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所有人物
小说中一共描写了1191个人物,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及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及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乌桓及南蛮等有67人,其他各种人物109人。
书中角色以男性为主,足智多谋,争雄斗狠,形象突出,光彩照人。书中有60多名女性,有名有姓只有蔡琰、曹娥和李春香3人;有名无姓的有貂蝉1人,其他的女性不是有姓无名就是无姓无名。
丁仪(正礼)丁奉(承渊)丁原(建阳)丁谧(彦靖)
丁廙(敬礼)于禁(文则)士孙瑞(君荣)山涛(巨源)
卫瓘(伯玉)马磾(翁叔)马良(季常)马忠(德信)
马超(孟起)马谡(幼常)马腾(寿成)王允(子师)
王双(子全)王平(子均)王匡(公节)王戎(睿冲)
王观(伟台)王甫(国山)王连(文仪)王沈(处道)
王肃(子雍)王修(叔治)王浑(玄冲)王路(文舒)
王颀(孔硕)王祥(休徵)王朗(景兴)王基(伯舆)
王谋(元泰)王粲(仲宣)王睿(土治)韦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毛玠(孝先)公孙度(升济)公孙瓒(伯圭)
文钦(仲若)文聘(仲业)尹奉(次曾)邓艾(土载)
邓芝(伯苗)邓止飏(玄茂)孔伷(公绪)孔昱(世元)
孔融(文举)母丘甸(子邦)母丘俭(仲恭)甘宁(兴霸)
左慈(元放)卢植(子干)申耽(义举)田丰(元皓)田畴(子泰)田豫(国让)史涣(公刘)乐进(文谦)
冯习(休元)司马师(子元)司马防(建公)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司马儁(元异)司马朗(伯达)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司马懿(仲达)边让(文礼)吉穆(思然)
吉邈(文然)毕轨(昭先)吕布(奉先)吕范(子衡)
吕凯(季平)吕岱(定公)吕虔(子恪)吕据(世议)
吕蒙(子明)朱隽(公伟)朱然(义封)伍孚(德瑜)
伍琼(德瑜)任峻(伯达)华陀(元化)华歆(子鱼)
华核(永先)伊籍(机伯)向朗(巨达)全琮(子璜)
刘巴(子初)刘永(公寿)刘协(伯和)刘先(始宗)
刘邠(令元)刘劭(孔才)刘表(景升)刘岱(公山)
刘备(玄德)刘放(子弃)刘宠(祖荣)刘勋(子台)
刘晔(子扬)刘陶(子奇)刘理(奉孝)刘焉(君郎)
刘琰(威硕)刘禅(公嗣)刘虞(伯安)刘廙(恭嗣)
刘璋(季玉)刘繇(正礼)刘瑢(文衡)刘馥(元颖)
羊祜(叔子)关羽(云长)许允(土宗)许攸(子远)
许劭(子将)许靖(文休)许褚(仲康)许慈(仁笃)
孙礼(德达)孙匡(季佐)孙权(仲谋)孙休(子烈)
孙观(仲台)孙坚(文台)孙和(子孝)孙河(伯海)
孙亮(子明)孙桓(叔武)孙峻(子远)孙资(彦龙)孙乾(公祜)孙皓(亢宗)孙皎(叔明)孙翊(叔弼)
孙綝(子通)孙策(伯符)孙登(子高)孙瑜(仲异)
刘静(幼台)孙韶(公礼)邯郸淳(子叔)严畯(曼才)
社预(元凯)社袭(子绪)杜琼(伯瑜)杜微(国辅)
杨仪(威公)唐阜(义山)杨修(德祖)杨洪(季休)
杨彪(文先)杨暨(休先)李严(正方)李典(曼成)
李胜(公昭)李恢(德昂)孝通(文达)李福(孙德)
李撰(钦仲)吾粲(孔休)邴原(根矩)来敏(敬达)
步骘(子山)吴质(季重)岑晊(公孝)何进(遂高)
何宗(彦英)何晏(平叔)何曾(颖老)何颙(伯求)
应劭(仲远)辛毗(佐治)辛敞(泰雍)宋忠(仲子)
张飞(翼德)张辽(文选)张休(叔嗣)张华(茂先)
张纮(子纲)张茂(彦林)张松(永年)张郃(隽乂)
