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 我来答
自全望2227
2022-10-28 · TA获得超过11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6.4万
展开全部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城市规划问题

1.城市的规模问题

城市规模是城市规划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确定合适的规模对城市建设发展影响很大。

其实,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与其城市的性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应该有一个很理想的结果,然而现实情况是,城市规模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得出的,而是由官员决定的,这其中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也不乏有主观臆断的成分,并且有规模越大就越显示发展能力与决心的倾向。

所以上轮规划规模是五十万,本轮可能就是一百万,有的甚至是一任领导一种规模。

现在若有可能把全国建制镇以上所有的城镇十年后发展规模统计出来,可能超过全国人口。

这种城市人口规模测算的失控状态,导致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的确定,城市物质空间的布局、城市基础设置的安排以及自然资源统筹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为城市良性发展留下很多遗憾。

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一定是建立在对城市性质明确定位,对城市经济发展状态有一个理性和科学的思路和对承载城市发展自然资源合理测算的基础上。

2.城市的形态问题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形式,一种良好的城市形态不仅有利于城市各种功能空间的布局,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

如合肥市扇页状城市空间形态对合肥市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如图1)。

城市形态的形成由很多要素决定的,如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等。

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很自然又很客观的结果。

我们现今不少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形态的考虑有失偏颇,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小到一个单位的总图设计,设计师总希望在形态上有所突破、有所寓意。

什么“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九龙戏水”、“吉祥如意”等等,牵强附会的创意,追求一种纯粹的图面效果去迎合一些社会追求,使城市状态的创造走入一种误区。

其实,城市形态的创造,除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特征与规模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好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城市的气候特征,使城市的物质环境更好的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空间,这才是城市空间形态创造的根本。

3.城市的生态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很多城市管理者与规划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都非常重视。

但从规划的实践来看,我们很多同志对生态城市的概念理解仅仅留在大手笔的是水体与绿化系统的布置安排这种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难见真正的生态城市规划实例。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研究的问题很复杂也很全面。

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纲,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系统考虑各方面问题,集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

确定城市人口适宜容量,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强度,产生结构演进模式,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防止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生物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

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又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源容量、城市的地质分布状态、城市的植被条件以及城市的气候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限制性条件。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在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必须慎重考虑这些自然条件。

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建则筑,宜林则植。

设计结合自然应该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也是彰显城市的特色的主要设计手段之一。

对于这点,规划师与城市管理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山地城市、湖畔城市、海滨城市、沿江城市、水乡城市、平原城市、高原城市等等都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的结果。

设计结合自然也是城市建设最经济方法,更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首要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认识城市的主体,营造城市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人的工作方便的生活。

因此,城市规划一定是以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在人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上,是努力营造适宜人类生活的城市,还是改造人的意志去适应机器般的城市,这是我们城市规划设计师考虑城市问题的原点。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一定是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客观的反映在规划设计的各个层面上。

在区域规划中,应该统筹安排好各类自然、环境、物质、财富、社会资源和空间领域,为城市发展创造尽可能好的外部环境和互动系统。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安排各种功能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方面,要以方便人的活动为前提。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各种颜色的控制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以及各种技术指标,也一定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适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为目标的。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组织好各种流线,安排好各类场地,解决各类功能问题,充分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

在城市设计中,更应该以人的尺度为基础,对城市形体环境进行艺术创造。

3.适度高效的原则

“适度”的概念是针对“过度”概念而提出来的,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事物就发生了变化。

城市规划由于前瞻性的要求,对很多问题的考虑都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

为适应机动车不断发展的需求,马路适当宽一些或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是应该的,但无原则的“大马路”却是不应该的;为满足市民活动安排一定的广场与休闲活动场地是应该的,但为彰显政绩空旷的“大广场”则是不应该的;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自然安排适当的水体与绿色是应该的,但不顾地形地貌及气候状况搞“大水面”、“大草坪”那是不应该的。

这种“度”的把握,充分反映规划师的专业素质。

“高效”是一个经济的概念。

城市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代谢过程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活力与命脉,也是搞好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物质基础。

因此,城市的各种物质空间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好他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使城市各种活动高效运作。

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高效的能源供应系统,高效的城市废弃物的处理系统,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系统,高效的城市生活保障系统等等,这一系列高效率系统形成高效率的城市。

4.社会和谐的原则

社会和谐原则又称社会生态原则。

这一原则存在的理论前提在于城市是人类集聚的产物,是人性的产物,人的社会行为及观念是城市进化与发展的原动力。

一个城市和谐美好,城市才有可能不断发展。

城市规划应在创造社会和谐城市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城市面前人人平等。

城市是全体人的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无论贫富贵贱,不论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我们的城市建设中“高尚社区”、“贵族家园”、“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区”等这类人为的按经济条件划分城市阶级的做法值得商榷。

对无障碍设施设计管理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服务设施建设的冷漠也应该反思。

5.复合共生的原则

由于城市乃至某个区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系统的优化是系统良性运转的基础。

城市系统包括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的经济系统、城市的文化系统、城市的物质循环系统等等。

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系统良性运转、互相促进,是城市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按系统论的原理,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灵。

因此,城市规划有必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各种系统的特点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努力在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布局方面为城市各系统复合共生创造条件,营造一个和谐、美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数位汇聚
2023-06-16 广告
选址决策过程复杂繁琐,因为成本占比很高,一旦选择就很难调整。店铺的选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人口规模、竞争水平、交通便利性、附近店铺的特点、房租成本、合同期限等,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遗漏的地方。所以在选址的过程中需要有原则性,店铺的属性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数位汇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