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的家乡风俗是什么?
安徽阜阳的家乡风俗是:
1、腊月二十三/四: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通常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咱阜阳这两天都是祭灶。从这天开始,阜阳春节开始忙碌起来~
祭灶这天要大扫除,收拾一个崭新的家过大年。尤其是铲锅灰、扫墙壁,锅碗灶台洗刷干净,有的家庭还会在自家的厨房墙上张贴灶王爷的画像,供上麻糖、水果、肉类等祈求灶君保佑全家的平安。
2、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民间有说法:”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小时候穷,一年到头吃不了几回肉,过年杀猪也是一年中的一个期盼。
现在自家养猪的少了,猪肉也基本都是到集市买,除了猪肉,鸡肉、牛肉、鱼等都是必不可少,萝卜、芹菜、豆芽、干木耳、红枣、八角桂圆等调料,这些都是要提前备好的。
3、腊月二十七:团聚
之所以要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杀鸡是因为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其实,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
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
因为鸡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要提前准备好了。
腊月二十七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一样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
总之,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以前家家户户吃的还是用酵子做的发面馍,所以这天主要发面做馍,蒸包子。
阜阳人钟爱的馓子、炸丸子、麻叶、鱼、油角(juǒ)子、油饼子等也基本是这天开始炸。炸的越多越显得家庭富裕。已经放寒假的小孩子们,只管尽情的疯玩就行了。等炸好了,大人会喊着小孩子赶紧趁热吃几个。
发面馍有方的有半圆的,尤其是地锅烧的发面馍,馍底焦香,又大又甜,蘸上自家酱豆子,排尚里很。过年蒸馍要比平时讲究很多,有的家庭会在蒸馍里放个蜜枣,还有的家庭会在馍上点个红花寓意吉利。
4、大年三十:贴春联、除夕年夜饭
今年没有年三十,腊月二十九,就是新年的前一天,这天所有人都在忙碌,我家一般是我爸忙着贴春联,我妈会提前给和好面糊。
大门大门、中堂、厨房,家中如果养有鸡和猪,鸡窝和猪栏也会贴上,图个喜庆~
我妈准备中午的一大桌子饭菜。每年的餐桌上一定有红烧鱼、红烧肉、炒小鸡、凉拌牛肉、菠菜粉丝、花生米、芥菜丝、炒皮丝、蒜薹炒肉丝、粉鸡汤...
到了下午,一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有的负责和面擀皮,有的负责包,包好了放冰箱里冻着。
到了晚上,喝酵子茶、吃汤圆、看春晚,就像是一个过年的仪式,小编最喜欢吃黑芝麻馅的汤圆,软软糯糯的外表,浓浓的黑芝麻香,吃到嘴里满满的温情。
家长们经常一夜不睡觉守岁,还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悄悄塞进我们的枕头底下,收压岁钱,真的是童年时期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5、正月初一:串门走亲戚
大年初一,还会起个大早,放开门炮和长长的鞭炮。
如果是已分家单过的男人,天一明儿,就踏着厚厚的积雪,一家人整整齐齐,带着妻子儿女去给爷爷奶奶、爹娘拜年。大年初一这天要吃饺子、吃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到今天有些老一辈的阜阳人还保留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动扫帚、不泼水、不倒垃圾。一家人换上新鞋新衣服,女孩子还要扎上漂亮的头花。
6、正月初二:回娘家
阜阳当地的风俗是初二走姥姥家,新女婿走老丈人家。出嫁的闺女要给父母买些礼品,要带些红包,分给娘家小孩,在娘家吃个团圆饭。
初三朝后都在奔波在走亲戚的路上,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有的亲戚一年只有过年才能见一面。亲戚多的估计要送礼送到元宵节前后。
7、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赶集会。
正月十五大似年。这天好多集镇都有传统的古会,早上吃饺子,晚上吃元宵。这天家家都锁门赶会,主要买春耕用具、春天衣物以及晚上的烟花炮竹。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美满的意味。
8、正月十六:回娘家,送老雁
“老雁馍”一般是女儿出嫁后,每年阴历正月十五到阴历二月初二前送到,要送给父母的一件礼物。之所以叫做“老雁馍”,是因为老雁就是女儿的象征,像候鸟一样出嫁的女儿,也铭记要定期回家看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