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栓塞的康复治疗!
您好,爸爸57岁,有几天说手脚嘴麻为重视,直到有天突然摔倒在地,手脚行动明显不灵活说话不清楚,之后立刻去医院。至今以一周了,可以行走,我想请教大夫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完全回...
您好,爸爸57岁,有几天说手脚嘴麻为重视,直到有天突然摔倒在地,手脚行动明显不灵活说话不清楚,之后立刻去医院。至今以一周了,可以行走,我想请教大夫用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完全回复曾健康的样子?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因人而异,你可以参考下面的
如果已经造成堵塞,那么没有很好去除根.这个病很容易复发.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预防再犯.心脑血管疾病是至残,死亡率极高的慢性疾病.你可以从饮食上去调节,并且是不花钱的,效率很高的方法.
平时多吃黑色植物,比如说蘑耳,黑豆黑米,海带紫菜等.切记不要吃猪肉,羊肉,牛肉,鸡肉,应多吃 鱼肉 并且是做菜时不能多放油,尤其是动物油.平时可多喝绿茶.注意天气的变化,忽热忽冷易引发此类病.
脑血管病都有哪些名称?
脑血管病名称很多。如有一个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去省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脑卒中,后又到北京就诊,却又诊断为中风,但他们开的药物却大致相同,病人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都是一个病。那么,脑血管病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称呢?这是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而目前有些医生称此病为“卒中”。也是说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所以有些医生把这类病称为“卒中”。另外,这种病由于它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一些提法,尽管临床上还都常用,但都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提法,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性质。随着CT和磁共振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血管病的性质、部位、大小,通过影像技术,在短时间内即可较确切的反映出来,相信今后脑血管病的名称,也将会趋向合理与确切。
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的预防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作者: 杜红坚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病,首先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应注意下述问题: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 2适当运动;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
2.心脏病 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脑血管是一个体系,当心脏功能减弱时,由于心脏输出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但应供给劳动所必须的营养,应做到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平衡,防止偏食;②适当运动,运动疗法只适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并应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死的形成。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预防高脂血症同样重要。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①合理饮食,多吃能降低血脂的食物;②应用降血脂的药物;③作些适当的运动。
6.吸烟和酗酒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且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脑血管病发病率成正比。酗酒对脑血管肯定有害,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因此提倡禁吸烟,少饮酒。
7.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是十分必要的。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口服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8.要警惕脑血管病再发 除了控制前面的危险因素外,患者本人应努力做到:①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 ②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③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④克服不良的嗜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脑血管病急性期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
据报道,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的脑血管病人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脑出血和7 1%的脑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正常血压者的4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收缩压>150mmHg(19.4kPa)者,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张压>90mmHg(12.0kPa)者,是舒张压≤90mmHg者的19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有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根据病情选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血压低为什么也会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能导致脑血管病,已为人们所普遍掌握的常识,但对低血压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并不少见。
临床研究证明,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给血管带来损害。血压过高,脑血管充血,血管内压力显著升高,当超过血管所能耐受的程度时,就会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而血压过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扩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血流缓慢,易于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血压并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睡前还是好好的,但当次日清晨醒来时,却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和失语。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流缓慢,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发生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低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仍有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故应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如何?
