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原以为能在中国开辟一个新的庞大的市场,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工业品的销售受到很大限制,它们的欲望并未完全实现。1856年3月,英、法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胜俄国;而此时,太平天国农民武装起义正席卷半个中国,清政府忙于镇压起义军被搞得焦头烂额。于是,因经济迅速发展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和法国,便同美、俄相勾结,乘机向中国发动了新的武装进攻。这次战争因其目的在于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殖民特权,故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从“修约”的要挟到“亚罗”号事件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随即,英国联合法国、美国,借口《望厦条约》中有12年可以修约的规定,多次向清政府提出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进行全面修改的要求,实际上是要签订新的内容更加广泛的不平等条约,攫取更多的在华特权。在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它们便决定诉诸武力,迫使清王朝就范。
为了给发动侵华战争寻找借口,英国处心积虑地制造了一个“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州水师官兵到停泊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的“亚罗”号船上搜捕海盗和鸦片。该船本是一艘中国船,但为走私方便,曾在香港买了一张为期一年的船籍执照,且这时执照已逾期失效。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亚罗”号受英国“保护”,蓄意扩大事态,先是要求中国方面道歉,继而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如不满足其要求,即攻打广州城。两广总督叶名琛拒绝了英方的无理要求。1856年10月23日,英军突然闯入珠江,炮击广州,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合谋组织侵华联军
为了扩大侵华战争,以巴麦尊为首相的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强行通过了增加军援和增援远东军的提案,并决定派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统率一支海军开赴中国。同时,向法、美、俄等国发出照会,约其联合出兵。法国与英国一拍即合,以天主教神甫马赖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因违法犯罪被处死一事为借口,决定派葛罗为全权公使,统率一支侵略军,加入侵华战争。处于南北战争前夕的美国,因国内局势不稳,未能出兵,但令其驻华公使列卫廉同英、法密切配合。刚刚在克里未亚战场上与英、法兵戎相见的俄国,为迫使清王朝满足其对中国领土的要求,此时也决定与英、法携手,派海军上将普提雅廷为驻华特使,与英、法联合行动。1857年11月,额尔金、葛罗、列卫廉,普提雅廷会聚香港,决定英、法发动军事进攻,4国在外交上行动一致。就这样,在共同的侵略利益的旗帜下,英、法、美、俄结成了一条侵华联合战线。
3.英法联军第一次北犯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集中32艘舰艇的100余门大炮,同时轰击广州,持续达27小时之久。广州军民奋起还击,同联军血战。29日,联军占领广州。1858年1月,叶名琛为联军俘获,押往印度加尔各答,次年4月9日绝食而死。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额尔金、葛罗看到清政府未能就范,决定率联合舰队北上,把战火引向北中国沿海。1858年4月,英、法舰队沿南海、东海、黄海进入渤海,到达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率兵船随同北上。
4月20日,4国公使在白河口外会齐,随即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派全权代表大臣在北京或天津谈判。英、法公使竟限令在6天内作出明确答复,否则便要采取军事行动。聚集在大沽口外的英、法军舰在做好攻击准备后,即于5月10日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炮台守军与联军艰苦鏖战,使联军付出了重大代价,仅英军就死伤近90人。由于孤军作战,两岸炮台相继陷落。26日,联军炮艇沿白河而上,直逼天津城下。咸丰皇帝无奈,只得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到天津议和,全部接受了4国的要求,分别于6月13、18、26、27日,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之后,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4.英、法联军第二次北犯
《天津条约》签订后,清廷在加强天津沿海防务的同时,希望利用在沪与英、法谈判修改税则之机,对条约内容作某些修改。英、法政府却认为:"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同意",想利用在北京换约之机,武装进京,以武力向中国勒索更多的权益。1859年6月,英新任驻华公使,额尔金之弟普鲁斯,在上海同法、美公使就此进行了密谋。于是,英、法联军开始第二次北犯。
1859年6月17日,侵华英军海军司令贺布率领联军舰队抵达大沽口外。英、法公使强行要求从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清政府只同意从北塘登岸,由天津进京。于是,联军决定以武力在大沽打开进京通道。
这时,在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督率下,大沽口的防御已大大增加,炮台增至6座,新安大炮60门,驻兵4000余人;另在距天津30余里的双港新筑炮台13座,安炮81门,并在大沽附近的新城、新河、草头沽等处驻军2000名,以便随时增援。25日,联军炮艇13艘驶入海口,先是拆除障碍物,继以密集炮火轰击大沽南北各炮台。在僧格林沁指挥下,守军以既准又狠的炮火向联军战舰猛烈还击。联军旗舰舰长被击毙,舰队司令贺布也受伤,“茶隼号”和“庇护号”被击沉,其余参战舰艇均被击伤。当天下午,联军1500多人强行登陆,守军凭借事先挖好的工事,火炮、抬枪、鸟枪齐发,打得联军死伤狼籍,指挥官勒蒙也身负重伤,最后只得狼狈退却。这次大沽战斗,英军亡89人,伤345人;法军参战60人,死伤14人,骄横的联军第一次受到重创。7月间,英、法公使终于带着被打败的联军,灰溜溜地南逃了。
5.英法联军第三次北犯
联军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朝野震动,英、法政府决计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春,两国陆续从国内和各殖民地调遣了2.5万陆海军部队,由英国陆军中将格兰特、法国陆军中将托班率领,分乘206艘舰船,第三次北犯。
1860年4月,联军占领舟山,随即又占领大连、烟台,封锁了渤海湾。清廷只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英、法增兵前来报复未认真加强防务。8月初,联军乘虚在北塘口登陆,继而攻占北塘镇、新河、军粮城、塘沽。21日,联军集中炮火。轰击大沽北岸炮台,守军大部牺牲。北岸炮台失守后,清政府下令撤走天津的全部军队,僧格林沁也逃至通州。24日,联军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了天津。
清廷急令桂良、恒福为钦差大臣,赴津议和。几经谈判破裂,联军又连陷张家湾、八里营,进逼京城。此时,方寸已乱的咸丰皇帝急忙带了少数眷属臣僚,仓皇逃往热河。10月6日,联军经补充了弹药和物资,向德胜门、安定门逼近,随后直趋西北,攻占了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几代皇帝集中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经150多年精心建造而成的宏伟秀丽的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联军闯进后,先是军官们分批进去抢劫,随后下令允许“自由抢劫”。在无数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被狂抢后,英军头目额尔金在本国政府支持下,下令焚毁圆明园,把这座稀世园林变为一片瓦砾场。
在英、法武力的威逼下,10月24日、25日,清政府与两国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又签订了《北京条约》。11月,联军先后撤出京津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遂告结束。
这次鸦片战争历时4年。腐败的清王朝采取以抚为主的错误方针,同英法联军时谈时打,最后只得全部满足侵略者的种种无理要求,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程度,带来了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更为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