张承(仲嗣)张南(文进)张昭(子布)张津(子云)张特(子产)张悌(巨先)张既(德容)张鲁(公祺)
张温(惠恕)张缉(敬仲)张裔(君嗣)张嶷(伯歧)
张邈(孟卓)张翼(伯恭)陆纡(叔盘)陆抗(幼节)
陆凯(敬风)陆逊(伯言)陆骏(季才)陆康(季宁)
陆绩(公纪)陈武(子烈)陈宫(公台)陈泰(玄伯)
陈矫(季弼)陈琳(孔璋)陈翔(仲麟)陈登(元龙)
陈骞(休渊)陈群(长文)陈震(孝起)邵悌(元伯)
苑康(仲真)范滂(孟溥)和洽(阳土)金尚(元休)
金袆(德伟)金旋(元机)周奂(文明)周昕(大明)
周毖(仲远)周泰(幼平)周鲂(子鱼)周瑜(公瑾)
周群(仲直)庞统(土元)庞德(令明)庞德公(山民)
郑泰(公业)郑袤(林叔)法正(孝直)宗预(德艳)
审配(正南)孟达(子度)孟光(孝裕)孟宗(恭武)
孟建(公威)赵云(子龙)赵歧(邠卿)赵昂(伟章)
赵咨(德度)荀攸(公达)荀恽(长倩)荀彧(文若)
荀爽(慈明)荀勖(公曾)荀谌(友若)荀顗(景倩)
胡奋(玄威)胡质(文德)胡济(伟度)胡烈(玄武)
胡渊(世元)胡邈(敬才)种会(士季)钟毓(稚叔)
钟繇(元常)种劭(申甫)钟拂(颖伯)皇甫嵩(义真)
郗虑(鸿豫)郤正(令先)姜叙(伯奕)姜维(伯约)娄圭(子伯)祖茂(大荣)祢衡(正平)费观(宾伯)
费祎(文伟)骆统(公绪)秦宓(子敕)秦朗(元明)
袁术(公路)袁尚(显甫)袁绍(本初)袁逢(周扬)
袁隗(次阳)袁遗(伯业)袁熙(显奕)袁谭(显思)
耿纪(季行)桓阶(伯绪)桓范(元则)桥玄(公祖)
贾充(公闾)贾诩(文和)贾逵(梁道)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夏侯和(义权)夏侯威(季权)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夏侯惠(稚权)夏侯琳(子林)夏侯霸(仲权)
顾雍(元叹)徐晃(公明)徐盛(文向)徐庶(元直)
徐璆(孟玉)脂习(元升)留赞(正明)凌统(公绩)
高干(元才)高柔(文惠)郭攸之(演长)郭奕(伯益)
郭恩(义博)郭淮(伯济)郭嘉(奉孝)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诸葛恪(元逊)诸葛珪(子贡)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诸葛瑾(子瑜)诸葛瞻(思远)陶谦(恭祖)
黄权(公衡)黄忠(汉升)黄盖(公覆)曹仁(子孝)
曹丕(子桓)曹休(文烈)曹宇(彭祖)曹芳(兰卿)
曹奂(景明)曹纯(子和)曹昂(子修)曹洪(子廉)
曹真(子丹)曹爽(昭伯)曹植(子建)曹嵩(巨高)
曹髦(彦士)曹睿(元仲)曹彰(子文)曹操(孟德)眭固(白兔)崔琰(季珪)淳于琼(仲简)彭羕(永年)
董允(休昭)董卓(仲颖)董和(幼宰)董昭(公仁)
董袭(元代)董厥(龚袭)蒋干(子翼)蒋钦(公奕)
蒋济(子通)蒋琬(公琰)韩当(义公)韩珩(子佩)
韩浩(元嗣)韩遂(文约)韩嵩(德高)韩暨(公至)
韩馥(文节)程秉(德枢)程昱(仲德)程普(德谋)
程畿(季然)傅干(彦材)傅巽(公悌)傅嘏(兰石)
鲁肃(子敬)蒯良(子柔)蒯越(异度)楼玄(承先)
虞翻(仲翔)路粹(文蔚)简雍(宪和)满宠(伯宁)
蔡邕(伯喈)蔡琰(文姬)臧霸(宣高)裴秀(季彦)
管宁(幼安)管恪(公明)廖化(元俭)廖立(公渊)
谯周(允南)樊建(长元)滕胤(承嗣)圆泽(德润)
潘璋(文圭)潘浚(承明)薛悌(孝威)薛综(敬文)霍峻(仲邈)檀敷(文友)魏延(文长)糜芳(子方)
糜竺(子仲)濮阳兴(子元)
丁夫人丁立丁封丁咸丁斐于吉
于诠于糜士孙瑞万彧卫仲道卫演
马元义马玉马休马延马宇马良
马玩马忠马岱马钧马铁马遵
马邈王子服王夫人王方王允王业
正立王必王则王伉王买王邑
王含王建王经王经母王威王美人
王颀王累王敦王琰王楷王瓘
韦晃区星车胄牛金牛辅毛后
公孙修公孙恭公孙晃公孙康公孙渊公孙越
