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一多的诗歌《红烛》全文。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06-05-16
展开全部
闻一多,著名诗人。他的新诗曾一度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他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论文《诗的格律》中表示,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

闻一多同时还是一位美术家、学者。1932年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他醉心中国古典文学,沉浸在书斋里,学术研究从唐诗发端,涉及诗经、楚辞、上古神话等领域。

因为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拍案而起,呼吁民主,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闻一多学生闻山:他那个男中音,我有在一篇文章里边写到,他像那个中提琴那个男低音,非常好。

闻一多学生秦泥:他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多,除了本系的以外,外系的、甚至是外校的都来听,窗外窗里都站满了人,除了座位以外。

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

“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闻一多在20年代先后出版的《红烛》和《死水》二部诗集,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这位以模仿梁启超的文笔而获得作文高分的清华学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便投入了胡适所倡导的用白话文写新诗的创作中,而且自认为白话新诗的成就要远远超过胡适。梁实秋曾称赞闻一多是“清华现在惟一的诗人”,说他“满脑子都是诗”。在美国留学期间,面对内忧外患的祖国,激情难抑的闻一多写下《醒呀》《七子之歌》等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

闻一多学生李晓:他有句名言,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最能反映他思想感情的一句话,也是他终身实际上做的这句话。

闻一多从结婚时起就着手实施“诗化家庭”的计划,即使在后来物质生活异常困苦的抗战岁月里,诗化家庭的活动也不曾中断过。

闻一多二子闻立雕:我们四个人都坐在旁边,他一篇一篇讲,跟讲课似的。而且讲的中间,你说这什么意思,然后让我们说一说。说完之后,他就讲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一篇一篇地给我们讲,讲完之后呢让我们还要背。

闻一多三子闻立鹏:在他写作累的时候,晚上他把我们叫到一块,完了让我们挨个背。

闻一多二子闻立雕:他一般的是什么情况呢,都是靠在床上,背后搁个枕头坐在那儿。他半靠在那儿讲,我们在旁边坐着。然后呢孩子们就轮流地一个一个给他捶腿,后来就背的时候你们好好背,看谁能会背,背不下的要罚你们捶腿,多捶一百下。

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园里他写新诗,演戏剧,搞美术,整整学习生活了十年。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美术,为此他成了清华历史上第一个到国外攻读西洋美术的毕业生。1932年闻一多回到了母校,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出名是因为他写新诗,他的专业是美术,现在要他教中国古典文学,而和他同时被聘为教授的有陈寅恪、朱自清这样的著名学者,这种背景让闻一多自己备感压力。

闻一多二子闻立雕:清华因为是留美学校,你去了到美国去你不是学中文去的。所以它是工科啊,或者是什么其他课程到美国学去,又是美国人在这儿出钱办的,用美国钱办的,所以它重视其他的课程就是不重视中文课。而我父亲恰恰就对中文很有兴趣,在清华的时候他自己就利用很多时间来读书。每一年的暑假他都回到家乡去,要读两个月的古书,所以他把他的书房叫做“二月庐”。 闻一多是自学成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讲搞中文的中国文学的。

闻一多长女闻名:有时候听我母亲说,他有时候半夜里头睡着觉忽然一下子坐起来,那我母亲就醒了,说干什么干什么?他说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那一个字,那个字应该怎么考证怎么考证。)

闻一多的学术研究是从唐代文学开始的,为了研究杜甫一个人,闻一多就收集了与杜甫交往过的360多人的资料,写成《少陵先生年谱会笺》。闻一多编纂的《全唐诗人小传》虽然书名冠以“小”字,却是60多万字、涉及了406位诗人的厚厚一大本。

(采访:闻一多学生,赵宝煦:我看他那书上都用蝇头小楷,真是苍蝇脑袋那么大,在那个书上批注。)

曾经有段时候,闻一多为了整理学术手稿,除了上课,不轻易出门。饭后教授们相约出去散步,闻一多也不肯浪费这点时间,历史系教授郑天挺劝他“何妨一下楼呢?”闻一多还是坚持坐在书桌前,由此他赢得了一个“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采访:闻一多三子,闻立鹏:他要是认准一件事情他会给你非常认真去做,一定要做成功,而且做得最好还不是一般的。)

(采访:闻一多学生,李晓:根据郭沫若序言讲,他这个著作,他的学问,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详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是后无来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传来的枪炮声打断了闻一多教书、做学问的惬意生活。北京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闻一多不得不带着家人撤离故都。这时妻子正好不在身边,从不打理家务的闻一多对如何搬家不知所措。

(采访:闻一多三子,闻立鹏:我父亲一个人,一个从来不管家的大男人,要管家还要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要从那儿走要到昆明。那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他来说,所以他可以说什么也没带。)

最后,闻一多只带了两本书离开了北京。

随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也相继南迁,在湖南长沙合并成立了临时大学。因为南京失守,临时大学只好往昆明搬迁,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长沙到昆明,当时有两条线路。一是先到河内,再转入昆明,这条线可以乘车。第二条线路就是光靠两只脚,经过湖南、贵州徒步走到昆明。闻一多选择了第二条线路
jinmanlou
2006-05-16 · TA获得超过3.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2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红烛(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参考资料: http://www.qingshi.net/news_view.asp?newsid=1057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谈笑红尘
2006-05-18 · TA获得超过11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3万
展开全部
红烛(序诗)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底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