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传统节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广东本土传统节庆,以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形式多样而著称,一年之中贯穿多个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广东大多数节庆来源于中原地区,但是又不乏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有自己一套规范、整理的过节传统,迥然于其他地方。那么,广东民间都有哪些传统节庆呢?广东人又是怎样过这些节庆的呢?
(一)春节
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季之首,而春季之首则是一年之元旦,广东人对这天非常看重,每到这天必热烈庆贺,俗称“过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即为春节,但实际上,春节并非独指正月初一,而是指从正月初一开始的贺春节庆,一直延续至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广东人过春江,形式多样,一般从除夕便开始张罗,吃过团圆饭后,便进行娱乐活动,一直到正月初一零时到来,便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按照传统说法,这是“接财神进家”,希望财神爷能在新的一年里给自己家赐财赐福,保佑自己阖家福寿康宁。到了正月初一早上,各家各户又要燃放鞭炮,俗称“报晓”,民间说法是哪家放得越早就得到财神赠赐越多。这天早上,小孩子要向大人拜年,大人则要给小孩子发红包,并互相赠以吉祥祝福语。接着,各家各户的妇女都要到村中的宗祠、祖屋、社坛、庙宇处拜神,以清香清茶供上,日夜如复,一直延至正月初七“人日”结束。妇女拜神完毕后,就要回家煮汤圆,然后全家人都要吃,象征全家团团圆圆。正月初二一早,各家各户都要杀鸡拜神,俗称“开年”,寓意这天开始就可以杀生了,也可以去探亲了。杀鸡开年一般在早上进行,吃过午饭后,大部分外嫁女都会选择在这天回娘家探亲,作为走亲戚活动的开头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都可以来往走亲戚,这也是人们最忙活的时间段。正月初七,俗称“人日”,相传是人的生日,既然这天是人的生日,所以人们这天都要在家中休息,禁忌探亲,不宜进行劳作及娱乐活动。这一天,各家各户同样要杀鸡拜神,拜过神,就不需要再每天上香了,而神位前的油灯可无需再添油了。正月十五,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也是春节期间最后的高潮部分,过了这天,春节就算结束。元宵节这天,按照习俗仍然要杀鸡拜神,晚上要吃团圆饭,寓意阖家团圆。在前一年得子的人家,要在前年除夕这天在宗祠或祖屋、社坛处挂上灯笼,俗称“上灯”,过完元宵节,就要把灯笼取下来,俗称“除灯”,除灯之日,必聚亲友为宴,以贺获麟。
春节期间,广东民间都有醒狮拜年的传统风俗,在舞狮进村前,醒狮队要给该村人家派帖说明,醒狮队进村后,先到该村宗祠、社坛、庙宇、渡头处参拜,然后才走访人家拜年。另外,在粤西地区也流行春节“烧炮”的风俗,各地炮会不定期举办,大多在正月初二、正月初九、正月十三、正月十五、正月十八举办,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亲友们带来幸福、美满、安康的一年。
(二)清明
清明节,是广东地区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在这天,广东人都要扫墓祭祖,以表达慎终追远的孝道。
中国人历来提倡孝道,因而设定清明节作为每年扫墓祭祖、对先祖表达敬意和追思的节日,以此来体现子孙对先祖的一种报恩思想。清明节属于阳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中没有固定的时间,换算西历则是每年的四月四或五、六日。在清明节这天,广东人都会举族集会,然后带上贡品到达开祭祖墓前,扫墓、祭祖。扫墓的过程,由清理祖墓周围的杂草开始,这个过程谓之“修山”;清理杂草完毕后,就要在祖坟周围挂山纸,即在坟垣贴上一张纸白色纸条,寓意这座坟墓是有后人祭拜的,防止他人侵墓或毁墓;挂山纸毕,就要在祖墓明堂处摆上祭祖贡品,然后点燃香、蜡烛,焚烧纸钱,再集体向祖墓作拜;有的祖墓会有一座或两座后土,即是奉祀当地土神的地方,后人祭祖前必须先祭后土,否则按照民间说法,再多的贡品祖先都领不到;有的地方风俗喜舞狮祭祖,更甚者则在祖墓前煮饭用餐,寓意和祖先同庆节日。祭祖完毕后,即燃放鞭炮而去,不过这是在当地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清明节当天祭祖,谓之“拜正清”,人们一般都在这天拜祭开族始祖,其他的分房祖墓,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各房自行拜祭,一直延续到农历四月八日才算正式结束祭祖时间。在频繁的祭祖活动中,人们多数聚集在宗祠用餐,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团结宗族情谊的契机。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断绝,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规范,成为广东人每年必过节日之一,这当然有赖于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宣扬,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人们本身的感恩、报恩的孝思,这种精神上的美德是薪火相传、继之不辍的!
