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兵败赵括应该付多大的责任

 我来答
西瓜谈战争
2023-06-14 · 超过2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长平之战的兵败赵括应该付多大的责任

扭转战国局势的重要战役,说起长平之战,我们想到的是赵括纸上谈兵,空谈误国,赵军大败,白起奇兵,佯装败走,出奇制胜,把赵国杀在坑里降了四十多万军队

但是,赵国在这场战斗中败北的火锅终究不应该让赵括背叛自己。 今天我们来客观分析一下这场战斗。首先介绍一下这场战争的情况吧。

长平之战的第一个秦王龅牙与赵廉颇对战。 廉让丹河后退了很多,巩固了防线,等待秦国,挑战秦国的数量,但赵兵没有出来。 

这样发挥地理优势进行防御,持续了三年。 国王一筹莫展,没能攻破。

后来赵王中了秦王的诡计,将主将更换为赵括,秦王暗中将白起提拔为秦军主将。 所以现在成了白起对赵括。 在这场战争中廉颇相当帅的时候,坚持不了主张,打了消耗战、持久战。

当然,廉颇的策略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可以说相当高明。 否则,秦军也不是打了三年也没拿下。 秦军远道而来。 赵国可谓“逸待劳”,他利用秦军工人偏远、粮食运输成本高的劣势,与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军对峙了三年。

这些道理赵括也不是不知道。 既然知道,为什么选择主动出击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赵和秦哪个更有底气的战斗更持久。

论军事力量,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马的军事改革,军事力量也相当强大,特别是骑兵,与秦国相比并不完全处于劣势。

但是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中有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但是,战争不仅包括军事力量的竞争,还包括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首先,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已据关系中平、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河东之地,这可以说是当时天下四大粮仓。 “秦富十倍天下”。

赵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只有以晋阳为中心的太原盆地和以邯郸为中心的漳滦流域,农田面积与秦不相上下。

其次,商鞅变法后,秦国重视农业,推广耕牛技术,单产高。 同时,秦国很重视水利工程,不仅灌溉农田,也方便运输军粮。

所以,打了三年的持久战后,赵括接手时遇到了什么情况? 赵没有食物,栗于齐、齐不要问。赵国耗不起了,没东西吃了,再耗就饿死了。

所以,赵括出任主帅后,一定要改变老将廉的守势,积极出击。 这是包括赵国决策层在内,在没有粮食、没有援助的情况下的决策。与其余的各种史料比较,赵军主将赵括实际上并不像《史记》那样是“纸上谈兵”。

他选择在长平之战中主动出击,其实是基于三个方面的“无奈”。 一是赵军粮荒、后勤供应中断,必须采取速战速决之策,不主动出击是死路一条。

赵军最高司令赵王加紧与秦军决战,为此临战不惜换将,把赵括变帅的目的是尽快与秦军决战。廉颇在战争前期屡败屡战,但转为守势时,赵军又不擅长“坚壁”。 

赵军从赵武灵王时代开始就建立了善于积极进攻的强大骑兵,但在防守和山区作战的重装步兵建设方面落后于秦国,因此军心士气低落。

所以说,赵括不得不出战。既然不得不出战,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对手。而此时赵括还以为自己的对手是王齕,丝毫不知道秦军已经换战神白起为主帅了。

如果早知道对手是白起估计也不会贸然进攻。白起,被称为战神,战国四大名将,我们看看他的战绩,公园前294年伊阙之战,白起只有韩魏联军的一半兵力,斩首韩魏联军24万,以少胜多,大获全胜,这也是白起的成名战。

公元前292年发兵攻魏,一举夺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公元前291年与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公元前286年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

公元前281年伐楚,胜。公元前280年伐楚,又胜。

等等等等,白起指挥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

而赵括这是他第一次作为统帅指挥作战。这一场战争赵括很难打赢。战争的具体过程我就不详细讲了。

秦:55万,赵:45万,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赵括被围困搏斗四十余日最终未能挽回局势最终中箭身亡。史记上记载秦军大胜,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其实这个并不准确。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导师张箭在一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长平之战赵降卒被秦坑杀数

赵降卒被秦坑杀数最多20万。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在知网上下载观看,不过这篇论文阅读和下载都是收费的。

由此可以看出,赵军战死约二十五万,秦军战死约是二十七万,去掉前期廉颇在前期战争中消灭的伍万秦军,秦军战死22万,所以这场战争还是很惨烈的,赵括困决之时斗志未失,亲率全军突围,事实上也造成了秦军的重大伤亡,白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赵括能和白起打到这个地步还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这场战争赵国兵败赵括是有一部分责任的,确实是赵括中了白起的计策最终兵败。但是如果说他只会纸上谈兵倒是有失偏颇。

