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系统思维?
展开全部
什么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 就是把研究对象看成系统,将系统的元素、元素之间的连接、功能或目标进行综合研究的思维方式 。
所谓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以达到特定的功能或目标的结构。
系统是由元素、连接、功能或目标组成。
元素是系统的基本构成,对一台汽车,发动机是它的一个元素。元素不一定有形,比如一个公司的品牌也是公司这个系统的元素。
连接就是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人将元素联系的媒介概括为“三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而功能或目标,则是系统在当前的结构下需要达成的结果或状态。
以消化系统为例,它的元素包括牙齿、胃、肠道、酶等,这些元素需要通过身体血液的流动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相互连接。目标是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将这些营养成分输送到人体的各个地方,同时排出各种废物。
系统有三个重要的特性:涌现性、非线性和动态性,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复杂性,也定义系统思维的三种表现。
1、全局思维
对待系统问题,要采用看整体的“全局思维”,而非仅关注个体的“局部思维”。
因为 系统的涌现性,系统的整体表现很难通过研究系统中的元素来直接获得。 即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累加 。
常见的分解思维只能将系统进行简单拆分。机械的还原论不能应对系统的涌现性,比如复杂芯片的研究,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反向工程实现。
需求设计中,每个ABtest都是系统的一个元素,单个实验结果是正向的,并不能因此确定整个策略实验组的结果是各实验影响之和。
全局思维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系统中的元素各自的表现,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站得更高势必看得更全()
举个栗子,要判断价格降低后产品销量的变化,需要厘清系统中价格与其他售卖因素的连接关系,并因此设计实验进行分流程测试。
其中一种关系是:价格降低使曝光增加、曝光增加使到店客户量增大,到店客户量增大使产品销量增加。
另外一种可能的关系是:价格降低使得关注产品的用户持币观望,期待下一次降价,从而降低了产品的销量。
至于系统在实际情况下会往哪一种可能发展,取决于产品的性质、降价的幅度、以及受众群体的决策周期等因素。
2、动态思维
对待系统问题,要采用看变化而非静止的“动态思维”,不是“短视思维”。
因为 系统动态性,让系统随时间变化。系统内的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达成目标的准确性、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二手车业务中,由于线下交易复杂性和用户决策周期长,每一个售卖策略都需要观察足够长的周期,才可以下结论。
并不能因为短期的曝光溢出、用户到店激增,说明实验的最后结果,从而将实验快速覆盖全国。
充分考虑到时间延迟在系统中的影响,不仅是策略产品,也是功能产品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举个栗子,我们设计秒杀活动,定向给部分车源搭配直减优惠券时,不能上线2-3天,发现券的核销率非常低,就给出要下线的结论。
因为从用户领券,到线下看车,至少需要1-3天时间。又加上秒杀活动选定的车源是售卖周期较长的车,或者在库时间较长的车,需要时间就更长。
3、结构思维
对待系统问题,要采用看结构而非表现的“结构思维”,切忌“现象思维”。
因为 系统的非线性,意味着改变元素之间的连接,会改变了系统的系统的结构,从而会改变系统的行为结果 。
结构影响了系统的行为,田忌赛马时,仅通过改变马与马之间的连接,就使得赛马结果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对于AI产品经理,必须认识到AI和人工分别是系统中两种不同的作用元素,而并非两个毫无关联的独立系统。
这两个模块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数据和业务在系统中的运转结果。更相信AI,人的力量势必减弱,可能带来积极性的降低。而过分依赖人工,又会带来难以规模化或者偏差较大等风控问题。
举个栗子,进行二手车定价时,必须考虑到定价中的所有的元素:车主、一线采集师、二手车商、销售、店长、结构化的车况信息,以及利用数据训练出的定价模型。还必须要思考:系统里每一个角色的定位是什么?
以及它们在定价过程中的作用结构:谁先谁后?谁对谁有影响?每一个影响对下一个元素的作用是正是负?我们给系统的目标是什么?定准价格?收进车源?这样的定位需要设计什么样的流程进行保障?
相似的场景和系统还有排球队,谁是主攻,谁是副攻,谁是二传,谁是自由人,他们之间的站位和串联怎么进行?每一场比赛是为了什么,针对性训练还是拿分?
