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教育部取消体育竞赛加分?
一项公共政策,应该尽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而不只是一部分人的福利。教育公平是底线公平、基础公平,高考关涉到千家万户,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1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致力于清理和规范各类高考加分,两轮工作下来,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包括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事实上也是争议最大、最容易出问题的项目。而除了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数量更多、品种更为繁杂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同样不容忽视,这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取消高考加分是民心所向,也是在诸多教育改革措施中比较成功的一项。高考加分政策的本意,是为了鼓励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对一些具有特长的学生予以适当加分,从而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应该说,这个制度初衷是好的,在现实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政策逐渐变味,甚至沦为少数人的狂欢宴,严重扭曲了制度本意,极大地损害了教育公平。
一方面是加分项目不断增加,违背了稀缺性的原则,同时降低了高考加分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人钻制度漏洞,对高考加分政策上下其手。曾经有一段时间,媒体接连曝光多起高考加分丑闻,即是最好的证明。其中,有一些是个人行为,但更多的是有组织的造假行为。有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形成高考加分腐败链,从学生到家长,从各种培训机构到学校,包括相关主管部门,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高考加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被不断蚕食,引发了极大的民怨。基于这样的现实,教育部及时启动了清理和规范工作,高考加分乱象终于得以遏制。
事实上,对于高考加分政策,一直以来就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高考加分忽视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它看似人人平等,实则是一种隐性的不公平。比如体育特长生、奥赛等加分项目,在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城市的孩子有着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这些,而农村的孩子大部分没有这样的条件,早早地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样,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长有能力为孩子投资各种兴趣爱好,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可能就无法办到,这显然有失公平。
一项公共政策,应该尽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而不只是一部分人的福利。教育公平是底线公平、基础公平,高考关涉到千家万户,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从决策出台到付诸实践,要有通盘的考量。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改革,高考加分制度也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尝试。关键的问题在于,当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到教育公信力,引发公众普遍不满的时候,要及时加以纠偏,保障教育的公平底线。
高考加分作为一项政策当然还会长期存在,但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加分项目越来越少,审核越来越严,想利用高考加分走捷径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这不仅是公平的需要,事实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减负,释放社会的活力。正如有网友所言,“孩子们终于是因为喜爱去上兴趣班了”。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