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字怎么读
字的读音是zi
字(拼音:z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在屋子(宀)里生养孩子(子)。“字”的本义指生育孩子,引申为抚养,又引申为女子许婚。古时把象形字称作“文”,把在象形字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字称作“字”。后统称文字,又引申为用文字写成的东西,如字体、书法作品、书信、便条等。“字”又引申指人的别名,一般与人名用字的意义相关。
早在先秦,“字”也用以指标记语词的符号。如《商君书·定分》:“有敢勤定法令,增损一字以上,罪死不赦。”作为文字的“字”,也是“生育”一义引申的结果。现代人所说的文字,不论古文字或今文字,都是个总体的概念,统指记录语言使之得以传诸异时异地的符号体系。但如细加分辨,文与字又有所区别:独体的、无可分解的称“文”。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相结合而成的称“字”。好比妇女生小孩一样,“字”是由“文”孳乳繁衍而来的。关于这一点,许慎《说文序》分得很清楚:“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姑且撇开仓颉作书之传说不论,单就文字创造过程而言,说先有文,后有字,这一见解是符合实际的,正确的。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文与字并无严格的区分。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口语中,“字”实际上包括了“文”——不论文或字均称“字”。如说“写得一手(笔)好字”“字字珠玑”“遣字用词”“字斟句酌”“字面”“字眼”等等,“字”就不分什么独体或合体了。“字”指“文字”,则又派生出一些引申义:或指“语词”,如“咬文嚼字”;或指“字音”。
除了生育的“字”和记录语言的“字”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字”,即所谓名字的“字”。人有“名字”,同“姓”相连,标志本人,区别他人。今人所说“名字”,通常只是指“名”,而“名”和“字”实际是分别指一个人的两种称呼。
“字”和“名”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或义相同,或义相近,或义相关,或义相对,或义相反,这样,“字”就是由“名”的含义生发出来的。“字”与“名”互为表里,因此“字”也称“表字”。在古代,平民百姓只有“名”而没有“字”;在现代,普通人们也只起“名”而不另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