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光耀禁止新加坡华语教育?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加坡华人分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2种,前者一般说中文,谈到中国很亲切,甚至自称中国人,以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一般说英文,看海峡时报(英文),亲西方,甚至以自己的华人面孔为耻,以李光耀为代表。南洋华人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变迁,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两种华人的变迁史.
说到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的分别,不能不提到一个名词:南洋大学。这所大学的兴衰史,也就是南洋传统华人的兴衰史。了解这所大学历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创办人,还有这所大学的精神肃然起敬。
南洋大学的创办人叫陈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他是陈嘉庚的族侄,1916年在福建小学还没毕业就来到新加坡。1953年,陈六使捐助五百万元,倡办南洋大学。并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在新加坡的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此后,连瀛洲宣布献捐廿五万元。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义捐建双连学生宿舍一座。马来西亚的李光前赞助1953-1957五年总捐助十份之一(此数超过一千万元),鼓励社会人士参加献捐运动。槟城林连登捐出五十万元,建筑南洋大学图书馆(行政楼)。陆运涛献捐南大理学院全部建筑费(约卅万元) 。
此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商界,学界,出租汽车司机,三轮车夫,小贩,吧女和理发师,都先后参加乐捐,义驶,义踏,义卖,义演等活动,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呼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但都希望能进点微薄之力,让自己的后代有机会进一所华人自己的大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
很显然,这种想法和海峡华人以及殖民当局是格格不入的。所谓海峡华人,就是自己已经放弃了关于中国的概念,他们心目中的祖国,在当时是英国。这种区别的来源也是很简单的:传统华人,大都是靠自己奋斗,创业,或富甲一方,或安居乐业。而海峡华人,则是靠给西方人做买办,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饭。所以英文比中文说的好,甚至不会说中文,比李光耀。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关系。一个英国议员曾经说,李光耀是苏伊士运河以东他见过的最英国的人。而李光耀本人,几年前被英国政府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他很感慨地说那是他这辈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说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国人为荣,虽然到他儿子的年代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以美国为荣。
所以,1956年南洋大学开课后,新加坡当局一直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后也不承认南洋大学,认为南洋大学的中文教学环境不能被认可。 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销陈六使的公民权。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但一直对南洋大学的中国化教育如鲠在喉,到了 1980年,南洋大学被政府宣布停办,从此,南洋大学成为了历史名词。南洋大学建校25年,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这些人都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英,他们和中国人在一起,可能没有人能看出差别。如今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 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上建立了一个技术学校,叫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几年前,该校的新校长想借用南洋大学的名望和现在在世界各地已经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资源,提出恢复南洋大学的名字。结果遭到了绝大多数南洋校友的反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和南洋理工大学现在的英文环境风马流不相及。的确,现在的所谓南洋理工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办的英文大学,和当年纯粹由民间华人从亿万富翁到小贩舞女们齐心合办的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学是根本不能比的。
南洋大学的停办,也意味着在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失败。李光耀上台后,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华人被赶出了新加坡,他们大多到了马来西亚,有的回到了中国,有的到了美国。从1980年开始,海峡华人的思想开始在新加坡占了上风,到了今天,传统华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灭绝了。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时的家庭语言是中文,而现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 80年以后,新加坡的学校就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华文教育,中文,只是被当作一门外语来学。很显然,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新加坡人,很多国人试图想和他们找到中华文化的相通之处的话,结果显然就是自讨没趣。在现在新加坡的年轻人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们提到自己的肤色或种族的一个名词而已,和中国,汉族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会有这种变迁,这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英文教育有直接关系。80年以后,新加坡就没有用华文授课的学校,这样过了一代人,李光耀终于成功了。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说中文,喜欢中国的,大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这些人,大都因为英文不好,无法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开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现在已经是快被遗忘的角色了。当然也有不少事业成功的人士,但他们基本上已经不谈政治,而专注自己的事业了。
