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读的书籍推荐书目
初中读的书籍推荐书目:《呐喊》、《巴黎圣母院》、《围城》、《子夜》。
《呐喊》
鲁迅的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1日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全书共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
《巴黎圣母院》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
突出了流浪人们的团结互助。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这部小说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雨果把善恶美丑做了鲜明的对比。
《围城》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佳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子夜》
《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辣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末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