卞后文丑文虎文鸯尹大目尹礼
尹赏尹楷尹默邓义邓龙邓良邓贤邓忠邓铜邓敦孔宙甘夫人
左丰左灵石广元石苞申仪田氏
田章田续田楷丘建白寿句安
乐綝乐就冯礼冯紞司马攸司马伷
司马孚司马钧司马儁司蕃边洪邢贞
成何成宜成济成倅成廉师纂
吕公吕旷吕伯奢吕建吕威璜吕据
吕常吕翔吕霸朱(太)后朱光 朱异
朱灵朱治朱桓朱恩朱褒朱赞
伍习伍延伏后伏完伏德任夔
华雄向宠向举全公主全后全纪
全尚全尚妻全怿全样全端刘元起
刘氏刘艾刘宁刘邠刘延刘丞刘范刘贤刘郃刘封刘度刘恂
刘豹刘敏刘谌刘清刘淙刘琬
刘循刘寔刘瑁刘璝刘瑶刘熙
刘磐刘辩刘璩刘瓒关平关兴
关彝州泰许仪许芝许汜许贡
许贡家客许昌许晏许韶阳群阴夔
纪灵孙干孙夫人孙异孙秀孙闿
孙恭孙恩孙高孙朗孙据孙谦
孙楷孙歆孙雨单严白虎严象严舆
严颜苏飞苏双苏由苏越杜义
杜祺杜路杨氏杨丑杨任杨怀
杨奉杨昂杨欣杨秋杨洪杨济
杨祚杨密杨综杨琦杨颙李丰
李乐李伏李异李孚李虎李服
李肃李封李球李辅李崇李堪
李催李蒙李歆李暹李儒吾彦
来敏步阐吴子兰吴夫人吴匡吴纲
吴班吴硕吴景吴敦吴懿岑昏
何(太)后何平何仪何苗何曼何植
谷利邹靖辛评辛宪英闵贡沙摩柯沈莹宋果宋宪宋谦张卫张允
张世平张节张布张让张达张当
张任张后张约张杨张角张纯
张英张苞张虎张宝张肃张弥
张绍张南张勋张钧张俭张音
张闿张济张举张峻张绣张著
张爽张梁张超张颢张鲁母张象
张温张横张遵张燕张衡陆景
陈生陈兰陈式陈炜陈珪陈耽
陈就妫览范疆卓膺尚广尚弘
昌豨昌霸典韦典满卑衍周旨
周尚周胤周循庞会庞柔庞舒
庞羲郑宝郑度单子春法真沮授
沮鹄审荣孟获封谞赵广赵月
赵弘赵范赵直赵忠赵彦赵统
赵累赵韪赵睿赵融赵衢郝昭
郝萌荀恺荀绲胡才胡车儿胡氏
胡冲胡赤儿胡轸胡遵柳甫牵弘
轲比能种拂种辑段珪段煨皇甫郦
皇甫闿侯成侯览侯选爰邵爰青彡
施朔姜冏迷当祖郎费诗袁胤
袁綝耿武桓嘉桓彝桥蕤贾范
夏侯令女夏侯兰夏侯咸夏恽徐夫人徐氏
徐质徐荣徐勋徐商徐璜殷纯
留平留略凌操高沛高定高览
高顺高翔郭(太)后郭永郭汜郭汜妻
郭图郭胜唐妃唐周唐咨唐彬
诸葛玄诸葛均诸葛尚诸葛虔诸葛绪陶应
陶商陶睿黄氏黄承彦黄祖黄崇
黄琬黄皓曹文叔曹节曹训曹后
曹安民曹性曹豹曹据曹熊曹德
曹遵曹霖曹羲龚都盛勃睦元进
常雕崔州平崔烈笮融阎芝阎宇
阎晏阎圃阎象梁刚梁兴梁虔
梁宽梁绪彭伯董太后董寻董祀
董旻董承董贵妃董重董超董朝
董璜董衡蒋义渠蒋延蒋奇蒋显
蒋班蒋舒蒋斌韩玄韩忠韩莒子
韩胤韩猛韩综韩暹韩融程武
程咨程银傅金傅彤傅婴焦伯焦触焦彝鲁芝鲁馗谢旌赖恭
甄氏雷铜雷薄虞松鲍信雍闿
蔡夫人蔡阳蔡林蔡瑁臧旻舞阳君
管亥管辂舅曲义樊氏樊岐樊能
樊稠滕循颜良潘夫人潘隐薛兰
薛礼薛珝薛莹戴员戴陵蹋顿
魏平魏续魏邈糜夫人蹇硕爨习
冯方刘辟黄邵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拓展资料: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故事源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侯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都企图称王称霸。
《三国演义》以没落的汉室宗亲刘备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为两条主线的展开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后期以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汉军北伐,与魏国重臣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以三国归晋而告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