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就是享受,真的不用听懂的

 我来答
好声音1718
2022-07-20 · TA获得超过66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前言 :前几天参加了一次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副院长的音乐分享课,与预期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去听懂音乐,他告诉我们: 音乐何须懂。
听完茅塞顿开,特意撰稿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理念。

还记得上学期间的音乐老师是怎么教我们音乐知识的吗?

1.分类 :音乐分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或者管乐、弦乐、器乐等;
2.分析 :选一段经典的代表作,然后告诉我们这段音乐是谁创作的,为什么创作,表现了什么情感。

我们的历史文化似乎也在把音乐“复杂化”,比如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比如“曲高和寡”这种成语的出现,其实都是在说你不到一定层次真的没办法听懂音乐。

原来我们从小就被音乐 “知识化”“复杂化” 了,后来,我们就轻易不敢去听经典音乐了(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也不敢轻易去“国家大剧院”听什么音乐会了,那都是“附庸高雅”之事,反正我都看不懂台上各种乐器,别说听懂了。

甚至我们连听通俗音乐(流行音乐)也要在意“懂不懂”了,你看身边或网上常见的这些话:

结果就是,我们会为了“懂不懂音乐”去互相讽刺,也会因为自己“懂”音乐而沾沾自喜。

其实, 音乐真的只是一种本能上的审美偏好而已 。能争论懂不懂的也无非是“ 歌词 ”罢了,那,其实也是填词人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不同感受刻意创作出来的东西。

说一个有趣的,你要把“歌词”和“人声”去掉,真的不能说“凤凰传奇”的音乐就比“周杰伦”或“陈奕迅”之类的要俗,不信你去B站搜搜“凤凰传奇的音乐会”,多少人是跪着听完的。

所以, 回归音乐本身,真的就是听一个“舒服”罢了,这种“舒服”只是人在本能上对旋律之美、音韵之“美”的一种享受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听“音乐”,我们的耳朵听到好的音乐就会得到很“美”的享受,这跟“眼睛”看到美丽的景色会得到的享受是一样的。仅此而已,真的不需要先搞清楚是否“此中有深意”的。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说,

等等,可是我们真的会听懂音乐的感情啊,悲伤的或快乐的,低沉的或高昂的,这是事实啊,那怎么说音乐不用听懂呢,其实这也是一种本能,叫做:
联觉。

按照惯例,我带大家先去wiki上看看,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

大部分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联觉”现象,比如我们会因为红色、黄色等色彩感受到“温度升高”,所以称为暖色调;我们会因为听到节奏缓慢、音调较低的音乐感受到“悲伤或低沉”的情绪或想象到相关的画面;我们会因为“凛冽的寒风、黄叶纷飞”的视觉现象感受到“低沉或悲伤”的情绪......

当然,有的人在这种本能上天生就敏感一些,所以他会在音乐或文学上创作这类作品具有更高的优势。

这包含两个意思:

可能很多人看过这个视频:有一个父亲给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唱“小白菜”,然后婴儿听着听着就止不住地流泪了。这其实就是婴儿的联觉在起作用,“小白菜”这首曲子的旋律缓慢、下沉会触发人的悲伤情绪,而婴儿的联觉是最纯粹自然的。

所以,“听音乐”是一种本能的享受,每个人都天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当然,我们还有些人会说“我能听出来这是贝多芬或巴赫的音乐,我能听出来这是管乐还是弦乐之类的”,这只是你经过学习对那类音乐的“熟悉”罢了,这是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这不是“音乐的旋律或音律”能传达的信息,也不是你享受“音乐”之美的必要条件。

对了,著名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名字“月光”和那段故事都是一个后来的小报记者杜撰的......还有很多其他乐曲的标题也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既然听音乐只是一种本能的感官享受,是不用“听懂”的,下次我们要听音乐该怎么听呢,这里直接引用周院长的建议:

记住了,听音乐就好好享受音乐本身,充分调动自己的联觉,感受音乐本身的旋律与音律之美,然后你会听到流泪,你会听到面露微笑,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很多画面。不要去想这是谁的作曲、作词,不要去想这表现了什么,这反而会让你丧失对音乐本身的享受。

所以,不要再畏惧去听“音乐会”了,那真的是很美的享受。

下次,有人在你享受音乐的时候问你“这音乐什么意思,我听不懂”,你就说:

以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