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序文言文答案
1.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参考译文: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
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兄铅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
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哀叹,改喊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
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
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 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
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
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 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
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核尘野复。
2. 《梅圣俞诗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①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②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馀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
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③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④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⑤庐陵欧阳修序。
翻译:译文: 我听见世上的人说:诗人得意的少,穷困潦倒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世上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古代困窘不得志的诗人的作品。
大凡读书人胸里怀藏他所有的学问、抱负,却无法在当世施展的,大都喜欢游山玩水,过着隐居的生活,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这一类东西,往往探索描述它们种种奇怪的形状。 他们心里充满着忧虑、愤慨的情绪,产生怨恨、讽刺的念头,倾诉羁旅之臣和寡妇的哀叹,因而能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话语,诗人愈是穷困,写出来的诗就愈是技巧高明。
既然这样,那么就不是诗使人穷困,原来是诗人穷困了然后才写出技巧高明的诗呢。 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压抑了,只能在州县做小官,总共有十多年。
他年纪快五十了,还接受聘书,做人家的幕宾,压抑着胸中怀藏的本领,不能够在事业上施展出来。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
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长大后,致力于六经仁义学说的研究,他写的文章,简洁古雅精粹,不想苟且迎合来博得世人的欢心。
世上的人也只知道他的诗罢了。可是当时不论是贤能还是庸愚的人,一谈到做诗,必求教于圣俞;圣俞自己也喜欢把他不得志的心情在诗里表现出来;所以他平生所写的,以诗最多。
世上的人已经知道他了,可是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从前王文康公曾经见到他,叹息说:两百年来没有这样的作品了!王公虽然很了解他,也终究没有推荐。
如果能够使他在朝庭发挥作用,做了《雅》、《颂》一类的诗,来歌颂大宋王朝的功业和德泽,把他奉献到宗庙里去,赶上《诗经》中的《商颂》、《周颂》和《鲁颂》,难道不是伟大的事业么?怎么使他到老也不得志,却写些穷困人的诗,只是借虫、鱼一类的东西来抒发羁旅、愁闷的感叹?世人只是喜欢他诗作的技巧,却不知道他长期穷困潦倒并且将要衰老了,这难道不可惜吗? 圣俞写了很多诗,不肯自己整理。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他的诗多了容易散失,就把他从洛阳到吴兴居留期间所写的诗,编成十卷。
我特别喜欢圣俞的诗,曾经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现在看到谢景初能够替他分类编排,我立刻高兴起来,就写了这篇序,把它珍藏起来。 过了十五年,圣俞因为患病在京城去世。
我在哭吊之后,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趁便向他的家人索取遗作,得到他的一千多篇遗稿,和原先收藏的,选择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编成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已经论述得很详细了,因此这里就不再说了。
3. 文言文《梅圣俞诗集》
只找到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2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
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
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
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
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
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这是一些梅尧臣的诗【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春寒】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书哀】梅尧臣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悼亡三首】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沈埋向九泉。【怀悲】。
4. 求《游大林寺序》翻译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 爱
我和河南人元集虚等人,从遗爱草堂经过东西两片林子,到达化城,在山顶憩息片刻,便登上香炉峰,夜晚留宿在大林寺。
大林寺地处偏远,很少有人到来。寺的四周多是清澈的溪流、苍白的岩石、低矮的松树和劲瘦的翠竹。
寺中只有用木板搭盖的房屋和木质的器具,里面的僧人都是海东人。因为山势很高,离地面很远,节气就比山下来的晚,这时候正是初夏,这里却好像是二月。
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山涧中的草还短着呢。人情风俗、物产节气,都和平原地带大有不同,刚来时,恍惚间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因此随口吟出一首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 浮梅槛记翻译急用不要原文
哥遍搜百度没有答案啊看给了200分我给手动翻译下看着给分吧好有太准确地方时间紧急我深究了足够交作业了客夏游黄山、白岳见竹筏行溪林间好事者载酒从之甚适夏天我去黄山、白岳两地旅游见竹筏漂行林间小溪之上有好游玩人们坐着筏子载着酒随着水流而行非常惬意样子因想吾家西湖上湖水清且广雅宜此具归而与吴德聚谋制之因想我家住西湖边上西湖水清澈而且宽广非常适合竹筏子种优雅东西回来之我便与友人吴德聚起谋划做玩朱栏青幕四披之竟与烟水云霞通席泠泠也竹筏用朱红色栏杆围起来并船四周遮青色纱幕远远看过去竟跟烟水云霞融体派清幽凄冷样子按《地理志》云:有梅湖者昔人梅筏沉于此湖有时浮出至春则开花流满湖面《地理志》里头说过:金陵有叫梅湖地方曾有人梅树和梅花做了筏子沉放此湖之有时候会浮起来春天时梅筏会开出梅花来满湖面漂流友人周东音至遂欣题之曰:浮梅槛我朋友周东音我看独特筏子于欣题写了浮梅槛名字古今人意同同未知也古时和现意韵相相同我知道书联者二曰:湍回急沫上缆锦杂华浮曰:指烟霞问乡林屿而放泊写了两副对联副湍回急沫上缆锦杂华浮另外副指烟霞问乡林屿而放泊每花月夜及澄雪山阴予时与韵人禅衲[2]尚羊六桥[3]每逢花月夜或者雪天夕阳时候(此句知何意揣测)我常和雅士禅衲徜徉苏堤六桥观者堵具叹西湖千载来未有当时苏、白风流[4]意想及围观者堵塞通道都感叹说西湖千百年来从未有过之景算当年苏东坡白居易杭州时风流倜傥怕也逊色于今日几分此人情喜新之潭夫我辈寥廓湛妙之观岂必此具乃与梅湖仙人争奇哉聊述所自贻观者人们喜欢新意缘故吧像我们空旷深远、妙圆湛寂之辈岂必须配备此筏与梅湖仙人争奇斗艳简单记述下些供读者欣赏注:妙圆湛寂:我们圆满思议湛光明寂寂静我们思议圆满清净自性充满着光明又片寂静寂意思动——慧律法师语 憨山老人梦游集——楞严经悬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