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自闭症?何谓抑郁症?

不愿意参加一切聚会,不愿意和朋友在一起,不想扰乱自己的生活规律,但却不觉得孤独,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这究竟算不算有心理疾病?... 不愿意参加一切聚会,不愿意和朋友在一起,不想扰乱自己的生活规律,但却不觉得孤独,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这究竟算不算有心理疾病? 展开
 我来答
永和心理咨询
2006-05-17 · 超过4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自闭症,也称社交障碍或者社交焦虑障碍。跟抑郁症有一定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http://www.chinaxl.net/forum_view.asp?forum_id=56&view_id=15282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识与治疗现状

  社交恐怖症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认为是害羞或是性格问题,对其引起的功能残疾认识不足,患者得不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交恐怖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一、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anxietydisorder)即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是一种常见、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慢性疾病。美国、加拿大、德国的流调数据显示其终生患病率10%%~13%,12个月患病率5%~8%〔1〕,法国基层医疗机构中的调查其终生患病率14.4%〔2〕。故不少学者建议用诊断术语"社交焦虑障碍"取代"社交恐怖症",以避免在人们的观念过于淡化了这一疾病。

  定义社交焦虑障碍的本质应注意2个问题:①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什么?②何为正常害羞与病态的社交焦虑的分界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社交焦虑障碍造成的损害仅仅是病人个体的,还是社会化的。通常,社交焦虑障碍的确定是根据发生率、功能损害水平和需要治疗程度〔3〕。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普遍存在的人类体验。一定水平的焦虑对个体保持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过分严重的焦虑干扰了正常功能时则成为一种心理病态状况。DSM-Ⅳ与ICD-10的诊断标准有助于定义正常害羞与社交焦虑障碍两者之间的划界及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两个诊断系统中社交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是患者害怕被众人注视或评价,认为别人能看出他的不自然表情或窘态,预计别人对他的评价是否定的或蔑视的。

  DSM-Ⅳ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对暴露在生人面前或有可能被众人注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或职业场合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伯。害怕会作出令人难堪或窘迫的行为。

  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可能发生惊恐发作。

  认识到这种害怕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

  这种对所恐怖的场合设法回避、预期的焦虑或痛苦烦恼,显著干扰了个人的正常日常生活、职业(或学业)、或社交活动及关系。

  ICD-10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集体中被人注视,通常导致对社交场合的回避。通常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的主诉,症状可发展至惊恐发作。

  对害怕的场合回避或痛苦忍受,回避往往十分明显,在极端情况下可引起完全的社会隔离。

  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场合。

  如果社交焦虑障碍与广场恐怖的区分十分困难,广场恐怖应予优先诊断。惊恐发作仅在缺乏恐怖时才下诊断。

  恐怖场合可以是待定的(只限于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与异性接触),也可以是泛化的(几乎所有社交场合)。

  两个诊断系统不同点:①对有大量听众(众人面前)的公开讲话的恐怖在DSM-Ⅳ属于社交焦虑障碍;而在ICD-10不属于恐怖情境,特指在小团体中害怕被注视。②DSM-Ⅳ特别指出患者因职业或学业功能受损而有社会经济负担。③ICD-10列出了躯体症状可为主诉。

  Wacker等(1992)采用两个诊断系统对470名成人的调查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按DSM-Ⅲ-R系统为(16.0%),ICD-10系统为(9.5%),后者标准严格一些。但两个系统都强调社交焦虑障碍与正常害羞的区别是痛苦体验的强度和认识到害怕是过分且无理由〔3〕。

  社交焦虑障碍的典型恐怖情境包括:被介绍给别人,与上级见面,与异性会面中开始交谈时,约会,接电话,接待来访者,在被人注视的情况下写字或吃东西,公开场合讲话,上公厕,在商店与人谈价或试穿衣服。

  二、社交焦虑障碍的亚型

  划分为三种亚型〔4〕:①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害怕各种社交和职业场合。②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只对2或3种社交场合感到害怕。③公共场合讲话恐怖,为独立的或特定性社交焦虑障碍。

  提出的问题是:这些亚型是否只是社交焦虑障碍不同严重程度的谱系。亚型间是否有明确的定量划界。

  Mannuzza等(1995)研究发现,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比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有更多的是独身,起病更早,更多的害怕人际交往,更高的酒依赖及不典型抑郁的同病率。认为两型代表不同的临床症状群〔5〕。

  Heimberg等(1990)比较了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与公共场合讲话恐怖,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具有:年龄较小,受教育较少,就业成功率较低,社交回避和痛苦分、害怕批评分、被动社交分、焦虑特质分及抑郁分均较高〔4〕。

  遗传方面: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比非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及特定社交焦虑障碍更具家族遗传倾向性。Stein等(1998)的直接访谈家系调查发现广泛性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危险性是正常对照的10倍,而其他两型的一级亲属患病危险性与正常对照无差异。Kendle等(1992)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24%)高于双卵双生子(15%)〔5〕。

