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年级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暑假第二个周六,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不到下午五点,我们班的班级群就开始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有的开始了新学期的课文预习,有的开始了推荐书目的阅读,还有的甚至能抛开拼音,津津有味地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回想这一年,对于一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我有如下思考:
一、师生共读,得法于课内
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感知局限于直观形象,所以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也应该遵循孩子的这一特点。
我经常利用早读或午读时间给学生读一些优秀的儿歌、诗词甚至绘本故事,从而引导学生看书,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这些儿歌、诗词和故事可以是我们平时看到过的,也可以是学生推荐给我们的。可以说,每一首欢快的儿歌,每一首优美的诗歌,每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在师生共读中,老师会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角色,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师生不仅在共读故事,同时也在演绎故事。老师会在共读时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观察边猜想,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二、亲子共读,得益于课外
当前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内教学阅读,而学生课外阅读几乎是一片空白。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内可以师生共读,课外可以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我们一年级语文组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这种阅读方式一直以来也深受当前家长的欢迎。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享一段温馨的阅读时光,亲子阅读就这么美好地进行着。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生生互读,共筑乐学境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对话的权利,让他们在互读中感知、感悟、思考、质疑,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考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力。
为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互读,我打算从孩子们最喜欢的绘本上入手。因此我在班里开展“分享绘本”活动,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绘本带到班里互相传阅,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通过同学互相交换绘本,交流读后感,甚至合作创作绘本的活动,近一步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班级凝聚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应以情感为基点,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生生互读等多种多样读书的方式,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启迪心智,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