所谓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时血液中含胆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如果血液检验数值超过了这一标准限值,即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也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只要真正认识了脂肪的生物特性,就不难找出答案。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成为脂蛋白。与α蛋白结合称为 α脂蛋白;与β蛋白结合在一起,称为β脂蛋白,因此,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种。前两种脂蛋白粒子小,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中浸润沉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少,能将肝脏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到肝内,起到清除动脉血管内胆固醇的作用,这样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浓度,不但不引起动脉硬化,反而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脑梗塞的易发因素。糖尿病和长期吸烟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现象。
以上现象提示人们,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胆固醇太低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高胆固醇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祸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公认,但胆固醇太低是否与脑血管病有关系,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实际上,低胆固醇也会引起脑出血。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及其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起重要作用。若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弱。加之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极易破裂出血。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造成低胆固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不良,包括长期素食、偏食,使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其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所致的恶病质以及肺结核等,使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及消耗增多。第三种情况,见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损害,脂蛋白合成显著减少,使总胆固醇降低。此外,还与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及各种感染疾病有关。
由此可见,保持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观点和措施,如贪吃或过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对低胆固醇血症应积极进行治疗。
心脏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经心电图证实,右心室肥厚的病人,发生脑梗塞者比无此病者高9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病,都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发生脑血栓形成。
据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约占40%~90%,而且容易复发,两年内复发者占30%,6年内复发者占5%。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脏壁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阻塞了较细的脑血管,也容易发生脑栓塞。
心房纤颤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大。这种病人血液瘀积于心房内,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即造成脑栓塞。而这种病人,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又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心脏缺血、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相对不足,造成脑缺氧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脑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则是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脑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滞,容易血栓形成,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心脏病易引起脑血管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10%~30%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有人报道,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浆脂蛋白浓度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均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总之,糖尿病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癌症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癌症能引起脑血管病吗?答复是肯定的。据1970~1981年3426例癌症尸检报告,有500例脑血管病,占14%,其中255例有临床症状,占总尸检例数的7.4%,可见,癌症也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癌症所致的脑血管病以脑梗塞居多,占54.1%,脑出血次之,占45.8%。
癌症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栓塞多由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引起。腺癌,特别是肺及胃肠道的腺癌易合并心内膜炎,使心脏形成血栓性赘生物,脱落后如阻塞了脑血管就形成脑栓塞。而较大的肿瘤碎片直接进入脑动脉者比较少见。但也确实有癌栓子进入脑血管,引起的癌性脑栓塞。临床上较小的瘤栓子所致的脑栓塞,主要表现为癫痫及可逆性脑缺血性发作。
癌症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1)癌肿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粘度增高。(2)因化疗、消耗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产生感染性血管炎。在此基础上易继续血栓形成。(3)晚期癌症患者,因极度衰竭和脱水,血液粘度增高,也易引起血栓形成。
脑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转移样脑肿瘤多见,原发性脑肿瘤次之。转移性脑肿瘤主要经血源、种植及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而来。多由肺癌、胃癌及绒毛膜上皮癌等所致;而原发性脑肿瘤所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则以脑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
脑瘤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肿瘤向周围生长,浸蚀和(或)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坏死。(2)肿瘤中心部位坏死,或发生新生血管破裂以及瘤细胞浸润血管,使其破裂出血。(3)因肿瘤的骨髓浸润和化疗的副作用等,使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的凝血、止血功能无法进行。如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据报道,在白血病中,脑血管病(脑出血)的发生率占15 2%。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常表现为颅内血肿。其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白细胞积聚和脑实质白细胞结节有关。白细胞结节浸润血管,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血粘度增高及缺氧,也是使小血管扩张破裂,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
总之,肿瘤也可引起脑血管病。有些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前,就有脑血管病表现,所以对那些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病人,应想到有癌肿性卒中的可能。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这是许多肥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肥胖呢?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计算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公分)减去105,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65公分,他的标准体重为165-105=60公斤。
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肥胖程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5%~34%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5%~49%为中度,超过标准体重59%以上者为重度。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死亡率是一般人的1.86 倍。为什么肥胖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有人研究报道,肥胖病人容易引起糖代谢失常,发生糖尿病。其机制是肥胖病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会造成饥饿感,使人的进食量增加,肥胖程度加重,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更加严重,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小动脉玻璃样变,引起高血压而导致脑血管病。
肥胖引起的另一个常见病是冠心病。由于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使心脏负担加重。而堆积在心脏表面的脂肪,又影响心脏搏动,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之血脂增高等诸因素形成冠心病。
肥胖还容易引起高血压。有资料证明,身体愈胖,愈易患高血压。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体重指数均与血压升高成正比,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血管病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肥胖的发生。
如果已经造成堵塞,那么没有很好去除根.这个病很容易复发.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预防再犯.心脑血管疾病是至残,死亡率极高的慢性疾病.你可以从饮食上去调节,并且是不花钱的,效率很高的方法.
