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初一,数学应该注意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刚刚步入初中,数学难度再次升级,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维度,那么刚上初一,数学有哪一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第一个问题:计算基础。
数学,最开始的诞生来源于最基础的数字运算。所以,数学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一定就是我们的计算基础。只有让我们在计算板块内能够做到又快又准,我们的计算才算是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以人教版为例,我们这个学期数学里面包含的重点板块包含了:有理数、整式和方程三大部分,这里面的基础概念和基础会涉及到整个初高中的学习,为打地基式的知识点。以整体归类,数学其实大体上也就是归纳为代数和几何两个大的板块。几何暂且不说,但是这个地方没学好,整个代数板块是肯定会出问题的。
其实,我们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
“老师,就学数学有没有什么诀窍、方法或者说捷径啊!”想必这是很多家长都想在老师那里获得的答案。就拿学习来说,捷径本质上是没有的,毕竟学习终究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事,但是学习上还是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而这些方法不是能够让我们不做付出就能获得回报,而是让我们在掌握起来,相对来说会更加容易一些,仅此而已,但是也够了其实。
所以我们接下来来说说上了初中,我们的数学需要使用上怎样的学习方法。
先来说说核心逻辑:数学(理科)的本质是需要通过理解的方式去掌握知识点的。但是很多学生和部分老师都走向了这个误区。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变成了一味的记公式和背口诀,而学生则出现了在学习的时候却总是出现了口诀记住了,公式背下了,可是记住了却不会用,用了也过几天就又忘了的奇怪现象,而这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概念和公式。
学数学,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这样学习下去,你会发现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然后到后面有了一些相近的概念和公式之后,你就把前面学的东西给搞混了。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学有理数的加法的时候,老师往往会给学生们类似的口诀:同号取同,异号取大。那“同号取同”是什么意思呢?在这指的是我们在做有理数加法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的符号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在计算最后的结果的时候,取相同的符号,如:2+3=5,两个数都是正数,所以最后的符号是正的;-2+(-3)=-5,两个数都是负数,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是负数。而所谓“异号取大”,则指的是如果两个数符号不同,则取最后绝对值更大的数的那个数的符号,最后把这两个数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如:2+(-3)=-(3-2)=-1,-2+3=+(3-2)=1。
这个方法本质上挺好的,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但是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计算-2+3的时候,往往算出结果为-1的错误答案。而这错误的原因,基本上在于两个地方:1.未能真正掌握加法的交换律;2.没去真正理解计算里面的数学含义。
加法交换律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说,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计算理解了,这个问题会变得多么简单呢?正数,我们可以理解为挣钱,负数我们可以理解为花钱,加号我们可以理解为“又”的意思,那么我们刚刚2+(-3)这个式子,就可以直接变成了我们挣了2元,又花了3元,最后的结果是?那这个问题不就变得很简单了嘛!挣的少,花的多,所以最后钱肯定是不够的嘛,于是为-1,差了1块钱。-2+3那不就是花了2块,挣了3块,挣的多,所以最后就是剩下1块啦。而所谓的加法交换律-2+3=3-2不就是最简单的花了2块,挣了3块和挣了3块,花了2块的结果一样呀。
背口诀是种不错的学习方法,能够把知识点简化;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理解的角度去学习知识,不单我们掌握的快,运用起来也会变得很简单,而且还可能和后面的知识点更好的串联起来。
比如说:-2+3-5+8-7=,这是一个加减的混合运算,我们通过理解的方式直接把问题简化,然后更好的进行简便运算。花了的钱分别是2元、5元、7元,挣了的钱分别是3元和8元,所以这个式子就可以直接简化成-(2+5+7)+(3+8)=-14+11=-3,一共花了14元,但是只挣了11元,所以最后是亏了3元,所谓的添括号,都可以在老师没有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一步到位。
最后,我们来说说最后一个问题:习惯问题。
习惯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很大了,所以我们只说说初一上学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习惯:计算习惯。因为刚上到初中,要学要考的科目突然就变得多了很多,所以很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所以为了赶时间,作业开始变得马虎了很多,数学里很多步骤能省则省,跳步很多,感觉速度快了很多,但是其实可能速度没快多少,正确率还不高。
大家想想,正常来说,计算机的计算应该是最快的,而且不仅快,而且还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为啥计算机的计算能够又快又准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计算机计算的本质——程序。计算机的计算都是根据编辑好的程序按照流程进行下去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快了。而我们的计算习惯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跳步,甚至是跳步在那儿心算,出现的结果却是时间花了,流程没有完整的跑完,所以到最后,自然而然是计算出bug了(计算出错了)。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计算的时候更应该老老实实走完整个流程,明确自己计算第一步应该干什么,第二部应该干什么,等我们把流程走习惯了,速度自然而然能够快很多。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来说拉分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只要我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去走,用理解的方式去学习,打好基础,注重习惯,我们一定能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渐显锋芒,大放异彩。
