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年份没有农历冬月三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个问题涉及到不同历法的协调。
公历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每年固定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为大月;4月、6月、9月、11月为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阴历的大小月根据日月食规律算得,固定单月小,双月大,每三十年为一个闰周,增加十一个闰日,规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闰日,即闰腊月大。
通常所说的农历其实是阴阳历,其大小月是严格按照月相来设置的,是以观测为基础的,而不是固定的。
农历的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且大小月分布毫无规则,每年都不同。农历的月按朔望周期来定。月相朔(日月合朔)所在日为月初一,下次朔的日期为下月初一。因为一个朔望周期是29.53日,所以分大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某月的“大”、“小”以及哪天是“朔日”,要根据太阳、月亮的真实位置来推算,古时候叫“定朔”。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824年二、三月是小月,八、九、十、十一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所以,有的年份冬月没有三十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农历的月份是以朔望日而确定大小月的 。 俗话说:农历的大小月是由朔望日赶的,大津小津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