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展开全部
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我的脸上老是喜欢长一些粉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试过好多洗面奶.药剂.用的时候是真的有郊.可是只要一停下来就会复发.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是从内部开始治还是从外面开始治呢.
解析:
首先你要清楚你长得是粉刺,那是青春期的宝啊!不过是影响美的宝……
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颜面、胸背等处发生炎症性丘疹,挤之有碎米粒样白色粉质的皮肤病,称为粉刺。又名肺风粉刺,俗称米疮、暗疮、青春痘等。古医籍尚有痤、面疱、酒刺等名称。本病西医称之为痤疮。
粉刺的诊断要点
以青年男女为多见。
皮疹好发于面部、上胸和背部。
皮疹初起多为非炎症性粉刺,可分开放性(黑头粉刺)和闭锁性(白头粉刺)二型。前者为与毛囊口相一致的淡黄色或皮色的圆椎形小丘疹,毛囊口充塞着小的皮脂栓塞,称为“脂栓”(即碎米粒样白色粉质);因顶端常为黑色,故称为黑头粉刺;挤压之,脂栓可被排出。后者为灰白色小丘疹,不易看到开口部,也不易挤出脂栓;以后粉刺可演变成米粒大小的红色毛囊丘疹(炎症性丘疹),其顶端有的可出现黄白色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状疤痕。严重者除粉刺、丘疹、脓疱外,可发展为结节、囊肿、脓肿等,破溃后常形成窦道或瘢痕。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较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触痛。
病程经过缓慢。青春期后大多数病人均能逐渐自愈或症状减轻。
粉刺的辨证分析
粉刺由于肺经风热,熏蒸于肌肤,搏结不散而成;或因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脾胃蕴湿积热,上熏于肺,外犯肌肤而成。此外,冲任不调,也可导致肌肤疏泄功能失畅而发。本病的治疗,应根据辨证,分别采用疏风宣肺清热,清热化湿通腑和调摄冲任,疏肝解郁,并宜结合外治法。
粉刺的辨证论治
肺经风热型
【证见】 颜面潮红,以散在的红色丘疹、黑头粉刺为主,可有脓疱。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
【治法】 疏风宣肺清热。
【方药】
1.主方枇杷清肺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枇杷叶9克,桑白皮、黄芩、黄柏各12克,生甘草6克,生地黄2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30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或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湿热型
【证见】 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黑头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等,有的可见脓肿,囊肿,局部可红肿疼痛;常伴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
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茵陈15-30克,大黄12-15克(后下),栀子、苦参各12克,金银花、火炭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有脓肿者,酌加连翘15克,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结节、囊肿难消退者,选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克,丹参15克,牡蛎30克(先煎)。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冲任不调型
【证见】 见于女性患者。病情常有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前后加重,并可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 调摄冲任,疏肝解郁。
【方药】
主方丹栀逍遥散(薛己《内科摘要》)加减
处方:牡丹皮、栀子、柴胡各12克,赤芍、茯苓、益母草各15克,当归、凌霄花各9克,生地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粉刺的外治法
用颠倒散水调外搽。
用三黄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
形成脓肿、囊肿者,必要时可作小手术治疗。
--------------------------------------------------------------------------------
粉刺的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主穴取曲池、合谷(双侧)。肺经风热,配大椎、肺俞;脾胃湿热,配足三里;冲任不调,配三阴交。每次取3~4个穴位,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预防调护
少食糖类、脂肪和辛辣 *** 性食物,避免饮酒;多吃蔬菜、水果等。
经常用温水、硫黄香皂洗涤颜面,但不宜用碱性太大之肥皂。
禁止用手挤压皮疹。
保持大便通畅。
问题描述:
我的脸上老是喜欢长一些粉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试过好多洗面奶.药剂.用的时候是真的有郊.可是只要一停下来就会复发.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是从内部开始治还是从外面开始治呢.
解析:
首先你要清楚你长得是粉刺,那是青春期的宝啊!不过是影响美的宝……
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颜面、胸背等处发生炎症性丘疹,挤之有碎米粒样白色粉质的皮肤病,称为粉刺。又名肺风粉刺,俗称米疮、暗疮、青春痘等。古医籍尚有痤、面疱、酒刺等名称。本病西医称之为痤疮。
粉刺的诊断要点
以青年男女为多见。
皮疹好发于面部、上胸和背部。
皮疹初起多为非炎症性粉刺,可分开放性(黑头粉刺)和闭锁性(白头粉刺)二型。前者为与毛囊口相一致的淡黄色或皮色的圆椎形小丘疹,毛囊口充塞着小的皮脂栓塞,称为“脂栓”(即碎米粒样白色粉质);因顶端常为黑色,故称为黑头粉刺;挤压之,脂栓可被排出。后者为灰白色小丘疹,不易看到开口部,也不易挤出脂栓;以后粉刺可演变成米粒大小的红色毛囊丘疹(炎症性丘疹),其顶端有的可出现黄白色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状疤痕。严重者除粉刺、丘疹、脓疱外,可发展为结节、囊肿、脓肿等,破溃后常形成窦道或瘢痕。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较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触痛。
病程经过缓慢。青春期后大多数病人均能逐渐自愈或症状减轻。
粉刺的辨证分析
粉刺由于肺经风热,熏蒸于肌肤,搏结不散而成;或因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脾胃蕴湿积热,上熏于肺,外犯肌肤而成。此外,冲任不调,也可导致肌肤疏泄功能失畅而发。本病的治疗,应根据辨证,分别采用疏风宣肺清热,清热化湿通腑和调摄冲任,疏肝解郁,并宜结合外治法。
粉刺的辨证论治
肺经风热型
【证见】 颜面潮红,以散在的红色丘疹、黑头粉刺为主,可有脓疱。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
【治法】 疏风宣肺清热。
【方药】
1.主方枇杷清肺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枇杷叶9克,桑白皮、黄芩、黄柏各12克,生甘草6克,生地黄2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30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或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湿热型
【证见】 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黑头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等,有的可见脓肿,囊肿,局部可红肿疼痛;常伴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
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茵陈15-30克,大黄12-15克(后下),栀子、苦参各12克,金银花、火炭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有脓肿者,酌加连翘15克,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结节、囊肿难消退者,选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克,丹参15克,牡蛎30克(先煎)。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冲任不调型
【证见】 见于女性患者。病情常有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前后加重,并可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 调摄冲任,疏肝解郁。
【方药】
主方丹栀逍遥散(薛己《内科摘要》)加减
处方:牡丹皮、栀子、柴胡各12克,赤芍、茯苓、益母草各15克,当归、凌霄花各9克,生地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粉刺的外治法
用颠倒散水调外搽。
用三黄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
形成脓肿、囊肿者,必要时可作小手术治疗。
--------------------------------------------------------------------------------
粉刺的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主穴取曲池、合谷(双侧)。肺经风热,配大椎、肺俞;脾胃湿热,配足三里;冲任不调,配三阴交。每次取3~4个穴位,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预防调护
少食糖类、脂肪和辛辣 *** 性食物,避免饮酒;多吃蔬菜、水果等。
经常用温水、硫黄香皂洗涤颜面,但不宜用碱性太大之肥皂。
禁止用手挤压皮疹。
保持大便通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