平时多吃黑色植物,比如说蘑耳,黑豆黑米,海带紫菜等.切记不要吃猪肉,羊肉,牛肉,鸡肉,应多吃 鱼肉 并且是做菜时不能多放油,尤其是动物油.平时可多喝绿茶.注意天气的变化,忽热忽冷易引发此类病.
脑血管病都有哪些名称?
脑血管病名称很多。如有一个病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去省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脑卒中,后又到北京就诊,却又诊断为中风,但他们开的药物却大致相同,病人糊涂了,我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其实,他们诊断的都是一个病。那么,脑血管病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称呢?这是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而目前有些医生称此病为“卒中”。也是说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所以有些医生把这类病称为“卒中”。另外,这种病由于它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一些提法,尽管临床上还都常用,但都是一种过渡时期的提法,不能真正反映疾病的性质。随着CT和磁共振等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血管病的性质、部位、大小,通过影像技术,在短时间内即可较确切的反映出来,相信今后脑血管病的名称,也将会趋向合理与确切。
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的预防 医药科普杂志《求医问药-开卷有益》作者: 杜红坚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病,首先要控制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 高血压早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性的增加呈线性关系。而早期治疗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应定期体检了解有无高血压,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如果患了高血压,应注意下述问题:1限制食盐,饮食宜清淡; 2适当运动; 3坚持药物治疗,不间断。
2.心脏病 包括各种心脏病。心—脑血管是一个体系,当心脏功能减弱时,由于心脏输出量和循环血量减少,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因此,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3.糖尿病 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发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但应供给劳动所必须的营养,应做到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平衡,防止偏食;②适当运动,运动疗法只适于糖尿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并应与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密切配合。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因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言语、运动、感觉障碍,这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病的先兆。如果在此期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可防止脑梗死的形成。
5.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预防高脂血症同样重要。一般提倡综合治疗,包括:①合理饮食,多吃能降低血脂的食物;②应用降血脂的药物;③作些适当的运动。
6.吸烟和酗酒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脑血管病发病率高,且每日吸烟量和吸烟持续时间长短也与脑血管病发病率成正比。酗酒对脑血管肯定有害,但少量饮酒可能有一定益处。因此提倡禁吸烟,少饮酒。
7.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是十分必要的。而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口服可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
8.要警惕脑血管病再发 除了控制前面的危险因素外,患者本人应努力做到:①加强日常生活的锻炼; ②以清淡、低胆固醇的食物为宜;③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④克服不良的嗜好。
此外,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如情绪不佳(生气、激动)、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总之,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定会显著下降。
脑血管病急性期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此外,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有资料表明,脑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据报道,脑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亦较重。
(7)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
据报道,美国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的脑血管病人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脑出血和7 1%的脑血栓形成都有高血压病史,而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是正常血压者的4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都很大。收缩压>150mmHg(19.4kPa)者,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50mmHg者的28.8倍。而舒张压>90mmHg(12.0kPa)者,是舒张压≤90mmHg者的19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加速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可使这种已经变硬脆弱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
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的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有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具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根据病情选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
血压低为什么也会引起脑血管病?
高血压能导致脑血管病,已为人们所普遍掌握的常识,但对低血压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低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病并不少见。
临床研究证明,过高的血压和过低的血压都会给血管带来损害。血压过高,脑血管充血,血管内压力显著升高,当超过血管所能耐受的程度时,就会破裂出血而发生脑出血。而血压过低,不能使血管正常扩张,血液循环量减少,脑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梗塞。另外,血管压力过低,管腔相对狭窄,血流缓慢,易于血小板聚集,血粘度增高,而发生脑血栓形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人血压并不高,也没有高血压病史,睡前还是好好的,但当次日清晨醒来时,却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偏瘫和失语。这是怎么回事呢?主要是因为夜间血压较白天更低,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及纤维蛋白,容易沉积,血流缓慢,易出现脑供血不足,以致造成血管阻塞,而发生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低血压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仍有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故应调节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如何?