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去中国化,二是推行英文环境,吸引西方投资。这两点他做的非常成功。在南洋大学的年代,南洋的学生给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烦,他们基本上以北京为自己的方向,对政府跟着西方走的行为很不耻,并且南洋大学有非常独立的学术精神(当然是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出发点),加上他们在新马华人中的号召力,所以,被以铁腕著称的李光耀关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李光耀成功吸引到的西方投资,也客观上形成了英文的强势环境,那些华校生由于中文没有英校生好,所以很难找到好工作,也进一步加速了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势衰。
但是,英文环境的强势,也有长远的负面影响。李光耀自己也承认,英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华校生有人情味,讲团结,和自信。因为,英文授课的老师,对学生只能限于语言的交流而已,而没有任何文化的传承,甚至连语言中那种很微妙意思的表达也很难学会。要知道,各种语言的精华,除了词语里的历史文化含量,还在于各种言外之意的表达。而这些,是新加坡的学校里现在无法学到的。而在华校里,老师用中文讲述的同时,也传承下来五千年的历史,而这些,才是世界各地传统华人的自信根源。虽然英文教育出来的新加坡人,缺乏李光耀希望的那种自信和团结精神,但目前这似乎还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毕业后工作的环境,不是西方公司,就是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在这些地方,不需要他们有多少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只要李光耀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新加坡人要走的路,他都安排好了。但问题是,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客观的说,李光耀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尼克松曾说李光耀是他见过的最有能力的领袖之一。这句话绝非虚言。他不单一手创立了新加坡,还创立了东南亚华人,也许是全世界华人最大的经济体。这一点,也许国人没有几个能了解。
说到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的分别,不能不提到一个名词:南洋大学。这所大学的兴衰史,也就是南洋传统华人的兴衰史。了解这所大学历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创办人,还有这所大学的精神肃然起敬。
南洋大学的创办人叫陈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他是陈嘉庚的族侄,1916年在福建小学还没毕业就来到新加坡。1953年,陈六使捐助五百万元,倡办南洋大学。并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在新加坡的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此后,连瀛洲宣布献捐廿五万元。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义捐建双连学生宿舍一座。马来西亚的李光前赞助1953-1957五年总捐助十份之一(此数超过一千万元),鼓励社会人士参加献捐运动。槟城林连登捐出五十万元,建筑南洋大学图书馆(行政楼)。陆运涛献捐南大理学院全部建筑费(约卅万元) 。
此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商界,学界,出租汽车司机,三轮车夫,小贩,吧女和理发师,都先后参加乐捐,义驶,义踏,义卖,义演等活动,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呼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但都希望能进点微薄之力,让自己的后代有机会进一所华人自己的大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
很显然,这种想法和海峡华人以及殖民当局是格格不入的。所谓海峡华人,就是自己已经放弃了关于中国的概念,他们心目中的祖国,在当时是英国。这种区别的来源也是很简单的:传统华人,大都是靠自己奋斗,创业,或富甲一方,或安居乐业。而海峡华人,则是靠给西方人做买办,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饭。所以英文比中文说的好,甚至不会说中文,比李光耀。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关系。一个英国议员曾经说,李光耀是苏伊士运河以东他见过的最英国的人。而李光耀本人,几年前被英国政府颁发了一个终身成就奖,他很感慨地说那是他这辈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说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国人为荣,虽然到他儿子的年代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以美国为荣。
所以,1956年南洋大学开课后,新加坡当局一直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后也不承认南洋大学,认为南洋大学的中文教学环境不能被认可。 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销陈六使的公民权。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但一直对南洋大学的中国化教育如鲠在喉,到了 1980年,南洋大学被政府宣布停办,从此,南洋大学成为了历史名词。南洋大学建校25年,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这些人都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英,他们和中国人在一起,可能没有人能看出差别。如今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 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上建立了一个技术学校,叫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几年前,该校的新校长想借用南洋大学的名望和现在在世界各地已经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资源,提出恢复南洋大学的名字。结果遭到了绝大多数南洋校友的反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和南洋理工大学现在的英文环境风马流不相及。的确,现在的所谓南洋理工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办的英文大学,和当年纯粹由民间华人从亿万富翁到小贩舞女们齐心合办的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学是根本不能比的。
