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苦谛...是作何解释

 我来答
户如乐9318
2022-10-17 · TA获得超过66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南无阿弥陀佛 求 不 得 苦 凡夫在世间都有所求,求有求不得,纵然得到了,得到了又苦,得到又怕失掉, 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想求,求得到又怕丢掉,总是忧虑,总是没有快乐的日子。 所以,觉悟的人,佛常常教诫我们知足,知足常乐。知足,我就不求了, 于人无争,于事无求,那你这一条苦就可以离开它了。 怨 憎 会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对头不想跟他在一起,偏偏在一起,这个事麻烦大了。 你不喜欢的人,还偏偏跟这个人做了一家眷属,想摆脱也摆脱不掉; 不喜欢的环境,偏偏没有办法离开,要在这里住一辈子,这就是怨憎会。 五 阴 炽 盛 前七种都是苦果,后面还有一种苦因,叫「五阴炽盛」。 五阴炽盛,简单的说,就是你的烦恼、妄想、念头永远不断, 在里面像火烧一样,叫五阴炽盛苦。这是讲欲界每一个众生统统都有。 希望简简单单解答你的疑问。 南无阿弥陀佛
参考: 中国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ft.amtb/ amtb/ budaedu/
我不是佛教徒
所说的是个人的看法
处于有的世界
求不得
舍不得
苦 处于无的世界
拒不得
抛不得
苦 就以众生的色相界来说
望得到福禄寿、功德
但求不得
苦 离世时却眷恋世上种种
虽舍不得
还是要离去
苦 虚空界的众生来说
做一事立一业
拒不得
苦 念众生苦
慈悲心
着相

苦谛:苦是逼迫性,是说明众生身心,常备种种痛苦缠扰不安,所以称为逼迫性。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这一个现实的世界,充满著多种的苦,例如:初出母胎,风刀割体,烦恼业力,众苦交集,称为「生苦」。随着岁月增长,发白面皱,体力减退,举动言行均不能称心如意,称为「老苦」。又人身有四大的不调,精神欠佳,身心感受到病痛,称为「病苦」。又四大分散,神识相离,茫然自失,业境现前,称为「死苦」。此外,亲朋戚友,名位权利受乐得失的「爱别离苦」。终身荣誉,快乐可爱是欲望所及,求之不得的名「求不得苦」。又怨家仇人及憎恶之事,相遇会见,心中所产生不安的「怨憎会苦」。由色、受、想、行、识五蕴等无常的变易炽盛所生的「五阴炽盛苦」等。总之,「苦谛」是指人们的身心所感受的痛苦。   苦的分类:在佛法中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等说。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遭受到苦事,而感觉痛苦,名「苦苦」;遇到乐事变迁,如富贵的人忽然贫穷而感受到的痛苦,名「坏苦」;对于一切事物的迁流无常,如好境不常,盛筵难再等所引起的痛苦,名「行苦」。   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生苦」人们在母腹中所感受的痛苦,每一个人的神识在胞胎中就有感受,母亲吃热的食物,胞胎中的意识便感受酷热的苦;吃冷的就感受到寒冰一样的冷苦;所以婴儿初生时呱呱而哭就是痛苦的表现!不过人类的智慧,还不能够如实证知罢了。「老苦」是年老人所周知的事,紫柏大师说:「白发从来不怕人,侯王头上晓霜新。」发白面皱,气喘神衰,齿牙动摇,饭食无味,痛苦是很难说尽的。「病苦」也是人所难避免的事,古人说:「英雄也怕病来磨」,病中滋味真有令人难以消受之感,火烧我骨,冷刺我心,寒热交加的时候,是会令人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苦。「死苦」是一息不来,便成隔世,神息和躯体脱离的一瞬间,是有如生龟剥?般的痛苦。除非修行有所把握能自知时至,身无病苦。 「求不得苦」是因为众生的欲念永无休止,所求不如意称心便生痛苦。「爱别离苦」是恩爱六亲眷属,忽然别离,其痛苦是不堪言说的,古人说:「世上万般愁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狭,觌面相逢时所生的痛苦,所为不是怨家不聚头,便是痛苦的表示。「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就是人们身心的本质,也就是众苦的根本。要是把八苦再加以微细的分析,就成为无量诸苦了。总而言之,缠绕身体的生、老、病、死,无量任何众生都要面对接受的,且扰心的有贪、嗔、痴等烦恼及随时的天灾人祸,死后有六道轮回之苦,因此人类生存这五浊恶世中,充满著种种苦所以称为「苦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