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产权问题

现在公司新上马一个项目,是自己的一个亲戚在行业内的高手来做,请问他不占公司以后股份,我承诺研发期间给他工资,他现在成果还没出来找我要工资,合理吗?我该不该写,回答得好的每... 现在公司新上马一个项目,是自己的一个亲戚在行业内的高手来做,请问他不占公司以后股份,我承诺研发期间给他工资,他现在成果还没出来找我要工资,合理吗?我该不该写,回答得好的每人五十分。要中肯
当时谈的是给工资,并没有说清楚是成功后,还是研发期间,现在问题就在这 上面了,是成功后给呢,还是现在给?
展开
 我来答
Morecess
2008-10-23 · TA获得超过769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01万
展开全部
  技术产权在手,预付工资也应该!!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个定义包括三点意思: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称为精神的(智慧的)产出物。这种产出物(智力成果)也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
  (2)权利主体对智力成果为独占的、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3)权利人从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其利益主要是非经济的)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一共两部分。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下面只指出工业产权中的一些主要类型: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商标是产业活动中的一种识别标志,所以商标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产业活动中的秩序,与专利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不同。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商号权。即厂商名称权,是对自己已登记的商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种使用权。企业的商标权不能等同于个人的姓名权(人格权的一种)。
  此外,如原产地名称、专有技术、反不正当竞争等也规定在巴黎公约中,但原产地名称不是智力成果,专有技术和不正当竞争只能由反不当竞争法保护,一般不列入知识产权的范围。
  ■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版权。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著作权。在我国,著作权用在广义时,包括(狭义的)著作权、著作邻接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这是著作权人对著作物(作品)独占利用的排他的权利。狭义的著作权又分为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著作权法第10条)。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与专利权、商标权有时有交叉情形,这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特点。知识产权的特点
  (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
  (2)知识产权具备专有性的特点。
  (3)知识产权具备时间性的特点。
  (4)知识产权具备地域性的特点。
  (5)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
  ■专有性,即独占性或垄断性;除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这表明权利人独占或垄断的专有权利受严格保护,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过“强制许可”,“征用”等法律程序,才能变更权利人的专有权。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体物或无体物,所以既不能属于人格权也不属于财产权。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是一个完整的权利,只是作为权利内容的利益兼具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因此也不能把知识产权说成是两类权利的结合。例如说著作权是著作人身权(或著作人格权、或精神权利)与著作财产权的结合,是不对的。知识产权是一种内容较为复杂(多种权能),具经济的和非经济的两方面性质的权利。因而,知识产权应该与人格权、财产权并立而自成一类。
  ■地域性,即只在所确认和保护的地域内有效;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外,经一国法律所保护的某项权利只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所以知识产权既具有地域性,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国际性。
  ■时间性,即只在规定期限保护。即法律对各项权利的保护,都规定有一定的有效期 ,各国法律对保护期限的长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只有参加国际协定或进行国际申请时,才对某项权利有统一的保护期限。
  ■知识产权属于绝对权,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例如是对客体为直接支配的权利,可以使用、收益、处分以及为他种支配(但不发生占有问题);具有排他性;具有移转性(包括继承)等。
  ■知识产权在好几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识产权虽然是私权,虽然法律也承认其具有排他的独占性,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与社会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不宜为任何人长期独占,所以法律对知识产权规定了很多限制:
  △第一,从权利的发生说,法律为之规定了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条件以及公示的办法。例如专利权的发生须经申请、审查和批准,对授与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规定有各种条件(专利法第22条、第23条),对某些事项不授予专利权(专利法第25条)。著作权虽没有申请、审查、注册这些限制,但也有著作权法第3条、第5条的限制。
  △第二,在权利的存续期上,法律都有特别规定。这一点是知识产权与所有权大不同的。
  △第三,权利人负有一定的使用或实施的义务。法律规定有强制许可或强制实施许可制度。对著作权,法律并规定了合理使用制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知识产权

桥彦芝0iNde2
2008-10-22 · TA获得超过784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71万
展开全部
1.公司与他为何种关系应明确,可选择的有两种:

劳动合同关系一与其订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工资等待遇。

委托研发合同关系一与其订立委托研发技术〈产品〉的合同,可约定合同期间给予工资或其他待遇,也可约定研发成功再给予劳务报酬。

上述两种关系建立,均由双方协商一致即可,订立后双方依约履行。即合法即可,是否合理,依双方自愿。

2.建议考虑

依〈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此类事项关键为:研发成功后技术〈产品〉归谁所有? 故依笔者建议,可使你公司获得该技术〈产品〉的发明权。

研发期间待遇〈工资〉与发明权相比,是小事。

笔者给你答复,为最恰当适用法律且具操作性的。如问者诚信,笔者再进一步提供具体操作方式咨询,问者权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缕缕温暖阳光
2008-10-22 · 迎着阳光开放,拥抱太阳
缕缕温暖阳光
采纳数:19 获赞数:20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你承诺了研发期间要给他工资了,你给不给就是信誉问题。首先,研发期间不是说研发成果出来之后,这是要明白的,研发也需要成本。其次,你说关于这个技术产权为题,如果专利属于他的话,你想拥有,技术成熟后最好跟他商量买下,毕竟即使是你的亲戚,也难免以后的专利纷争。最后,如果他不是你的公司员工的话,等成果出来后,可以考虑给予大的奖励,不过研发期间你不想冒太大风险的话,给点补助就可以了。
不过要告诉你的是:如果成果对公司未来收益影响很大的话,最好给予关注与了解,要给他信心与动力,别是半途而废就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ba4d0513
2008-10-22 · TA获得超过3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研发期间,不是研发成功。现在他要工资是合理的,而且应该是你主动给,而不是他来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