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蒲松龄的《狼》改编成白话文,字数随意,讲完故事就行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一个屠户挑着卖肉的空担子乐呵呵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脸上充满喜色:“今天运气真好,肉都卖完了,赚了许多钱!”远处一声嘹亮的狼嗥传到了他的耳中,一向谨慎的他敏锐地向后探望,两双发光的眼睛正在死死地盯着他,原来是两只流着口水的饿狼。
屠户冷汗直流,他的双腿在不停地打战,万分焦急的他看到了担子里剩下的骨头。他灵机一动,把一根骨头扔给了狼,谁知一只狼叨走了骨头,另一只狼又追了上来。他立刻又把一根骨头扔给了它,可那只啃完骨头的狼又贪婪地跟上。屠户的骨头一个不剩地全给了狼,可是狡诈的狼始终不肯放弃眼前的大肥肉。
屠户已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窘迫地步,他大声喊:“救命!”,可始终无人回应。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看到旁边有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满了柴草,似小山一般。屠户的脸色稍微有些好转,他飞一般地奔向麦场,背靠着草垛,利落地卸下自己卖肉的担子,拿出了他那把用了多年却依旧无比坚硬锋利的刀。
两只凶恶的狼迟迟不敢向前,它们害怕成为刀下之鬼,它们相互看着对方,似乎在想计策。它们还是不想轻易放弃到嘴的肥肉。突然,一只狼飞速地离开了,难道是要逃跑吗?还是去叫援兵?看起来另一只狼极像一个盯梢的,可一会儿它又莫名其妙地呼呼大睡。
勇猛的屠户毅然拿起刀,疾速冲向睡着的恶狼。屠户手起刀落,仅寥寥几刀就结果了它。转念一想,屠户觉得有些不对劲:那只狼去叫救兵这么久也该回来了吧?
一向机警的他迅速奔向草垛,赫然发现一只狼屁股露在外面,狼正在其中打洞。屠户举刀就砍,一声凄惨的嗥鸣,它也死于屠户的刀下。
这时,屠户恍然大悟:原来那只“睡觉”之狼是在装睡,目的是在引诱屠户,分散他的注意力,另一只狼跑到了他的后方,伺机攻击,以达到让屠户腹背受敌的效果。
天色更晚了,屠户趁着月亮的光辉,挑起扁担,继续上路了。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节选篇章(狼三则)。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
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