(三)牛王诞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是广东地区流行的一年一度的牛王诞,过去在这一天,广东人都会盛情过节。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农耕就离不开耕牛,所以牛这种动物在民间的地位是很高的,过去除非遇到耕牛自然死亡可以煮其肉,否则是不可以随便宰杀耕牛的,而有偷盗耕牛者其罪则与杀人罪无异。广东人为了表示对土地、耕牛的敬重、感恩,所以设定二月初二土地诞、四月初八牛王诞,每年必过节庆。实际上,耕牛并没有因为牛王诞而受到额外礼遇,人们在这天过节,一来是寓意自清明以来扫墓祭祖的活动到这天正式结束,二来是杀鸡还神以向神明表达诉求。在传统风俗中,人们还有为无嗣者扫墓的习惯,即家族中有一些已经绝后的堂上宗亲,他们的墓葬无人祭拜,而近亲族人出于好心,可在这天去祭拜这些人的墓葬,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因此,四月八扫墓又寓意着为绝后的人扫墓,因此在这天以前,但凡有后的墓葬,必须去祭拜完毕。过了牛王诞,一般就没有人再去扫墓。
牛王诞是广东人的传统节庆,在农耕社会尤为隆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失去影响,人们对于这个节庆也是逐渐淡化,至于今日,已很少人在这天过节。
(四)端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每年这天,中国人都会以自己本土的风俗习惯过节,而在广东地区,最著名的风俗活动就莫过于端午赛龙舟了。
广东河流纵横的地理特点,造就了广东人端午赛龙舟的传统。在先秦时期,越人已有制木成舟的技术,受楚国文化的影响,越人也逐渐形成端午赛龙舟的习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成为广东人重要的节日传统活动之一。广东人赛龙舟一般有以下进程:首先,是起龙舟,就是河畔淤滩中升起往年藏下的龙舟,然后清洗干净;其次,是祭神,即到本地庙宇或宗祠中拜祭神灵、祖先,祈求得到神灵、祖先的庇佑,使这次赛龙舟活动进行得顺顺利利;再次,就是龙舟下水,所有参加赛龙舟的人员都抬着自己队伍的龙舟来到河岸,然后经过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舟“点睛”、除晦之后,就将龙舟抬到河面上,但是这个行为必须称为“升龙舟”;最后,就是正式赛龙舟了,各位参赛人员就位完毕,接着听到裁判一声令下,就努力扒桨前进,在敲鼓手的激励下力争上游,直到最先冲锋到目的地者即为胜利。在赛龙舟过程中,沿途会有不少民众参观,欢呼声、加油声、呐喊声,声声云集,现场十分嘘憾。赛龙舟活动结束后,人们就会合力将龙舟藏于河岸淤泥中,待到来年赛龙舟时再用。端午当晚,人们都会在家中吃团圆饭,以度节庆。
如今,龙舟竞渡已成为广东人端午节必办活动,在粤中各式均是流行,这是广东人流传千年的重要传统,也是端午节河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必将永远流传下去!
