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民间工艺作文
民间工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下面给大家带来古老的民间工艺作文,欢迎阅读!
古老的民间工艺作文(一)
我们家的书架上,摆放着爸爸收藏的一些陶瓷工艺品,(.)还有一些是我在幼儿园做的笨拙的陶瓷小玩意。看着这些,常常使我回想起我学陶艺的点点滴滴。
三岁那年开始,妈妈就给我报了幼儿园的陶艺兴趣班。印象中,有一堂课我的收获最大。那一次老师让我个人做一条鱼,并且发挥想象给鱼身上做一些装饰。大家很快都做好了鱼的形状,我没有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千篇一律地用牙签在鱼身上刻画鱼鳞,而是张开五指,在鱼身上按下一个小手印。因为我的设计独一无二,得到了老师的大力夸赞。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要想得到观赏者的赞叹,作者一定要想别人想不到的,不断创新。这,或许就是艺术的真谛吧!
上小学后,我对陶艺的兴趣不减,报名了陶艺班。但是这次老师对我们做各种动物、植物的要求是“要像”,为了把作品做得逼真,要不断地观察细节,不断地把做得不像的作品毁掉重来。渐渐地,这种枯燥的模仿让我兴趣大减。但是老师说:“逼真的模仿是创作的基础。”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做出的作品越来越栩栩如生,自己看了也不由得喜欢。偶尔有一些奇思妙想,手里做出来的东西也更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陶艺,我明白了: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与不断创新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做陶艺是这样,做人更是这样。
古老的民间工艺作文(二)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可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
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明《苏州府志》
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古老的民间工艺作文(三)
我喜欢剪纸是从四岁时开始的,多才多艺的奶奶经常用纸剪小动物,她几剪子就能将各种小动物勾画得活灵活现,我对奶奶的剪纸艺术真的羡慕极了。
从那时起,我就被奶奶的剪纸艺术所征服了,也许正是这种家庭氛围,使我对剪纸有了最初的朦胧的认识。
在我一年级时,正好我的美术老师又是剪纸高手,她送给我一本关于剪纸的书。我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通过这一本书,我才真正地对剪纸有了书本知识的再认识,因为我有美术基础,学起剪纸来就如鱼得水。不过剪纸是个细致活儿,心急的人做不来,往往一件作品马上就要完工了,却因为一不小心剪断了一根线条而功败垂成,让人惋惜不已。所以要说起来,这剪纸还能修身养性呢。只有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才能使作品顺乎自然,质朴清新,拙中见巧,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
对我来说,剪纸是一种享受。那剪刀铰纸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在这美妙的音乐里,可爱的动物“活”了,要想学好剪纸,先要学好它的基本功:绘画,绘画过关后,就可以开始学习最简单的用剪刀来剪。剪纸艺术中的基本符号有小圆孔、月牙形、锯齿形、柳叶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绘画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练得很好之后,就可以尝试着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剪纸,体现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剪纸,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的展示;剪纸,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我也想像民间手工艺人那样剪出一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成为中外小朋友友好的使者!
古老的民间工艺作文(四)
刺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清末时沈寿首创“仿真绣”,饮誉中外,她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收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30年代,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绘绣科主任杨守玉,创始乱针绣,丰富了苏绣针法。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针法有几十种,常用的有齐针、抢针、套针、网绣、纱绣等。绣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品,有被面、枕套、绣衣、戏衣、台毯、靠垫等;一类是欣赏品,有台屏、挂轴、屏风等。
取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书法等。双面绣《金鱼》、《小猫》是苏绣的代表作。苏绣先后有80多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礼品,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100多人次赴国外作刺绣表演。在1982年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双面绣《金鱼》杂1984年第56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在苏绣的近代史上,有一位杰出的苏绣艺术家---沈寿。其作品震惊海内外。
古老的民间工艺作文(五)
北京、上海等名城或旅游胜地,都有售卖“泥人张”泥人作品的店铺。那些黄泥捏成再加彩绘烧制的泥人,有顽童、少女、老翁、市井群像、古代伟人、今世名人、小说戏剧成套人物等,个个栩栩如生,件件精彩绝伦!“泥人张”作品已成为国内外最吸引人的民间艺术品之一。
顾名思义,“泥人张”是制作神采飞扬泥人的张姓民间艺术世家,发祥地在天津市。
泥人张的创始人叫张明山,他生活在清代。于160多年前,他的精美泥塑一反旧时粗糙泥人的造型,捏出了令人爱不释手、活灵活现的泥人,连朝廷中的官员、后妃们也玩赏起泥人来了。于是,天津艺人张明山的杰作迅速闻名京、津一带!
传说这位泥人的张祖师身手不凡,捏技雕工一流。旧时人们常穿宽袖长衫,张明山袖中常藏着一块熟黄泥,在同朋友对面闲谈之时,袖子里已经偷偷捏塑谈话之人的形象了。闲聊片刻告别之际,张大师已然将形神俱备的朋友泥塑捏好,拿出来请其鉴赏,令人惊喜不己!
现在,泥人张第五代、第六代已是知名老师傅,门徒早已遍布全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