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优秀的孩子,却没看到他们背后优秀的父母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作为父母,你会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 育儿 知识,去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吗?
联想起伊坂幸太郎说的那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第一次做父母,你可以不完美,但你不能不学习。所谓 育儿 先育己,你都不了解你的孩子,谈何教育?
不学习,你不知道孩子频繁吃手是因为到了口的敏感期。
不学习,你不知道2岁的孩子总是跟你对着干是因为他的自我意识在发展。
不学习,你也不知道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又怎么能确保自己是用正确的方法在引导孩子呢?等到孩子出了问题,你才后知后觉,别人家的XXX怎么那么优秀?
别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懂事、体贴父母,别人家孩子的父母付出了什么你知道吗?看问题不能只看冰山一角,剩下的90%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而正是那水下的90%才是决定水面上那10%的关键。
01 李玫瑾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特辑《俞敏洪对话李玫瑾》中,谈到了自己的母亲。
她小时候,父母是印刷厂工人,下班后他们常常带书回来。得益于这个便利,她有幸读过《毛选》、《红岩》、《欧阳海之歌》等著作。深知阅读重要性的母亲,除了印刷厂的书籍外,还给她借各式各样的书。
得知北京恢复高考后,母亲立刻告诉了李玫瑾。那时的她想参加工作,担心自己考不上会错失分配工作的机会,是母亲斩钉截铁地说,你给我高考去!考不上我养你一辈子!
母亲的坚决,给了她勇气。一个月后,她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再后来,她成为了“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母亲的远见,照亮了她的人生。
02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父母亲没什么文化,只希望他好好读书,毕业后在家乡当个先生,有份稳定的工作。
两次高考失利的俞敏洪有点灰心了。第三年,县里办了一个补习班,专门招收落榜生。母亲问他,你想不想去?
想去,但不知道怎么去。他答。
母亲二话不说,就孤身一人前往县城,呆了三天。在一个熟人都没有的情况下,找到了负责招生的班主任,请他帮帮自己的儿子。
老师说,名单上没有你儿子的名字。
母亲看到老师跟前有个2岁的孩子正在吵闹,便提议说,我给你带孩子,作为交换,你把我儿子招进去。
农村都是土路,母亲回家时天下起了雨,地上很滑。等到家时,身上又是泥,又是水。
那一刻,他暗自跟自己说,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那一刻,他读懂了母亲的期盼。
03 三毛
作家三毛在学校读书时,数学成绩一向不佳。聪明的她很快发现,考试的题目都来源于书里的练习题。于是,她把整本书的习题都背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次测验,三毛拿了满分,数学老师一口咬定是她作弊,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毛笔在她的眼框四周涂上两个圆圈,以此羞辱她。
人格受到侮辱的三毛从此再也不愿去学校了。女儿休学在家,不肯与人交流,也不肯说话,教育三毛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父母的肩上。
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中写道:
三毛有她自己的看法和对书本的意见,所以我们尽量不去限制她,让她自己选择喜好,她喜欢看书,父亲就教她背唐诗宋词,看《古文观止》,读英文小说;喜欢音乐,请了钢琴老师来家里教;爱画画,遍访名师学艺。总之,我们顺着三毛的性子让她成长。
父母无条件的包容和理解拯救了脆弱的三毛,他们的爱贯穿了三毛的一生。
04 斯蒂芬·金
创作出《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把自己写的第一份东西给妈妈看时,妈妈问他,这篇故事是不是你自己编的?
他不情愿地说,多半是抄的。
你自己写一个,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
母亲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他写作的勇气和信心,也悄悄地在斯蒂芬·金年幼的心里埋下了写作的种子。
他哭,他笑,他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他的每一个进步,都希望被你看到。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的养料。假若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正确地对待,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内心充满幸福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你们的眼界,格局,看待世界的方式,为人处世,都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孩子。
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总有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陪伴他,教导他。优秀孩子背后的父母,才是所有人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