(五)中元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是广东地区盛行的中元节,因是相传中给阴间鬼魂过的节日,因而又俗称“鬼节”或“鬼仔节”。
中元节,原本源于中原地区的“七月半”祭祖节,即定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祭祖,但是传入南方地区后,融入了古越人好祭鬼的风俗,并且提前一日过节,就逐渐形成了今天广东地区的七月十四日“鬼节”,也有部分地区在七月十三日过节。广东民间相传,在七月十四日零时之际,地府鬼门关大开,那些无主的孤魂野鬼就会走到阳间到处游荡,为了避免鬼魂会给自己家带来晦气,所以这天晚上广东人就会出门到路边、渡口或者桥头,点燃蜡烛、香,焚烧纸钱,奉上贡品,以祭祀过往的鬼魂,使其享受完祭祀后就有力远走他方,不要再在本地逗留,以免时运低的人碰到就招惹晦气,这个祭祀过程俗称“烧幽”。。中元节之后,广东人一般很少在深夜出门,因为传说中这段期间都会有鬼魂在路上游荡,直到过完七月之后,传说中的鬼门关才会关闭,“鬼节”才算正式结束。
广东地区的中元节,充分体现了广东人对待世间万物的人性化,该节体现的是惠济生人、泽及亡灵的思想,也体现了广东人对于大自然一切未知事物的敬畏心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呈现。
(六)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是广东地区最重要的节庆之一,该节也被视为最浪漫的节日。
每年中秋节这天,无论到多远发展的广东人,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因为中秋节本身就是团圆的象征。中秋节最盛行的风俗,当然就是吃月饼和拜月,每到中秋之夜,广东人各家各户就会在自家门前或者楼顶摆上香案,燃烧蜡烛、香,进贡柚子、月饼、糖果等食物,以此拜月,祈求阖家幸福美满,拜月完毕,就会分吃拜过月的月饼,闲聊家常,不亦乐乎。另外,广东人还流行在中秋节期间给亲戚送月饼的习俗,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送,也有姐妹间互送;这个习俗虽然口头称送月饼,但实际上所送礼品远不止月饼那么简单,除了月饼之外,还有水果、公鸡、猪肉等礼品,送到亲戚家后,亲戚也要按照来礼数量进行回礼,并杀鸡祭拜祖先。
在广东,中秋节因其美好寓意而被视为一年中最浪漫的节日,在金秋丰收的季节里,那些长年奋斗于异乡的游子能在这天回到家乡、与家人同品家乡的味道,也是一种快乐、惬意的享受。
(七)重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该节也是广东地区流行的重要节庆之一,在过去有着诸多习俗活动。
中国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因而九月初九是双阳重合之日,古人谓之“重阳”。在广东地区,重阳节被视为尊老、感恩的节日,所以广东人在过重阳节庆时大多会融入这方面的文化元素。在粤中某些地区,流行有重阳节祭祖的活动,则如清明节一样,给先人扫墓、祭拜,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感恩之情;不过,人们在重阳节拜祭的一般是开基始祖,其余分房祖一般都是在清明节祭拜。另外,广东人也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即在重阳节这天,结队登临高山,在山上载歌载舞,庆贺重阳到来,不过这些风俗活动到近年已经逐渐减少。既然重阳节被广东人视为尊老、感恩的节日,那么这天就注定老人们特别“受宠”;在广东地区,每个地方都流行重阳节举办敬老宴的活动,即在重阳节这天,各村举办宴席,专门招待村中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以敬祝这些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举办宴席一般都是年轻人出劳动力而老人享受,体现出人们的尊老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地区又陆续兴起重阳节举办“金花回娘家”的活动,即在重阳节期间迎接村中所有外嫁女回到娘家,同聚乡情、亲情、友情,这种活动风气覆盖面甚广,展望未来,或许又会成为广东人的节日传统之一。
如今,重阳节已被融入多方文化元素,这个节庆早已摆脱封建色彩,以其精彩的内涵呈现于世人眼前!
