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上学期期中(数学 语文 物理)
谁能帮我总结点重点啊我学习拉下很多了我想补回来谁能帮我总结点重点,谢谢了。就前两章的就行...可以在追加分北京版的数学就是二次根式和实数分式。物理是密度和质量机械运动。...
谁能帮我总结点重点啊 我学习拉下很多了 我想补回来 谁能帮我总结点重点,谢谢了。 就前两章的就行...可以在追加分 北京版的
数学就是二次根式和实数 分式。
物理是密度和质量 机械运动。 展开
数学就是二次根式和实数 分式。
物理是密度和质量 机械运动。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二物理(上) 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km/s,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人马α星(又叫做“比邻星”)从半人马α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2年,则半人马α星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_ 光年。
2、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相同。若以后面的车为参照物,则前面车上的乘客是___________ 的,路边的树是___________ 的。
3、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火车的速度一般是120__________;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5、单位换算:72km/h= ___________m/s
6、从月球上取一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拿回到地球,这个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物重是____________。(g取9.8N/kg)
7、一束光从某透明物质射到空气,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6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反射角为_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0、运动员举杠铃,运动员对杠铃有向上的举力,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11、重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
12、滚珠轴承是机器上不可缺少的部件,它可以变___________ 摩擦为___________ 摩擦。
13、有两匹马一起用力水平向东拉车,一匹马用力大小为280N,另一匹马用力大小为260N,则车受到拉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 N,合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 。
14、如图所示,一个重30N的木块A被压在墙面上静止,压力F的 大小为8N,则A受到墙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 N,方向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 )
A、每秒10米 B、10米每秒 C、10每秒米 D、10米秒
3、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时,甲到终点时,乙还在离终点10米处,现让甲的起跑线后退10米,各人以原来的速度再进行比赛,则先到达终点的是(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无法比较
8、“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9、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 )
A、A点 B、B点
C、C点 D、E点
10、g=9.8N/kg,所表示的意思是( )
1kg就是9.8N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它的质量的9.8倍
质量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9.8 D、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11、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
A、我们将无法走路,脚与地面间要打滑 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
C、传送带将可以更快速地传递货物 D、沿铁轨方向的微风能吹动火车
1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物体始终静止 B、锯条变扁 C、汽车从静止起动 D、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
13、用磁铁吸引大头针时,大头针对磁铁( )
A、没有力的作用,因大头针只是被磁铁吸引,而不是大头针吸引磁铁
B、没有力的作用,因大头针不是磁铁,不能吸引别的物体
C、没有力的作用,因大头针很细
D、有力的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吸引大头针,大头针也吸引磁铁。
14、炮弹被射出后继续运动是由于( )
A、火药的推动力 B、炮弹所受到的推力大于空气的阻力
C、炮弹具有惯性 D、炮弹受到的惯性大于空气的阻力
15、起重机臂下吊一个重为5×104N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T为( )
A、重物静止时,T= 0N B、重物匀速上升时,T>5×104 N
C、重物匀速下降时,T<5×104 N D、以上三种情况下,T都等于5×104 N
三、作图题(8分)
1、如下图甲所示,重30牛的物体A,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图示
2、如下图乙所示某物体B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到 _______个力的作用,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这些力。
3、如图丙所示,已知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虚象,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甲 乙 丙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根据下图所示,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AB段的时间(s) 在AB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BC段的时间(s) 在BC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AC段的时间(s) 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4、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工具,用指针未对准零刻度线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前要先 _______,测量时要使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是研究弹簧测力计刻度的白纸条,“0”线是不加力时指针指的位置,图中指针所指的位置,所加的力是1.5牛,则纸条上每一格,代表的力的大小是____牛。
五、计算题(共8分)
2、A、B两辆自行车,在一条平直公路同向匀速前进,A车在5min内行驶1800m,B车在0.5h内行驶9km。B车经途中某路标的时间比A早2min,问A车追上B车时离该路标多远?(5分)
六、应用题(5分)
2、如图所示A、B是相同的梯形物体,各图中它们都在同样的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F2> F1> F4> F3 B、 F2> F1= F4> F3 C、F2> F4> F1> F3 D、F2> F3> F4> F1
初二物理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3.0×105 2、静止 运动 3、km/h mg 4、10 m/s 15m/s
5、20 2.7 6、2kg 19.6N 7、2.5×103 8、500 650
9、30° 60° 10、杠铃 运动员 1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竖直向下
12、滑动 滚动 13、540 水平向东 14、30 竖直向上
二、1、B 2、B 3、A 4、C 5、D 6、C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C 15、D
三、作图题
1、 2、 2个力 3、
四、