产品经理的工作:需求实验和落地,就是一个动态的反馈过程。其中动态体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而反馈体现了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了解了常见的思维模式和系统思维的表现,我们可以在不断反复的执行和迭代过程中, 用全局、动态、结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决策和判断 。
希望大家可以在每一次的思维训练中,站得更高、看得更全、想得更深。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公号。
系统思维, 就是把研究对象看成系统,将系统的元素、元素之间的连接、功能或目标进行综合研究的思维方式 。
所谓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以达到特定的功能或目标的结构。
系统是由元素、连接、功能或目标组成。
元素是系统的基本构成,对一台汽车,发动机是它的一个元素。元素不一定有形,比如一个公司的品牌也是公司这个系统的元素。
连接就是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人将元素联系的媒介概括为“三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而功能或目标,则是系统在当前的结构下需要达成的结果或状态。
以消化系统为例,它的元素包括牙齿、胃、肠道、酶等,这些元素需要通过身体血液的流动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相互连接。目标是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将这些营养成分输送到人体的各个地方,同时排出各种废物。
系统有三个重要的特性:涌现性、非线性和动态性,它们决定了系统的复杂性,也定义系统思维的三种表现。
1、全局思维
对待系统问题,要采用看整体的“全局思维”,而非仅关注个体的“局部思维”。
因为 系统的涌现性,系统的整体表现很难通过研究系统中的元素来直接获得。 即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累加 。
常见的分解思维只能将系统进行简单拆分。机械的还原论不能应对系统的涌现性,比如复杂芯片的研究,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反向工程实现。
需求设计中,每个ABtest都是系统的一个元素,单个实验结果是正向的,并不能因此确定整个策略实验组的结果是各实验影响之和。
全局思维要求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系统中的元素各自的表现,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站得更高势必看得更全()
举个栗子,要判断价格降低后产品销量的变化,需要厘清系统中价格与其他售卖因素的连接关系,并因此设计实验进行分流程测试。
其中一种关系是:价格降低使曝光增加、曝光增加使到店客户量增大,到店客户量增大使产品销量增加。
另外一种可能的关系是:价格降低使得关注产品的用户持币观望,期待下一次降价,从而降低了产品的销量。
至于系统在实际情况下会往哪一种可能发展,取决于产品的性质、降价的幅度、以及受众群体的决策周期等因素。
2、动态思维
对待系统问题,要采用看变化而非静止的“动态思维”,不是“短视思维”。
因为 系统动态性,让系统随时间变化。系统内的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达成目标的准确性、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二手车业务中,由于线下交易复杂性和用户决策周期长,每一个售卖策略都需要观察足够长的周期,才可以下结论。
并不能因为短期的曝光溢出、用户到店激增,说明实验的最后结果,从而将实验快速覆盖全国。
充分考虑到时间延迟在系统中的影响,不仅是策略产品,也是功能产品需要特别关注的点。
举个栗子,我们设计秒杀活动,定向给部分车源搭配直减优惠券时,不能上线2-3天,发现券的核销率非常低,就给出要下线的结论。
因为从用户领券,到线下看车,至少需要1-3天时间。又加上秒杀活动选定的车源是售卖周期较长的车,或者在库时间较长的车,需要时间就更长。
3、结构思维
对待系统问题,要采用看结构而非表现的“结构思维”,切忌“现象思维”。
因为 系统的非线性,意味着改变元素之间的连接,会改变了系统的系统的结构,从而会改变系统的行为结果 。
结构影响了系统的行为,田忌赛马时,仅通过改变马与马之间的连接,就使得赛马结果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对于AI产品经理,必须认识到AI和人工分别是系统中两种不同的作用元素,而并非两个毫无关联的独立系统。
这两个模块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数据和业务在系统中的运转结果。更相信AI,人的力量势必减弱,可能带来积极性的降低。而过分依赖人工,又会带来难以规模化或者偏差较大等风控问题。
举个栗子,进行二手车定价时,必须考虑到定价中的所有的元素:车主、一线采集师、二手车商、销售、店长、结构化的车况信息,以及利用数据训练出的定价模型。还必须要思考:系统里每一个角色的定位是什么?
以及它们在定价过程中的作用结构:谁先谁后?谁对谁有影响?每一个影响对下一个元素的作用是正是负?我们给系统的目标是什么?定准价格?收进车源?这样的定位需要设计什么样的流程进行保障?
相似的场景和系统还有排球队,谁是主攻,谁是副攻,谁是二传,谁是自由人,他们之间的站位和串联怎么进行?每一场比赛是为了什么,针对性训练还是拿分?
产品经理的工作:需求实验和落地,就是一个动态的反馈过程。其中动态体现了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而反馈体现了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了解了常见的思维模式和系统思维的表现,我们可以在不断反复的执行和迭代过程中, 用全局、动态、结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决策和判断 。
希望大家可以在每一次的思维训练中,站得更高、看得更全、想得更深。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公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