(八)冬至
冬至,是广东地区流行的重要节日之一,阳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大雪半个月之后即为该节。
中国古籍《汉书》云:“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说,过了冬至,阳气就会逐渐变长,所以人们在冬至这天会互相祝贺。而在广东地区,就有“冬大过年”的说法,意思是冬至比春节更重要,可见冬至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每年冬至日,广东外出游子都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并吃汤圆,寓意一家幸福美满。在这天,广东人都要杀鸡宰鸭,做上一顿丰盛美味的饭菜,在祭拜神祇之后,便阖家吃团圆饭;这个习俗,在广东有个说法,即“肥冬瘦年”,意思是在冬至这天要吃得丰盛,在春节这天要吃得清淡,这个说法也是有其根据的。
冬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幸福美满的象征,这个节庆凝聚了人间的丝丝亲情,值得人们愉快度过!
(九)除夕
除夕,即春节前一天,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天可能是腊月廿九,也可能是腊月三十。除夕至于广东人的重要性,自然是无需多讲的,下面我将介绍广东人过除夕的习俗。
按照传统习俗,广东人在除夕是分外忙碌的。除夕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把在家中贴了一年的春联、年画都撕去,然后把新买的春联、年画贴上,寓意除旧迎新,抒发对未来一年的美好向往。除夕中午,在用过午餐后,人们又开始忙活起晚餐来,因为次日春节是不能杀生的,所以这天晚餐必须做得丰盛一些,以剩余春节吃用,这也寓意着“年年有余”。到了除夕傍晚,各家各户的妇女都要带上供品去拜神,祈求神灵赐福全家,特别是流行祭灶习俗的地方,这天还要迎接灶神回家;拜神过程中,还要在各处神位前摆上“意头”、油灯,油灯点燃期间不能熄灭,一直到次年正月初七那天方不用添油。除夕晚上,就是一家老小吃团圆饭的时候,也是除夕节庆的高潮部分,大家在忙碌一年之后,终于能够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愉快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以畅和的心态准备迎接春节到来。晚饭后,大家会坐在一起,看着电视,聊着家常,直至春节零时到来,大家便燃放烟花炮竹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如今,新的一年又将到来,值此喜庆时刻,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安吉祥!
(一)春节
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季之首,而春季之首则是一年之元旦,广东人对这天非常看重,每到这天必热烈庆贺,俗称“过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即为春节,但实际上,春节并非独指正月初一,而是指从正月初一开始的贺春节庆,一直延续至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广东人过春江,形式多样,一般从除夕便开始张罗,吃过团圆饭后,便进行娱乐活动,一直到正月初一零时到来,便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按照传统说法,这是“接财神进家”,希望财神爷能在新的一年里给自己家赐财赐福,保佑自己阖家福寿康宁。到了正月初一早上,各家各户又要燃放鞭炮,俗称“报晓”,民间说法是哪家放得越早就得到财神赠赐越多。这天早上,小孩子要向大人拜年,大人则要给小孩子发红包,并互相赠以吉祥祝福语。接着,各家各户的妇女都要到村中的宗祠、祖屋、社坛、庙宇处拜神,以清香清茶供上,日夜如复,一直延至正月初七“人日”结束。妇女拜神完毕后,就要回家煮汤圆,然后全家人都要吃,象征全家团团圆圆。正月初二一早,各家各户都要杀鸡拜神,俗称“开年”,寓意这天开始就可以杀生了,也可以去探亲了。杀鸡开年一般在早上进行,吃过午饭后,大部分外嫁女都会选择在这天回娘家探亲,作为走亲戚活动的开头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都可以来往走亲戚,这也是人们最忙活的时间段。正月初七,俗称“人日”,相传是人的生日,既然这天是人的生日,所以人们这天都要在家中休息,禁忌探亲,不宜进行劳作及娱乐活动。这一天,各家各户同样要杀鸡拜神,拜过神,就不需要再每天上香了,而神位前的油灯可无需再添油了。正月十五,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也是春节期间最后的高潮部分,过了这天,春节就算结束。元宵节这天,按照习俗仍然要杀鸡拜神,晚上要吃团圆饭,寓意阖家团圆。在前一年得子的人家,要在前年除夕这天在宗祠或祖屋、社坛处挂上灯笼,俗称“上灯”,过完元宵节,就要把灯笼取下来,俗称“除灯”,除灯之日,必聚亲友为宴,以贺获麟。
