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背景故事

 我来答
刺任芹O
2022-11-15 · TA获得超过6.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8.7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8812万
展开全部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来源于《左传》。

背景大约起源于春秋时期几国争霸的城濮之战。城濮之战的一方是晋文公(重耳)率领晋国、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时以晋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但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

结果楚国一方败了。晋国开始觉得不妙。而且当年重耳逃亡时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得罪了晋文公重耳,所以晋国竭力想在讨好晋国。

但是两年后,晋国还是要讨伐郑国,又需要一个得力的伙伴,于是就选择了同样想扩张领土争霸的秦国。

扩展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内容结构

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

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

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

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

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叙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此段行文又一张一弛,先是“子犯请击之”,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又松;直到“亦去之”,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