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头部显著,具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六、七月热时会自悬在叶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扩展资料:
其他分类
1、华蜗:牛贝壳中等大,壳质薄而坚实。全体呈低圆锥形,高10mm,宽16mm。有5~5.5个螺层,螺旋部低矮,略呈圆盘状,壳顶尖,缝合线明显。壳面黄褐色或黄色。
2、散大蜗牛:属“哈立克斯”蜗牛,原产欧洲中西部的法国、英国等地区,通常栖身于园林或灌木丛中,故称为之“庭园蜗牛”。其成蜗牛体形略小,直径约3厘米左右,螺壳质薄,呈黄褐色,并具有4条紫褐色带,壳表面布满许多黄褐色的小斑点。
3、玛瑙蜗牛:原产于东部非洲的马拉加西岛,后来传遍了整个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故又称为非洲大蜗牛。螺形呈锥状,螺壳表面包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并带有深褐色花纹。通常成蜗牛的螺壳长约6~8厘米,宽约3~4厘米,重50克以上。
4、夏威夷蜗牛:颜色、外形都各有不同,但平均大约3、4英寸长。大部分都有着具有光泽、平滑的椭圆形或卵形外壳,并且外壳上有着不同的色彩斑斓的颜色,原产的树木或矮树丛上,这些树叶和茎干表面上的真菌是它们的食物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蜗牛 (腹足纲陆生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华蜗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散大蜗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瑙蜗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威夷蜗牛
蜗牛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行动缓慢,惹人喜爱。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其体形大小也是有差别的,例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而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但不吃草类植物以及葱、蒜、姜、辣椒、韭菜等带刺激性气味的蔬菜和有异味的植物。它很怕阳光直射,白天会栖息在阴暗的隐蔽处躲避太阳,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然后将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蜗牛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有条纹。非洲的水晶螺属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它们不属于餐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事情:晴朗的天气,蜗牛一般不出来,而阴雨天,蜗牛就开会行动了。所以,阴雨天经常能够发现蜗牛。
因为蜗牛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腐殖质多而且疏松的泥土中。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由于蜗牛是靠"呼吸孔"进行呼吸,所以蜗牛怕水淹,一下雨,蜗牛就会从巢穴里爬出来透气,除此外,被雨水浸泡过的树叶会激发蜗牛的食欲,所以经常会在雨后看到蜗牛。喜潮湿怕水淹,水淹可使蜗牛窒息。
小伙伴儿们,这回你知道蜗牛为什么喜欢在阴雨天出没了吧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没,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粨类饲料均食。
【拉丁文学名】Fruticicolidae
【科属分类】柄眼目,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大蜗牛科
陆上生活的螺类,约22,000种。大多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少数属於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於土中。在热带岛屿(如古巴)最常见,但也见於寒冷地区(冬天蛰伏)。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非洲的玛瑙螺属(Achatina)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8吋)。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参阅腹足类(gastropod)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