春节期间,广东民间都有醒狮拜年的传统风俗,在舞狮进村前,醒狮队要给该村人家派帖说明,醒狮队进村后,先到该村宗祠、社坛、庙宇、渡头处参拜,然后才走访人家拜年。另外,在粤西地区也流行春节“烧炮”的风俗,各地炮会不定期举办,大多在正月初二、正月初九、正月十三、正月十五、正月十八举办,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亲友们带来幸福、美满、安康的一年。
(二)清明
清明节,是广东地区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为在这天,广东人都要扫墓祭祖,以表达慎终追远的孝道。
中国人历来提倡孝道,因而设定清明节作为每年扫墓祭祖、对先祖表达敬意和追思的节日,以此来体现子孙对先祖的一种报恩思想。清明节属于阳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中没有固定的时间,换算西历则是每年的四月四或五、六日。在清明节这天,广东人都会举族集会,然后带上贡品到达开祭祖墓前,扫墓、祭祖。扫墓的过程,由清理祖墓周围的杂草开始,这个过程谓之“修山”;清理杂草完毕后,就要在祖坟周围挂山纸,即在坟垣贴上一张纸白色纸条,寓意这座坟墓是有后人祭拜的,防止他人侵墓或毁墓;挂山纸毕,就要在祖墓明堂处摆上祭祖贡品,然后点燃香、蜡烛,焚烧纸钱,再集体向祖墓作拜;有的祖墓会有一座或两座后土,即是奉祀当地土神的地方,后人祭祖前必须先祭后土,否则按照民间说法,再多的贡品祖先都领不到;有的地方风俗喜舞狮祭祖,更甚者则在祖墓前煮饭用餐,寓意和祖先同庆节日。祭祖完毕后,即燃放鞭炮而去,不过这是在当地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清明节当天祭祖,谓之“拜正清”,人们一般都在这天拜祭开族始祖,其他的分房祖墓,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各房自行拜祭,一直延续到农历四月八日才算正式结束祭祖时间。在频繁的祭祖活动中,人们多数聚集在宗祠用餐,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团结宗族情谊的契机。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断绝,反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规范,成为广东人每年必过节日之一,这当然有赖于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宣扬,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人们本身的感恩、报恩的孝思,这种精神上的美德是薪火相传、继之不辍的!
(三)牛王诞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是广东地区流行的一年一度的牛王诞,过去在这一天,广东人都会盛情过节。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社会是农耕社会,农耕就离不开耕牛,所以牛这种动物在民间的地位是很高的,过去除非遇到耕牛自然死亡可以煮其肉,否则是不可以随便宰杀耕牛的,而有偷盗耕牛者其罪则与杀人罪无异。广东人为了表示对土地、耕牛的敬重、感恩,所以设定二月初二土地诞、四月初八牛王诞,每年必过节庆。实际上,耕牛并没有因为牛王诞而受到额外礼遇,人们在这天过节,一来是寓意自清明以来扫墓祭祖的活动到这天正式结束,二来是杀鸡还神以向神明表达诉求。在传统风俗中,人们还有为无嗣者扫墓的习惯,即家族中有一些已经绝后的堂上宗亲,他们的墓葬无人祭拜,而近亲族人出于好心,可在这天去祭拜这些人的墓葬,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因此,四月八扫墓又寓意着为绝后的人扫墓,因此在这天以前,但凡有后的墓葬,必须去祭拜完毕。过了牛王诞,一般就没有人再去扫墓。
