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乌龟(学名:Mauremys reevesii)是龟科、拟水龟属爬行动物。头小,不及背甲宽的1/4,头顶前部平滑,后部皮肤具细粒状鳞;吻端向内侧下斜切,喙缘的角质鞘较薄;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背甲较平扁,具3条纵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间均具蹼,具爪。尾较短小。背甲棕褐色,腹甲及甲桥棕黄色,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头部橄榄色或黑褐色;头侧及咽部有暗色镶边的黄纹及黄斑,并向后延伸至颈部。雄性个体几乎整个呈黑色,有异臭,雌龟背甲棕褐色。[1]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为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进食也饿不死。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韩国、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较小的桑达岛)、帕劳、中国。(概述图参考来源:[2])
中文名乌龟
拉丁学名Mauremys reevesii
别名中华草龟、大头乌龟、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共3个词条
共6个词条
共8个词条
共3个词条
形态特征
乌龟雄性背甲长94-168毫米,宽63.2-105毫米;雌性背甲长73.1-170毫米,宽52-116.5毫米。头中等大小,头宽约为背甲宽的1/4-1/3;头顶前部平滑,后部被以多边形的细粒状小鳞;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方斜切;上喙边缘平直或中间部微凹;鼓膜明显。背甲较平扁。有3条纵棱,雄性成体棱弱。颈盾小,略呈梯形,后缘较宽;椎盾5枚,第一枚五边形,宽长相等或长略大于宽,第二至第四枚六边形,宽大于长;肋盾4枚,较之相邻椎盾略宽或等宽;缘盾11对;臀盾1对,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数超过正常数目。甲桥明显,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变异殊大。腹甲平坦,几与背甲等长,前缘平截略向上翘,后缘缺刻较深,前宽后窄;雄性腹甲的后中部略凹;喉盾近三角形;肱盾外缘较长,似呈楔形;腹盾缝>股盾缝>胸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四肢略扁平。前臂及掌跖部有横列大鳞;指、趾间均全蹼,具爪,尾较短小。[4]共9张
乌龟头骨有一骨质颧弓;方轭骨与眶后骨,轭骨相切接;顶骨前缘平截,后端延伸至上枕骨末端;上枕骨脊后部略为上翘;鳞骨后部成锐角。上颚咀嚼面中等,无中央嵴。骨质内鼻孔位于眼眶后半部的同一平面上。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度;冠状骨与下颚长之比为1:2.8。椎板8枚,略呈六边形,有的几呈矩形;肋板8对;缘板11对。腹甲与背甲以骨缝连接,甲桥弱。有较发达的腋柱和胯柱,向上仲达肋板外缘;肱胸盾缝横切于内腹板后部1/4或更少。生活时,背甲棕褐色,雄性几近黑色。腹甲及甲桥棕黄色,雄性色深。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块,有时腹甲几乎全被黑褐色斑块所占,仅在缝线处呈现棕黄色。头部橄榄色或黑褐色;头侧及咽喉部有暗色镶边的黄纹及黄斑,并向后延伸至颈部,雄性不明显。四肢灰褐色。雄龟有异臭。染色体数2n=52。[4]生活习性
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5]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为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进食也饿不死。[5]共2张
乌龟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在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20℃以上怕热,躲在深水淤泥中。[5]乌龟的生长较为缓慢。在常规条件下,乌龟生长速度为:一龄龟体重多在15克左右,二龄龟50克,三龄龟100克,四龄龟200克,五龄龟250-350克,六龄龟400克左右。雄龟生长慢,性成熟最大个体一般在750克以下。[5]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本州、九州)、朝鲜、韩国、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较小的桑达岛)、帕劳、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香港、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在广西各地均有分布,而以玉林、博白和邕宁等地数量较多。欧洲、美洲等地有引种。[1][3][4][6][7]
