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M39多用途装甲车
二战美国M39多用途装甲车
二战期间,美军在1943年服役了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这种带有旋转炮塔且机动性超强的履带车辆并没有达到设计预期,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装甲防护太弱,20毫米口径的机炮就足以洞穿,到了1944年秋季,美国停止生产M18,并且对很多M18底盘进行改装,制成了M39多用途装甲车。
M39多用途装甲车
M39最初是打算用来作为M5反坦克炮的牵引车,或许是因为M5的服役出现了问题,M39最终发展成了多用途车,可以担任火炮牵引、运兵、救护、物资运输、侦察、指挥等多种任务。
M39多用途装甲车
相关改动并不难,设计师直接取消了M18的炮塔和车体内不必要的设备,扩大了原来安装炮塔的窗口,再将四面的防护装甲适当升高,这就形成了一个顶部开放式的舱室,正面安装了一座.50机枪的枪座,让车辆拥有基本的自卫火力。
M39多用途装甲车
因为底盘本身的结构限制,M39其实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人员或者货物只能通过顶部出入,因为车体两侧是履带无法安装舱门,而车体前部是驾驶室、后部是发动机舱,也根本没办法安装舱门,这种结构限制了运输效率,人员上下车不方便,不利于装卸一些较为笨重、尺寸较大的货物,M39经常被用作榴弹炮的弹药运输车,虽然车身装甲能起到比汽车更好的防护,但是士兵在卸货的时候确实会增加工作量。
M39多用途装甲车
在装甲防护方面,M39基本保留了M18的车体防御力,装甲厚度在4.8~12.7毫米之间,和轻型装甲车差不多,不过它的顶部开放式结构为人所诟病,它的后继车型特意安装了顶部装甲。
M39多用途装甲车
M39只参与了二战后期的一些欧洲行动,它在那里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重要,几年后的朝鲜战争中也有它的身影,它在那里担任各种繁杂的任务,例如为M41自行火炮运输炮弹,为一些偏远的哨所运输物资补给等。
M39多用途装甲车
在临津江的战斗中,我志愿军曾与M39多用途装甲车交手,当时一个美军炮兵营为一个韩军步兵师提供炮火支援,打着打着附近的友军就撤走了,该营也紧急撤离,装备了重机枪的M39与我志愿军交火,被击毁两辆。
除了美军之外,美国在1956年还向西德提供了100辆,有意思的是西德好像不太领情,与当时的美军一样,两国都在1960年左右用新装备替换了它。
M39多用途装甲车
M39多用途装甲车重约15吨,车长5.28米,宽2.87米,高2.03米,车组3人,可运输8名士兵,武器为一挺12.7毫米机枪,备弹900发,最大行驶度8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160千米,建造数量64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