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句

有谁知道文言文名句的?至少五个!... 有谁知道文言文名句的?至少五个! 展开
 我来答
完满且清爽丶焰火0g
2006-05-13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一、 爱国爱民篇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对酒>>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二、 壮志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不第后赋菊>>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三、 道德品行篇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学而>>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以你之姓y
2020-05-01 · TA获得超过59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释义:平坦而又近,那游泳的人很多;危险远去,那么来的少。而时代的奇特、怪异,不寻常的观察,常在险远,但人们很少到这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2、孟子《鱼我所欲也》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释义:与苍茫的青山、浩渺的夕阳相比,人生的荣辱得失或许也是转瞬成空。如果可以,不妨活得稍微潇洒一些。

3、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

4、佚名《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释义:山上有林木,林木有枝,心喜欢你啊你不知道。

5、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扯淡日勺嗳清
高粉答主

2020-04-29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0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在追求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留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就算是人多势众,如果不能齐心合力,那么他们的主帅可以被夺而取之;就算是一个人微言轻、势单力薄的普通人,如果能够谨守他的志向,那么他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就是孔夫子说的,独立的人格、气节、风骨。

4、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不知勉励了多少穷苦大众和达官贵人,使他们在困苦途穷的时候给自己爱莫能助的良心找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安慰;使他们在富贵通达的时候,多了以慈悲为怀之心,以袖手旁观为耻之思想。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endosa323
2006-05-13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1万
展开全部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法言.吾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荀子》
尔无我诈,我无尔虞。《左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六代代》
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庄子》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晋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春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容斋续笔》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晋书》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左传》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
祸兮福气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游记》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史记》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a6d3e3b3
2006-05-13 · TA获得超过27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 ①[永]同“咏”。 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①[辅]面颊。 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最早见《尚书•君陈篇》。 ①[黍(shǔ)]黍子,黏黄米。 ②[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 ③[馨(xīn) ]芳香。 ④[明德]美德。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①(眚(shě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①[文]文采。 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