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县年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1913年废府、州、厅置县,今境有大定、黔西、威宁、毕节、平远5县,隶贵西道,道衙署驻毕节。
1914年改平远县为织金县。
1935年6月于毕节设第四行政督察区,领毕节、水城、威宁、大定、黔西5县。
1937年划织金县入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1年析黔西县东北部置金沙县;析大定县西部5区及织金县西部地置纳雍县。
1942年析威宁县东部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4区置赫章县。
1950年置毕节专区,辖毕节、大定、金沙、黔西、织金、纳雍、威宁、赫章、水城9县。
1954年改威宁县为彝族 *** 苗族自治区。
1955年改威宁彝族 *** 苗族自治区为彝族 *** 苗族自治县。
1958年改大定为大方县。
1966年析水城县大河等10公社置水城特区,属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
1970年划水城县归六盘水地区。
毕节专区改称毕节地区。
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7县和威宁彝族 *** 苗族自治县。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1992——1993年建镇并乡撤区后,全地区撤销原县与乡之间的89个区镇建制,改原736个乡镇为250个乡(镇、办事处),其中:97个镇,147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毕节县撒县设市(县级),乡(镇、办事处)未作调整。
1995年金沙县撤销岚头乡,设立岚头镇。
至此,毕节地区辖98个镇,146个乡,6个办事处。
2011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毕节地区设立地级毕节市。
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
毕节市辖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 *** 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
毕节市全市河长大于10千米的河流有193条,分别流入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4大水系。
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的主要干流有偏岩河、野济河、六冲河、三岔河;属赤水河水系的有赤水河;属金沙江水系的有牛栏江、白水河;属珠江流域的有北盘江上游的可渡河。
市境内属长江流域的流域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属珠江流域的流域面积123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95.39%、4.61%。
其中乌江水系流域面积1.78万平方公里,金沙江水系流域面积4901平方公里,赤水河系流域面积2943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66.2%、18.3%、10.9%。
境内建成的大型水库支嘎阿鲁湖,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蓄水形成库容达44.97亿立方米,被称为贵州第一湖。
在建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集雨面积为4306平方公里,总库容13.25亿立方米,水利库容8.48亿立方米,预计总投资169.4亿元,为贵州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风气候比较明显,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全市各区县多年(1951—1998)平均温度在10℃—15℃之间,最高为金沙县,最低为威宁县;年日照数在1096—1769小时之间,最多为威宁县;无霜期245—290天,金沙、织金两县最长;年均降水量849-1399毫米之间,最多为织金县,最少为赫章县。
海拔相对高差大,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山上山下冷暖不同,高原盆地寒热各异,利于多种动植物生长。
2010年,年平均气温在12℃—15.4℃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在995.2小时—1631.6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727.3mm—1193.2m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