通过AB段的时间(s) 在AB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BC段的时间(s) 在BC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AC段的时间(s) 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2 0.5 1 1 3 0.67
1、刻度尺 秒表
2、(1)游码 平衡螺母 (2)测量范围 (3)镊子
3、(1)盐水 量筒 烧杯 (2)a、c、e、b (3)
4、校零 在一条直线上 0.5
五、1、已知:m=15g,V=V3-V2=105mL-80mL=25mL=25cm3
求:ρ
解:
2、已知:tA=5min=300S,SA=1800m,tB=0.5h,SB=9km △t=2min=120S
求:A追上B时距离路标S
解:
A经路标时领先A距离:△S=vB△t=5m/s×120s=600m
A追上B所用时间:t= =600s
A运动的路程,S=vAt=6m/s×600S=3600m
即为A追上B时距离路标的距离
六、1、10 4 5 2、B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km/s,在银河系中,最邻近太阳的恒星是半人马α星(又叫做“比邻星”)从半人马α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2年,则半人马α星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_ 光年。
2、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相同。若以后面的车为参照物,则前面车上的乘客是___________ 的,路边的树是___________ 的。
3、给下列数字填上适当的单位:火车的速度一般是120__________;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5、单位换算:72km/h= ___________m/s
6、从月球上取一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拿回到地球,这个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物重是____________。(g取9.8N/kg)
7、一束光从某透明物质射到空气,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6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50°,反射角为_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0、运动员举杠铃,运动员对杠铃有向上的举力,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11、重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
12、滚珠轴承是机器上不可缺少的部件,它可以变___________ 摩擦为___________ 摩擦。
13、有两匹马一起用力水平向东拉车,一匹马用力大小为280N,另一匹马用力大小为260N,则车受到拉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 N,合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 。
14、如图所示,一个重30N的木块A被压在墙面上静止,压力F的 大小为8N,则A受到墙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 N,方向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 )
A、每秒10米 B、10米每秒 C、10每秒米 D、10米秒
3、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时,甲到终点时,乙还在离终点10米处,现让甲的起跑线后退10米,各人以原来的速度再进行比赛,则先到达终点的是( )
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 C、同时到达 D、无法比较
8、“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9、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 )
A、A点 B、B点
C、C点 D、E点
10、g=9.8N/kg,所表示的意思是( )
1kg就是9.8N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它的质量的9.8倍
质量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9.8 D、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11、假设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下列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
A、我们将无法走路,脚与地面间要打滑 B、我们将无法写字,因为笔会从手中滑下来
C、传送带将可以更快速地传递货物 D、沿铁轨方向的微风能吹动火车
12、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
A、物体始终静止 B、锯条变扁 C、汽车从静止起动 D、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
13、用磁铁吸引大头针时,大头针对磁铁( )
A、没有力的作用,因大头针只是被磁铁吸引,而不是大头针吸引磁铁
B、没有力的作用,因大头针不是磁铁,不能吸引别的物体
C、没有力的作用,因大头针很细
D、有力的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吸引大头针,大头针也吸引磁铁。
14、炮弹被射出后继续运动是由于( )
A、火药的推动力 B、炮弹所受到的推力大于空气的阻力
C、炮弹具有惯性 D、炮弹受到的惯性大于空气的阻力
15、起重机臂下吊一个重为5×104N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T为( )
A、重物静止时,T= 0N B、重物匀速上升时,T>5×104 N
C、重物匀速下降时,T<5×104 N D、以上三种情况下,T都等于5×104 N
三、作图题(8分)
1、如下图甲所示,重30牛的物体A,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图示
2、如下图乙所示某物体B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到 _______个力的作用,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这些力。
3、如图丙所示,已知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虚象,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甲 乙 丙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根据下图所示,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AB段的时间(s) 在AB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BC段的时间(s) 在BC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AC段的时间(s) 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4、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工具,用指针未对准零刻度线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前要先 _______,测量时要使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 ______________。如右图所示是研究弹簧测力计刻度的白纸条,“0”线是不加力时指针指的位置,图中指针所指的位置,所加的力是1.5牛,则纸条上每一格,代表的力的大小是____牛。
五、计算题(共8分)
2、A、B两辆自行车,在一条平直公路同向匀速前进,A车在5min内行驶1800m,B车在0.5h内行驶9km。B车经途中某路标的时间比A早2min,问A车追上B车时离该路标多远?(5分)
六、应用题(5分)
2、如图所示A、B是相同的梯形物体,各图中它们都在同样的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F2> F1> F4> F3 B、 F2> F1= F4> F3 C、F2> F4> F1> F3 D、F2> F3> F4> F1
初二物理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3.0×105 2、静止 运动 3、km/h mg 4、10 m/s 15m/s
5、20 2.7 6、2kg 19.6N 7、2.5×103 8、500 650
9、30° 60° 10、杠铃 运动员 1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竖直向下
12、滑动 滚动 13、540 水平向东 14、30 竖直向上
二、1、B 2、B 3、A 4、C 5、D 6、C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C 15、D