其实从赵括之前参加过的战役也可以看出赵括还是颇有才能的。

公元前280年, 赵括随父亲攻打齐国, 用释放俘虏、往城里抛粮食的办法, 在一个月之内, 拿下由最擅长守城的墨家弟子把守的麦丘城;公元前270年, 赵括向父亲献策, 用暗中挑拨的办法, 击溃从韩国借道的秦军。

武器大讲堂g
高能答主

2023-07-06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1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长平之战的兵败赵括应该付多大的责任

白起作为秦国的主将,战功赫赫,声名远播,但他并非没有弱点。据记载,白起对智谋稍显乏力,更擅长的是军事战略和战术。赵括或许看准了这一点,认为自己能够以智谋获胜,于是决定与白起进行一场决战。

值得一提的是,赵括在战前也做了一些准备。据《史记》记载,赵括派人暗中探听了白起的军队,并通过一系列的情报搜集,了解了秦军的实力和布防情况。他利用这些情报,通过佯装败退,吸引了白起的注意力,并在关键时刻发动了突袭,成功地将秦军杀进了坑里。

这场战斗中,赵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和战略眼光,成功地扭转了赵国的颓势。虽然赵国最终战胜了秦国,但是这种胜利是建立在赵括充分准备和精确计算的基础之上的。

总的来说,长平之战的胜利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了赵括的冷静思考和精心筹划,最终取得的。他的出奇制胜让千古名将白起也不得不佩服,可见赵括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不容小觑。当然,这场战斗的同时也牺牲了大量的赵国士兵,给赵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场战斗的胜利为赵国扭转了战局,为后来的抵抗和反击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长平之战的胜利不应让赵括背负起背叛的罪名。在战争中,决策和战略都是需要冷静考虑和权衡利弊的。尽管赵括的战略有一定的冒险性,但是他的决策是建立在对赵国存亡的担忧和对敌情的深入分析之上的。他敢于冒险,敢于出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是赵国在危难时刻需要的勇气和智慧。他在长平之战中选择了主动出击,实际上是出于三个方面的"无奈"。首先,赵军面临粮荒和后勤供应中断,必须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不主动出击就等于是走上了死路。

赵军最高指挥官赵王为了与秦军决战,加紧了准备工作,甚至不惜更换将领。他希望赵括能够迅速与秦军决战,所以将赵括提升为主帅。廉颇在战争初期屡次失败,但一旦转为守势,赵军并不擅长坚守阵地。

赵国自赵武灵王时代就建立了善于积极进攻的强大骑兵部队,但在防守和山地作战方面相对落后于秦国,导致军心士气低落。因此,赵括别无选择,必须出战。既然不得不出战,那就来看看他的对手。然而赵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已经不是王齕,而是秦军的战神白起。

如果他早知道对手是白起,可能也不会轻率进攻。白起被誉为战神,是战国时期四位著名将领之一。让我们看看他的战绩,公元前294年的衣阙之战中,白起凭借半数兵力击败了韩魏联军,斩首24万敌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这也是白起成名的一战。

公元前292年,他进攻魏国,一举夺取了61座城池。公元前291年,他与司马错合力攻占了垣城。公元前286年,他攻打赵国并夺取了光狼城。公元前281年,他征服楚国,取得胜利。公元前280年再次征伐楚国,又一次胜利。

白起指挥了七十多次战役,没有一次败绩。而这是赵括作为统帅第一次指挥作战。在这场战争中,赵括很难取得胜利。具体战争过程就不详述了。秦军有55万,赵军有45万,秦军的伤亡超过一半,国内空虚。赵括被围困搏斗了四十多天,最终未能扭转局势,最终中箭身亡。史记记载秦军大获全胜,白起坑杀了赵军四十万,但这个数字并不准确。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张箭在一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长平之战中,秦军坑杀的赵降卒约为20万人。由此可见,赵军战死约为25万人,秦军战死约为27万人,除去廉颇在前期战斗中消灭的5万秦军,实际秦军的伤亡为22万人,所以这场战争仍然非常激烈,赵括突围之时斗志未失,亲率全军,造成了秦军重大伤亡,白起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括能够与白起打到这一步实在是相当了不起的。当然,这场战争中赵国兵败,赵括也有一定责任,确实中了白起的计策而最终失败。但如果说他只懂得纸上谈兵,那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从赵括之前参与的战役中也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有才能的。公元前280年,赵括跟随父亲攻打齐国,利用释放俘虏和往城内抛粮食的策略,在一个月内攻下了由擅长守城的墨家弟子守卫的麦丘城。公元前270年,赵括向父亲献策,利用挑拨离间的方法,成功击溃了从韩国借道而来的秦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