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忆读书》几个问题~急急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是结合文意①津津有味②一知半解③世故2.作者喜欢哪些作品?不喜欢那些?喜欢喝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3.从左这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是结合文意
①津津有味
②一知半解
③世故
2.作者喜欢哪些作品?不喜欢那些?喜欢喝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3.从左这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下面是文章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展开
 我来答
东方艳起
2008-10-31 · TA获得超过24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4万
展开全部
这篇文章我上初中的时候做过阅读理解。看个各位的回答,我像Lz也很矛盾。我就大体帮你回答一下吧。仅供你参考:
1.津津有味:原意是指吃饭的时候很有滋味,吃的很香。在这里把读书和吃饭一起形容,可见作者是指读书读的很有趣味,很受书内容吸引的意思。书就是精神食粮。
一知半解:指的是半懂不懂,有点明白作者的意思有具体说不上来。这是初学者都会有的一种感觉。
世故:指的是人情的冷暖。
2.作者喜欢的是《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遗事》等人物形象丰满,有气势,个性鲜明的中外文章及古典诗歌,不喜欢像《荡寇志》《精忠说岳》《虹楼梦》等没有个性,没有气势的文章
3.启发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新认识其实就是读后感,只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结合自己的思想发挥就可以了。不难看书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另外,应该发散思维,不适合制定固定答案。每个人的感想不同,只要不违背中心,怎么说都可以。
天师小子
2008-10-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8-10-29
展开全部
6、《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刘备、岳飞等。
其余三部名著是:<br>
《红楼梦》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br>
《西游记》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br>
《水浒传》其中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等。<br>
回答者: qinghuli - 魔法学徒 一级 10-22 19:1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诗经》
2,宋词,元曲,小说
3,诗圣
4,《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5,宋,寇准,沉香救母,宝莲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6,《三国演义》、刘备、关羽、《西游记》、唐僧、孙悟空、《水浒传》、宋江、武松、《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
回答者: hsajkl - 魔法学徒 一级 10-22 20:11
1
回答者: george0513 - 门吏 三级 10-23 18:09
自己做,好一点,凭实力
回答者: nstwe - 助理 三级 10-23 20:45
杂草
回答者: chenzixuan1998 - 初学弟子 一级 10-24 17:41
自己做吧,相信你自己,你行的+油
^_^
回答者: hutie71 - 试用期 一级 10-25 10:0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诗经》
2,宋词,元曲,小说
3,诗圣
4,《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5,宋,寇准,沉香救母,宝莲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6,《三国演义》、刘备、关羽、《西游记》、唐僧、孙悟空、《水浒传》、宋江、武松、《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

可能不对,你自己在看看吧
我曾经是个小学老师(以后可能还会是),我感觉小学时需要注重积累。
回答者: xeseae - 试用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yc550853434
2008-10-19 · TA获得超过17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再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奶奶从七岁时就开始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经常为英雄人物的死而流泪。《三国演义》激起了她对读书的兴趣。从此,她又读了《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她在书中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735962.html?si=1&wtp=wk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728154984
2008-10-20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呵呵,这篇课文我读5年纪时学过,现在读初一,开学第一篇就是这篇课文,很多意思书下面有注释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