所谓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于正常而言。正常人空腹时血液中含胆固醇3.1~5.7mmoL/L,甘油三脂0.56~1.7mmoL/L。如果血液检验数值超过了这一标准限值,即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尚有争议。一般认为血脂增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也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只要真正认识了脂肪的生物特性,就不难找出答案。
血脂在血液中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血中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成为脂蛋白。与α蛋白结合称为 α脂蛋白;与β蛋白结合在一起,称为β脂蛋白,因此,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按粒子大小,分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三种。前两种脂蛋白粒子小,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高,容易在动脉内膜中浸润沉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动脉硬化。它的含量越高,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重。相反,高密度脂蛋白粒子大,含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较少,能将肝脏外组织中的胆固醇运到肝内,起到清除动脉血管内胆固醇的作用,这样就能降低血液中脂肪的浓度,不但不引起动脉硬化,反而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脑梗塞的易发因素。糖尿病和长期吸烟的人,就常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现象。
以上现象提示人们,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胆固醇太低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高胆固醇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祸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公认,但胆固醇太低是否与脑血管病有关系,不少人并不十分清楚,实际上,低胆固醇也会引起脑出血。
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及其膜的组成,并对维持和营养细胞膜起重要作用。若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弱。加之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支持,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较低,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极易破裂出血。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激素的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性激素及雌性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造成低胆固醇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不良,包括长期素食、偏食,使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其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所致的恶病质以及肺结核等,使体内蛋白质合成障碍及消耗增多。第三种情况,见于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由于肝细胞损害,脂蛋白合成显著减少,使总胆固醇降低。此外,还与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病及各种感染疾病有关。
由此可见,保持血中胆固醇水平的平衡状态非常重要,任何片面的观点和措施,如贪吃或过分忌口都是不可取的。对低胆固醇血症应积极进行治疗。
心脏病患者为什么易发生脑血管病?
有人指出,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经心电图证实,右心室肥厚的病人,发生脑梗塞者比无此病者高9倍。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等心脏病,都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由心脏病引起脑血管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心脏自身的病变,或心脏瓣膜、心室壁及心室腔内的栓子,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造成脑栓塞;二是由于严重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脑灌注不足,脑部缺血,发生脑血栓形成。
据报道,风湿性心脏病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约占40%~90%,而且容易复发,两年内复发者占30%,6年内复发者占5%。这是因为心脏赘生物反复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了脑部血管引起的。此外,亚急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病等,心脏壁上的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大脑,阻塞了较细的脑血管,也容易发生脑栓塞。
心房纤颤病人,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也很大。这种病人血液瘀积于心房内,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即造成脑栓塞。而这种病人,由于脑血流量减少,又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冠心病引起脑血管病的病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心脏缺血、心脏输出量减少,脑部血液相对不足,造成脑缺氧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形成脑血栓。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脑血管病,则是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脑灌注量降低,血液瘀滞,容易血栓形成,而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之,心脏病易引起脑血管病不容忽视,应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10%~30%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有人报道,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浆脂蛋白浓度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均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总之,糖尿病是发生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癌症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癌症能引起脑血管病吗?答复是肯定的。据1970~1981年3426例癌症尸检报告,有500例脑血管病,占14%,其中255例有临床症状,占总尸检例数的7.4%,可见,癌症也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癌症所致的脑血管病以脑梗塞居多,占54.1%,脑出血次之,占45.8%。