三、作图题
1、 2、 2个力 3、
四、
通过AB段的时间(s) 在AB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BC段的时间(s) 在BC段的平均速度(m/s) 通过AC段的时间(s) 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2 0.5 1 1 3 0.67
1、刻度尺 秒表
2、(1)游码 平衡螺母 (2)测量范围 (3)镊子
3、(1)盐水 量筒 烧杯 (2)a、c、e、b (3)
4、校零 在一条直线上 0.5
五、1、已知:m=15g,V=V3-V2=105mL-80mL=25mL=25cm3
求:ρ
解:
2、已知:tA=5min=300S,SA=1800m,tB=0.5h,SB=9km △t=2min=120S
求:A追上B时距离路标S
解:
A经路标时领先A距离:△S=vB△t=5m/s×120s=600m
A追上B所用时间:t= =600s
A运动的路程,S=vAt=6m/s×600S=3600m
即为A追上B时距离路标的距离
六、1、10 4 5 2、B
展开全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颔(hàn)首低眉
B. 禁锢(g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广袤(mào)无垠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落弟 奥秘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C. 狼藉 咫尺 粗制滥造 沧海桑田
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
D. 侏儒 踌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
3. 默写下列诗句(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请将下面陆游《岳池农家》里的两句诗写在后面的空格内. (2分)
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5. 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内。(2分)
6. 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 请任选2个修改. (4分)
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②历时大约整整6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④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⑤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阅读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 分别回答问题. (10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
1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2分)
答:
1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题. (14分)
诗中有科学 (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4分)
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答:
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2分)
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2分)
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答:
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
答:
(三)文学名著名阅读(3分)
18. 请你写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
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对上述作品中哪一个方面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然后完成2024题. (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0.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2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内) (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颔(hàn)首低眉
B. 禁锢(g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广袤(mào)无垠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落弟 奥秘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C. 狼藉 咫尺 粗制滥造 沧海桑田
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
D. 侏儒 踌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
3. 默写下列诗句(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请将下面陆游《岳池农家》里的两句诗写在后面的空格内. (2分)
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5. 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内。(2分)
6. 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 请任选2个修改. (4分)
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②历时大约整整6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④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⑤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阅读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 分别回答问题. (10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
1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2分)
答:
1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题. (14分)
诗中有科学 (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4分)
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答:
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2分)
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2分)
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答:
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
答:
(三)文学名著名阅读(3分)
18. 请你写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
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对上述作品中哪一个方面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然后完成2024题. (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0.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2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内) (3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要气馁,我们都有同感.我语文还不错,我帮你总结语文吧!其实语文很简单,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做题复习巩固,要背的一定要努力背,多背对你有好处的....自己努力吧,希望你能进步,我祝福你.....我数学 和物理也不是很好,反正公式啊,要背的都装进脑子里吧,呵呵!我们一起努力吧!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dui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