牛王诞是广东人的传统节庆,在农耕社会尤为隆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失去影响,人们对于这个节庆也是逐渐淡化,至于今日,已很少人在这天过节。
(四)端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传统节庆端午节,每年这天,中国人都会以自己本土的风俗习惯过节,而在广东地区,最著名的风俗活动就莫过于端午赛龙舟了。
广东河流纵横的地理特点,造就了广东人端午赛龙舟的传统。在先秦时期,越人已有制木成舟的技术,受楚国文化的影响,越人也逐渐形成端午赛龙舟的习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成为广东人重要的节日传统活动之一。广东人赛龙舟一般有以下进程:首先,是起龙舟,就是河畔淤滩中升起往年藏下的龙舟,然后清洗干净;其次,是祭神,即到本地庙宇或宗祠中拜祭神灵、祖先,祈求得到神灵、祖先的庇佑,使这次赛龙舟活动进行得顺顺利利;再次,就是龙舟下水,所有参加赛龙舟的人员都抬着自己队伍的龙舟来到河岸,然后经过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舟“点睛”、除晦之后,就将龙舟抬到河面上,但是这个行为必须称为“升龙舟”;最后,就是正式赛龙舟了,各位参赛人员就位完毕,接着听到裁判一声令下,就努力扒桨前进,在敲鼓手的激励下力争上游,直到最先冲锋到目的地者即为胜利。在赛龙舟过程中,沿途会有不少民众参观,欢呼声、加油声、呐喊声,声声云集,现场十分嘘憾。赛龙舟活动结束后,人们就会合力将龙舟藏于河岸淤泥中,待到来年赛龙舟时再用。端午当晚,人们都会在家中吃团圆饭,以度节庆。
如今,龙舟竞渡已成为广东人端午节必办活动,在粤中各式均是流行,这是广东人流传千年的重要传统,也是端午节河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必将永远流传下去!
(五)中元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是广东地区盛行的中元节,因是相传中给阴间鬼魂过的节日,因而又俗称“鬼节”或“鬼仔节”。
中元节,原本源于中原地区的“七月半”祭祖节,即定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祭祖,但是传入南方地区后,融入了古越人好祭鬼的风俗,并且提前一日过节,就逐渐形成了今天广东地区的七月十四日“鬼节”,也有部分地区在七月十三日过节。广东民间相传,在七月十四日零时之际,地府鬼门关大开,那些无主的孤魂野鬼就会走到阳间到处游荡,为了避免鬼魂会给自己家带来晦气,所以这天晚上广东人就会出门到路边、渡口或者桥头,点燃蜡烛、香,焚烧纸钱,奉上贡品,以祭祀过往的鬼魂,使其享受完祭祀后就有力远走他方,不要再在本地逗留,以免时运低的人碰到就招惹晦气,这个祭祀过程俗称“烧幽”。。中元节之后,广东人一般很少在深夜出门,因为传说中这段期间都会有鬼魂在路上游荡,直到过完七月之后,传说中的鬼门关才会关闭,“鬼节”才算正式结束。
广东地区的中元节,充分体现了广东人对待世间万物的人性化,该节体现的是惠济生人、泽及亡灵的思想,也体现了广东人对于大自然一切未知事物的敬畏心理,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呈现。
(六)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是广东地区最重要的节庆之一,该节也被视为最浪漫的节日。
每年中秋节这天,无论到多远发展的广东人,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因为中秋节本身就是团圆的象征。中秋节最盛行的风俗,当然就是吃月饼和拜月,每到中秋之夜,广东人各家各户就会在自家门前或者楼顶摆上香案,燃烧蜡烛、香,进贡柚子、月饼、糖果等食物,以此拜月,祈求阖家幸福美满,拜月完毕,就会分吃拜过月的月饼,闲聊家常,不亦乐乎。另外,广东人还流行在中秋节期间给亲戚送月饼的习俗,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送,也有姐妹间互送;这个习俗虽然口头称送月饼,但实际上所送礼品远不止月饼那么简单,除了月饼之外,还有水果、公鸡、猪肉等礼品,送到亲戚家后,亲戚也要按照来礼数量进行回礼,并杀鸡祭拜祖先。
在广东,中秋节因其美好寓意而被视为一年中最浪漫的节日,在金秋丰收的季节里,那些长年奋斗于异乡的游子能在这天回到家乡、与家人同品家乡的味道,也是一种快乐、惬意的享受。
(七)重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该节也是广东地区流行的重要节庆之一,在过去有着诸多习俗活动。