南洋大学的停办,也意味着在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失败。李光耀上台后,很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华人被赶出了新加坡,他们大多到了马来西亚,有的回到了中国,有的到了美国。从1980年开始,海峡华人的思想开始在新加坡占了上风,到了今天,传统华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灭绝了。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时的家庭语言是中文,而现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 80年以后,新加坡的学校就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华文教育,中文,只是被当作一门外语来学。很显然,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新加坡人,很多国人试图想和他们找到中华文化的相通之处的话,结果显然就是自讨没趣。在现在新加坡的年轻人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们提到自己的肤色或种族的一个名词而已,和中国,汉族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会有这种变迁,这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英文教育有直接关系。80年以后,新加坡就没有用华文授课的学校,这样过了一代人,李光耀终于成功了。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说中文,喜欢中国的,大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这些人,大都因为英文不好,无法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开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现在已经是快被遗忘的角色了。当然也有不少事业成功的人士,但他们基本上已经不谈政治,而专注自己的事业了。
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去中国化,二是推行英文环境,吸引西方投资。这两点他做的非常成功。在南洋大学的年代,南洋的学生给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烦,他们基本上以北京为自己的方向,对政府跟着西方走的行为很不耻,并且南洋大学有非常独立的学术精神(当然是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出发点),加上他们在新马华人中的号召力,所以,被以铁腕著称的李光耀关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李光耀成功吸引到的西方投资,也客观上形成了英文的强势环境,那些华校生由于中文没有英校生好,所以很难找到好工作,也进一步加速了新加坡传统华人的势衰。
但是,英文环境的强势,也有长远的负面影响。李光耀自己也承认,英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华校生有人情味,讲团结,和自信。因为,英文授课的老师,对学生只能限于语言的交流而已,而没有任何文化的传承,甚至连语言中那种很微妙意思的表达也很难学会。要知道,各种语言的精华,除了词语里的历史文化含量,还在于各种言外之意的表达。而这些,是新加坡的学校里现在无法学到的。而在华校里,老师用中文讲述的同时,也传承下来五千年的历史,而这些,才是世界各地传统华人的自信根源。虽然英文教育出来的新加坡人,缺乏李光耀希望的那种自信和团结精神,但目前这似乎还没有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毕业后工作的环境,不是西方公司,就是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在这些地方,不需要他们有多少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只要李光耀在,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新加坡人要走的路,他都安排好了。但问题是,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客观的说,李光耀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尼克松曾说李光耀是他见过的最有能力的领袖之一。这句话绝非虚言。他不单一手创立了新加坡,还创立了东南亚华人,也许是全世界华人最大的经济体。这一点,也许国人没有几个能了解。
展开全部
为进一步加强华语教学,新加坡教育部计划在未来五年,在全国所有小学以及三分之二的中学开设华语会话课程。
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3月7日在新加坡国会表示,到2012年,新加坡所有小学生将有机会选择学习华语或马来语会话课。此外,从明年起,想选修第三种语言的中学一年级学生,除法语、日语和德语外,也有印尼语和阿拉伯语可供选择。
尚达曼强调,让新加坡人从小学习英语和母语以外的语言,将加强他们对其他族群的了解,也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占据优势地位。
自前年起,新加坡便在一些中小学开办了非强制性的华语会话课程。截至去年,新加坡共有58所小学和47所中学开办了华语会话课程。由于不算学分,成绩的优劣并不影响学生的总成绩,因此,学生们选修华语课程非常踊跃。此外,从今年起,一些华文考试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试。
参考资料:http://qwgzyj.gqb.gov.cn/hbsx/135/886.shtml
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3月7日在新加坡国会表示,到2012年,新加坡所有小学生将有机会选择学习华语或马来语会话课。此外,从明年起,想选修第三种语言的中学一年级学生,除法语、日语和德语外,也有印尼语和阿拉伯语可供选择。
尚达曼强调,让新加坡人从小学习英语和母语以外的语言,将加强他们对其他族群的了解,也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占据优势地位。
自前年起,新加坡便在一些中小学开办了非强制性的华语会话课程。截至去年,新加坡共有58所小学和47所中学开办了华语会话课程。由于不算学分,成绩的优劣并不影响学生的总成绩,因此,学生们选修华语课程非常踊跃。此外,从今年起,一些华文考试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试。
参考资料:http://qwgzyj.gqb.gov.cn/hbsx/135/886.s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2-03-17 · 美国移民、澳洲移民、欧洲移民,成立16年的专业移民机构,协助...
关注
展开全部
他认为汉语相对于英语有三方面的劣势。
首先从政治上而言,按照宪法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都可以成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如果执意将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很容易引起其他族群的不满,作为一个马来人包围下的多民族国家,一味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国家的四分五裂。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就具有了一种“中性”优势,不偏不倚,大家都能接受。
其次汉语的确极难掌握,这一点李光耀深有体会,自言足足花了50年的时间才学会了汉语。尤其是汉语的每个字都有四五个声调,不同的声调组词又有着不同的意义,让很多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到了生无可恋的境界。除此之外,汉字也是世界公认最难书写的语言,那些变化无穷的笔画,以及很多字背后的历史深意,足足可以写一篇论文。
最后一点就是从经济方面而言,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加坡要想跟世界做生意,就必须掌握英语。尽管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新加坡与中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但目前对新加坡GDP贡献的八成来自欧美国家,而这些国家都使用英语,来自中国GDP贡献仅占两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