钱不需要太多,够花就行。健健康康,和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就是最好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