中国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因而九月初九是双阳重合之日,古人谓之“重阳”。在广东地区,重阳节被视为尊老、感恩的节日,所以广东人在过重阳节庆时大多会融入这方面的文化元素。在粤中某些地区,流行有重阳节祭祖的活动,则如清明节一样,给先人扫墓、祭拜,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感恩之情;不过,人们在重阳节拜祭的一般是开基始祖,其余分房祖一般都是在清明节祭拜。另外,广东人也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即在重阳节这天,结队登临高山,在山上载歌载舞,庆贺重阳到来,不过这些风俗活动到近年已经逐渐减少。既然重阳节被广东人视为尊老、感恩的节日,那么这天就注定老人们特别“受宠”;在广东地区,每个地方都流行重阳节举办敬老宴的活动,即在重阳节这天,各村举办宴席,专门招待村中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以敬祝这些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举办宴席一般都是年轻人出劳动力而老人享受,体现出人们的尊老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地区又陆续兴起重阳节举办“金花回娘家”的活动,即在重阳节期间迎接村中所有外嫁女回到娘家,同聚乡情、亲情、友情,这种活动风气覆盖面甚广,展望未来,或许又会成为广东人的节日传统之一。
如今,重阳节已被融入多方文化元素,这个节庆早已摆脱封建色彩,以其精彩的内涵呈现于世人眼前!
(八)冬至
冬至,是广东地区流行的重要节日之一,阳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大雪半个月之后即为该节。
中国古籍《汉书》云:“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意思说,过了冬至,阳气就会逐渐变长,所以人们在冬至这天会互相祝贺。而在广东地区,就有“冬大过年”的说法,意思是冬至比春节更重要,可见冬至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每年冬至日,广东外出游子都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并吃汤圆,寓意一家幸福美满。在这天,广东人都要杀鸡宰鸭,做上一顿丰盛美味的饭菜,在祭拜神祇之后,便阖家吃团圆饭;这个习俗,在广东有个说法,即“肥冬瘦年”,意思是在冬至这天要吃得丰盛,在春节这天要吃得清淡,这个说法也是有其根据的。
冬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幸福美满的象征,这个节庆凝聚了人间的丝丝亲情,值得人们愉快度过!
(九)除夕
除夕,即春节前一天,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天可能是腊月廿九,也可能是腊月三十。除夕至于广东人的重要性,自然是无需多讲的,下面我将介绍广东人过除夕的习俗。
按照传统习俗,广东人在除夕是分外忙碌的。除夕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把在家中贴了一年的春联、年画都撕去,然后把新买的春联、年画贴上,寓意除旧迎新,抒发对未来一年的美好向往。除夕中午,在用过午餐后,人们又开始忙活起晚餐来,因为次日春节是不能杀生的,所以这天晚餐必须做得丰盛一些,以剩余春节吃用,这也寓意着“年年有余”。到了除夕傍晚,各家各户的妇女都要带上供品去拜神,祈求神灵赐福全家,特别是流行祭灶习俗的地方,这天还要迎接灶神回家;拜神过程中,还要在各处神位前摆上“意头”、油灯,油灯点燃期间不能熄灭,一直到次年正月初七那天方不用添油。除夕晚上,就是一家老小吃团圆饭的时候,也是除夕节庆的高潮部分,大家在忙碌一年之后,终于能够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愉快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以畅和的心态准备迎接春节到来。晚饭后,大家会坐在一起,看着电视,聊着家常,直至春节零时到来,大家便燃放烟花炮竹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如今,新的一年又将到来,值此喜庆时刻,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安吉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