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个农民,种了好几亩西瓜,正好丰收,就挑出来卖。牌子上写:“此西瓜出售。”一个秀才走过,说:‘此’字可去掉,只留‘西瓜出售’就可以了。农民以为这样是对的就这样做了,又一个秀才看见了,说:大家都看得见这是西瓜,为什么要‘西瓜’二字?于是农民就去掉了。后来,又一个秀才过来说:“西瓜是来卖的,难道不是卖的?‘出售’二字应该去掉。”农民很惊讶,于是就去掉了。正好旁边有一位老人,说:“五个字都可以去掉,但是必须写上价格。”于是农民点了点头改成了:每斤二文 。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xujie1996/blog/item/fe64fa10ae2fbafac2ce7957.html
展开全部
有一田父,植瓜数亩,遇丰收,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西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可去,但留‘西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西瓜,何用‘西瓜’二字?”田父亦去之。俄顷,又一秀才来,曰:“西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出售’二字应去!”田父愕然,遂依而去之。适旁有一老人,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价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子很小的时候,一天东边有一户人家杀猪。孟子不知道那一户人家为什么要杀猪,就问他的母亲。孟母没多想就说:“杀了猪给你吃肉呀。”刚说完,孟母就后悔了,她在心里数说着自己:“我怀着孟子以来,坐席不端正我不坐,割肉不周正我不吃,从孟子还是胎儿的时候我就让他受良好的教育,现在孟子初识人事,我怎么就欺骗他呢?这是教他说话不讲信用啊。”于是,尽管当时家里很穷,孟母还是去东边杀猪的那户人家买了些肉回来给孟子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对孟子的承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