分别是:①陆龟,如红腿陆龟、缅甸陆龟、印度陆龟。②水龟,如草龟、鳄龟、地图龟、鹰嘴龟以及我们最常见的巴西龟。③水陆两栖龟则有广东草龟、三线闭壳龟、马来闭壳龟以及蛇鳄龟等等。
中文名乌龟
拉丁学名Mauremys reevesii
别名中华草龟、大头乌龟、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相关视频
查看更多
共3个词条
共6个词条
共8个词条
共3个词条
形态特征
乌龟雄性背甲长94-168毫米,宽63.2-105毫米;雌性背甲长73.1-170毫米,宽52-116.5毫米。头中等大小,头宽约为背甲宽的1/4-1/3;头顶前部平滑,后部被以多边形的细粒状小鳞;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方斜切;上喙边缘平直或中间部微凹;鼓膜明显。背甲较平扁。有3条纵棱,雄性成体棱弱。颈盾小,略呈梯形,后缘较宽;椎盾5枚,第一枚五边形,宽长相等或长略大于宽,第二至第四枚六边形,宽大于长;肋盾4枚,较之相邻椎盾略宽或等宽;缘盾11对;臀盾1对,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数超过正常数目。甲桥明显,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变异殊大。腹甲平坦,几与背甲等长,前缘平截略向上翘,后缘缺刻较深,前宽后窄;雄性腹甲的后中部略凹;喉盾近三角形;肱盾外缘较长,似呈楔形;腹盾缝>股盾缝>胸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四肢略扁平。前臂及掌跖部有横列大鳞;指、趾间均全蹼,具爪,尾较短小。[4]共9张
乌龟头骨有一骨质颧弓;方轭骨与眶后骨,轭骨相切接;顶骨前缘平截,后端延伸至上枕骨末端;上枕骨脊后部略为上翘;鳞骨后部成锐角。上颚咀嚼面中等,无中央嵴。骨质内鼻孔位于眼眶后半部的同一平面上。下颚左右齿骨间的交角小于90度;冠状骨与下颚长之比为1:2.8。椎板8枚,略呈六边形,有的几呈矩形;肋板8对;缘板11对。腹甲与背甲以骨缝连接,甲桥弱。有较发达的腋柱和胯柱,向上仲达肋板外缘;肱胸盾缝横切于内腹板后部1/4或更少。生活时,背甲棕褐色,雄性几近黑色。腹甲及甲桥棕黄色,雄性色深。每一盾片均有黑褐色大斑块,有时腹甲几乎全被黑褐色斑块所占,仅在缝线处呈现棕黄色。头部橄榄色或黑褐色;头侧及咽喉部有暗色镶边的黄纹及黄斑,并向后延伸至颈部,雄性不明显。四肢灰褐色。雄龟有异臭。染色体数2n=52。[4]生活习性
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5]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的昆虫、蠕虫、小鱼、虾、螺、蚌、植物性的嫩叶、浮萍、瓜皮、麦粒、稻谷、杂草种子为食,耐饥饿能力强,数月不进食也饿不死。[5]共2张
乌龟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在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20℃以上怕热,躲在深水淤泥中。[5]乌龟的生长较为缓慢。在常规条件下,乌龟生长速度为:一龄龟体重多在15克左右,二龄龟50克,三龄龟100克,四龄龟200克,五龄龟250-350克,六龄龟400克左右。雄龟生长慢,性成熟最大个体一般在750克以下。[5]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本州、九州)、朝鲜、韩国、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较小的桑达岛)、帕劳、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香港、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在广西各地均有分布,而以玉林、博白和邕宁等地数量较多。欧洲、美洲等地有引种。[1][3][4][6][7]
分别是:①陆龟,如红腿陆龟、缅甸陆龟、印度陆龟。②水龟,如草龟、鳄龟、地图龟、鹰嘴龟以及我们最常见的巴西龟。③水陆两栖龟则有广东草龟、三线闭壳龟、马来闭壳龟以及蛇鳄龟等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