首先我们来说说第一个问题:计算基础。
数学,最开始的诞生来源于最基础的数字运算。所以,数学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一定就是我们的计算基础。只有让我们在计算板块内能够做到又快又准,我们的计算才算是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以人教版为例,我们这个学期数学里面包含的重点板块包含了:有理数、整式和方程三大部分,这里面的基础概念和基础会涉及到整个初高中的学习,为打地基式的知识点。以整体归类,数学其实大体上也就是归纳为代数和几何两个大的板块。几何暂且不说,但是这个地方没学好,整个代数板块是肯定会出问题的。
其实,我们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
“老师,就学数学有没有什么诀窍、方法或者说捷径啊!”想必这是很多家长都想在老师那里获得的答案。就拿学习来说,捷径本质上是没有的,毕竟学习终究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事,但是学习上还是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而这些方法不是能够让我们不做付出就能获得回报,而是让我们在掌握起来,相对来说会更加容易一些,仅此而已,但是也够了其实。
所以我们接下来来说说上了初中,我们的数学需要使用上怎样的学习方法。
先来说说核心逻辑:数学(理科)的本质是需要通过理解的方式去掌握知识点的。但是很多学生和部分老师都走向了这个误区。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变成了一味的记公式和背口诀,而学生则出现了在学习的时候却总是出现了口诀记住了,公式背下了,可是记住了却不会用,用了也过几天就又忘了的奇怪现象,而这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概念和公式。
学数学,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这样学习下去,你会发现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然后到后面有了一些相近的概念和公式之后,你就把前面学的东西给搞混了。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学有理数的加法的时候,老师往往会给学生们类似的口诀:同号取同,异号取大。那“同号取同”是什么意思呢?在这指的是我们在做有理数加法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的符号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在计算最后的结果的时候,取相同的符号,如:2+3=5,两个数都是正数,所以最后的符号是正的;-2+(-3)=-5,两个数都是负数,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是负数。而所谓“异号取大”,则指的是如果两个数符号不同,则取最后绝对值更大的数的那个数的符号,最后把这两个数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如:2+(-3)=-(3-2)=-1,-2+3=+(3-2)=1。
这个方法本质上挺好的,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但是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计算-2+3的时候,往往算出结果为-1的错误答案。而这错误的原因,基本上在于两个地方:1.未能真正掌握加法的交换律;2.没去真正理解计算里面的数学含义。
加法交换律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说,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计算理解了,这个问题会变得多么简单呢?正数,我们可以理解为挣钱,负数我们可以理解为花钱,加号我们可以理解为“又”的意思,那么我们刚刚2+(-3)这个式子,就可以直接变成了我们挣了2元,又花了3元,最后的结果是?那这个问题不就变得很简单了嘛!挣的少,花的多,所以最后钱肯定是不够的嘛,于是为-1,差了1块钱。-2+3那不就是花了2块,挣了3块,挣的多,所以最后就是剩下1块啦。而所谓的加法交换律-2+3=3-2不就是最简单的花了2块,挣了3块和挣了3块,花了2块的结果一样呀。
背口诀是种不错的学习方法,能够把知识点简化;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理解的角度去学习知识,不单我们掌握的快,运用起来也会变得很简单,而且还可能和后面的知识点更好的串联起来。
比如说:-2+3-5+8-7=,这是一个加减的混合运算,我们通过理解的方式直接把问题简化,然后更好的进行简便运算。花了的钱分别是2元、5元、7元,挣了的钱分别是3元和8元,所以这个式子就可以直接简化成-(2+5+7)+(3+8)=-14+11=-3,一共花了14元,但是只挣了11元,所以最后是亏了3元,所谓的添括号,都可以在老师没有教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一步到位。
最后,我们来说说最后一个问题:习惯问题。
习惯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很大了,所以我们只说说初一上学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习惯:计算习惯。因为刚上到初中,要学要考的科目突然就变得多了很多,所以很多学生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所以为了赶时间,作业开始变得马虎了很多,数学里很多步骤能省则省,跳步很多,感觉速度快了很多,但是其实可能速度没快多少,正确率还不高。
大家想想,正常来说,计算机的计算应该是最快的,而且不仅快,而且还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为啥计算机的计算能够又快又准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计算机计算的本质——程序。计算机的计算都是根据编辑好的程序按照流程进行下去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快了。而我们的计算习惯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跳步,甚至是跳步在那儿心算,出现的结果却是时间花了,流程没有完整的跑完,所以到最后,自然而然是计算出bug了(计算出错了)。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计算的时候更应该老老实实走完整个流程,明确自己计算第一步应该干什么,第二部应该干什么,等我们把流程走习惯了,速度自然而然能够快很多。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来说拉分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只要我们跟着老师的节奏去走,用理解的方式去学习,打好基础,注重习惯,我们一定能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渐显锋芒,大放异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