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为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孩子的性格和需求等等。
然而,从一般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可能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因为: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只是他们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却是他们整个人生的基础。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家庭教育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方式,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性格和需求来制定教育计划,并且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家庭关系。好的家庭关系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安全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快乐。
虽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高,但是学校教育仍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可以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世界。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是相互补充的。
1、家庭教育
主要偏重于教孩子为人处事,行为习惯,品质品德教养,孝顺教育,安全意识,自信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对生活、学习的态度,人生方向的引导,压力的排解等等等等等。这些学校以外的教育,是父母自己言传身教才能给孩子做出示范和引导,是从学龄前就开始的,而并非孩子上学后才有的事,这是家庭教育。拥有人生竞争的最后杀手锏,和考试成绩一毛关系都没有,不是只有学霸出来才有出息,也不是学渣就一定不能出人头地,更不是家长不优秀就培养不出优秀的儿女,总之,家庭教育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重要因素,而非学校。家庭教育并非是教孩子学习知识或辅导作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道德品质为辅,老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但学校是批量生产,而且不能因为某一两个学生掉队,父母又完全不管不顾,就应该占据老师大部分时间专门去给孩子单独照顾,这对其他大部分学生是不公平的,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家庭教育离开学校教育,是可以的,很多自学的学霸哪怕没有高学历,仍然很优秀,取得成就,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背后固然有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因素,但与各类培训机构的“煽动”也不无关系。但在焦虑加剧之时,我们有必要先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所谓的“凤尾”“鸡头”之说,弄清基本的教育事实和逻辑,避免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人的成长是最复杂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共同产生影响,这决定了不能把教育简单化,认为选择“顶尖小学”便万事大吉。就以孩子成长中最容易量化的学业成就而言,到底与什么最相关?较有影响力的结论来自科尔曼报告,该报告在对美国4000所学校60万学生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比学校更为重要,中产家庭的孩子学业成就最为稳定。科尔曼对此的解释是,在该群体的家庭中,信心和成就根植于家庭中成人的监管和教育。而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孩子,大多缺乏一种改变和控制自己前途的自信。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不难理解,不过笔者还是坚持认为,相比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父母本身的特质、所展出的态度和行为或许更重要。毕竟,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他如何去认识和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兴趣的启蒙与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内驱力的激发等,是远比上名校更能支撑孩子走得更远的因素。
更值得警惕的是“鸡头”“凤尾”说潜藏的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不断地改变,有谁能说一个孩子在这个学校排在末尾,换到另一个学校就是佼佼者呢?而且,“鸡头”“凤尾”说还透出浓浓的竞争味道。然而孩子们在学校的关系,也不只有竞争关系。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合作与共处,淡化竞争,而不是相反。适合的教育,其实就是最好的教育。何谓适合的教育?无非就是,以孩子全面的健康发展来衡量,有利于此的就是适合的。一些父母在为孩子择校时,考虑了学校名气、校园环境、师资与同龄人竞争力等诸多因素,唯独忽略了孩子本身。父母需要把孩子的想法纳入考虑,一起作出抉择,这个引导和协商的过程,也是尊重孩子、助力他们成长的过程。
客观地说,多地采取的校额到校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择校压力。如果能持续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不断完善优秀校长轮动、校长职级制,持续提高一地的学校平均教研能力,从根本上推进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那么,或许会有更多家长能淡定面对择校,去认真思考“鸡头”“凤尾”说之外的真问题。
为什么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公式:5+2=0。意思是说: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周末2天的家庭教育没跟上,那么孩子就会被打回原型,得到的教育成效就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