癌症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栓塞多由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引起。腺癌,特别是肺及胃肠道的腺癌易合并心内膜炎,使心脏形成血栓性赘生物,脱落后如阻塞了脑血管就形成脑栓塞。而较大的肿瘤碎片直接进入脑动脉者比较少见。但也确实有癌栓子进入脑血管,引起的癌性脑栓塞。临床上较小的瘤栓子所致的脑栓塞,主要表现为癫痫及可逆性脑缺血性发作。
癌症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1)癌肿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及血液粘度增高。(2)因化疗、消耗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产生感染性血管炎。在此基础上易继续血栓形成。(3)晚期癌症患者,因极度衰竭和脱水,血液粘度增高,也易引起血栓形成。
脑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转移样脑肿瘤多见,原发性脑肿瘤次之。转移性脑肿瘤主要经血源、种植及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而来。多由肺癌、胃癌及绒毛膜上皮癌等所致;而原发性脑肿瘤所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则以脑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
脑瘤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肿瘤向周围生长,浸蚀和(或)邻近脑组织,使之发生坏死。(2)肿瘤中心部位坏死,或发生新生血管破裂以及瘤细胞浸润血管,使其破裂出血。(3)因肿瘤的骨髓浸润和化疗的副作用等,使骨髓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正常的凝血、止血功能无法进行。如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据报道,在白血病中,脑血管病(脑出血)的发生率占15 2%。白血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常表现为颅内血肿。其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白细胞积聚和脑实质白细胞结节有关。白细胞结节浸润血管,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血粘度增高及缺氧,也是使小血管扩张破裂,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
总之,肿瘤也可引起脑血管病。有些在没有发现原发病灶前,就有脑血管病表现,所以对那些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病人,应想到有癌肿性卒中的可能。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
肥胖是否会引起脑血管病,这是许多肥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肥胖呢?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计算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标准体重(公斤)等于身高(公分)减去105,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65公分,他的标准体重为165-105=60公斤。
肥胖按其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肥胖程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5%~34%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5%~49%为中度,超过标准体重59%以上者为重度。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死亡率是一般人的1.86 倍。为什么肥胖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有人研究报道,肥胖病人容易引起糖代谢失常,发生糖尿病。其机制是肥胖病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相对不足,会造成饥饿感,使人的进食量增加,肥胖程度加重,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相对不足更加严重,这一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发生糖尿病。糖尿病可使小动脉玻璃样变,引起高血压而导致脑血管病。
肥胖引起的另一个常见病是冠心病。由于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使心脏负担加重。而堆积在心脏表面的脂肪,又影响心脏搏动,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加之血脂增高等诸因素形成冠心病。
肥胖还容易引起高血压。有资料证明,身体愈胖,愈易患高血压。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体重指数均与血压升高成正比,而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血管病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肥胖的发生。
展开全部
脑栓塞最重要的是早期的治疗,目前已有1周,进入了康复期,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改善脑循环的药物(静脉以及口服)、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会引起脑栓塞的疾病、高压氧以及针灸等康复治疗,能否恢复到以前的样子那很难说,能提供头颅MR等片子看看会有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治疗原则脑栓塞的治疗除治疗脑部病变外,要同时治疗脑栓塞的原发疾病。对心源性脑栓塞者静脉点滴速度应注意心脏承受能力。对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应积极抗炎治疗。二、常规治疗对心源性栓塞及伴有房颤患者发病后应绝对卧床至少4~6周,以防止栓子再次脱落。药物治疗基本和脑血栓形成相同,如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钙离子拮抗剂等。但如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出血性梗塞者应禁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后者的治疗同脑出血。如确定栓子来源为颅外颈动脉内膜血栓斑块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预防脑栓塞的复发。预后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多死于严重脑水肿、脑疝、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如栓子来源未消除则容易复发,病死率较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来说几点,以供你参考:
1。你爸爸的疾病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这须要头颅CT来确定,因两者的治疗方式完全是相反的。
2。现今病程已一周,说明已渡过危险期了,且他能走路,这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3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主要看病变的具体位置及其它诸多因素和以后功能康复煅练了。
最后,祝你老爸早日康复!
1。你爸爸的疾病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这须要头颅CT来确定,因两者的治疗方式完全是相反的。
2。现今病程已一周,说明已渡过危险期了,且他能走路,这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3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主要看病变的具体位置及其它诸多因素和以后功能康复煅练了。
最后,祝你老爸早日康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