  三、社交焦虑障碍的负担

  社交焦虑是一种慢性疾病,平均病程20年,自发缓解的可能性很小。只有1/4的患者随年龄增长而缓解。高教育水平、起病年龄大和不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社交恐怖患者的缓解可能性大一些。

  因为社交焦虑障碍大多起病于少年青春期(13~19岁),在社交、教育与职业的发展阶段受到影响。由于害怕和回避社交,学习的机会与社会技能锻炼的机会减少,工作学业能力与社交生活能力下降。因此,社交恐怖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未婚独身、教育程度低、社会阶层低及失业者居多。

  Wittchen等(1996)采用社会功能问卷调查了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有明显受损,在情绪表达、社会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明显局限。50%的患者有严重或显著损害,而正常对照仅5%。患者的工作能力明显受损,11%的患者被解雇(正常对照为3%)。8%的患者因为症状每周平均减少工作12小时。23%的患者有持续的工作能力受损。

  社交焦虑障碍通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同病,80%的社交恐怖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其他精神障碍。其中45%合并广场恐怖,17%合并抑郁,19%合并酒滥用。同病增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总体负担〔1,8〕。

  四、社交焦虑障碍的识别

  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社区中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仅有小部分(大约5%)的患者为他们的状况寻求医生帮助,在美国推算有240万的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Weiller等(1996)在巴黎的社区一般医疗机构访谈了2000名连续就诊的患者,发现5%的患者被诊断现患社交焦虑障碍,在这部分患者中,仅24%被医生给予焦虑障碍的诊断。仅有5%的社交焦虑患者以心理问题求助于医生。大量患者失去了诊治的机会。

  妨碍患者就医的因素有:①缺乏信息,大众及医务人员不知道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可治疗的障碍。②患者认为只是害羞或是性格问题。③因为每个人均在社交或职业场合体验过一定程度的焦虑,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家人、朋友,甚至医生都认为只是一般化问题。④对精神疾病的羞辱感。⑤患者本身回避接触陌生人而不去看医生。

  如何在病人中识别社交焦虑障碍:①对非常害羞和拘谨的患者要注意有无社交焦虑障碍。②在酒滥用者和有抑郁症状的病人中也要注意有无社交焦虑障碍,因为二者往往同病。③对有焦虑发作的病人,应确定是否主要在社交场合发生。

  社交恐怖与广场恐怖和惊恐发作的鉴别诊断:与广场恐怖难以鉴别时,优先诊断广场恐怖。惊恐障碍的诱发情境在患者之间是明显不同的,而且惊恐可在任何情境下发作。但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惊恐发作只在社交或职业场合发生。与回避性人格障碍存在较大重叠,有时难以鉴别。

  评定社交焦虑已有一些专用量表,这些评量表有:①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②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ocialAvoidanceandDistressScale)。

  自评量表有:①害怕负性评价量表(FearofNegativeEvaluationscale)。②害怕问卷(FearQuestionnaire)。③杜克简便社交恐怖量表(DukeBriefSocialPhobiaScale)。④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SocialPhobiaandAnxietyInventory)。

  五、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6,8〕

  治疗目的:

  ①缓解对恐怖情境的害怕情绪和认知,②减轻期待性焦虑,③减少恐怖性回避行为,④减轻警觉性增高和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或躯体症状,⑤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和生活质量。可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方法包括SSRI、认知行为治疗(CBT)、BZ、MAOI、β受体括抗剂、CBT与药物结合治疗。因为患者本身对疾病缺乏认识,应确保患者接受的依从性;对患者应强调社交恐怖是一种医学疾患,引起严重的焦虑,能够被有效的治疗,而且治疗的药物没有成瘾性。

  TCA治疗社交恐怖尚未被好的研究证实,一些早期报道氯丙咪嗪可改善社交恐怖,但缺乏对照研究资料及很多患者合并有其他焦虑障碍。已有的资料提示TCA对社交恐怖基本无效。

  丁螺环酮疗效也不够理想,两个开放研究显示平均剂量45~50mg/d的有效率为50%,有效者的平均剂量(57mg/d)高于无效者(38mg/d)。一个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与SSRI合用时有效率达到70%。

  通过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MAOI(苯乙肼,Phenelzine)治疗社交恐怖的有效率为63%~75%,安慰剂<20%。但MAOI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难以作为治疗社交恐怖的一线药物。近来发现可逆性MAOI(brofuramine)对社交焦虑障碍也有效。但吗氯贝胺的疗效不理想。

  氯硝安定能有效治疗社交恐怖,有效率为78%,阿普唑仑也对社交恐怖有效,但有效率不及氯硝安定。SSRI中的帕罗西汀近几年被较多地用来研究治疗社交恐怖。有一些很好的大样本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已证实对社交恐怖有效。如欧洲(1998)的多中心研究,美国(1998)的多中心研究和治疗剂量研究,三个研究共纳入850名广泛性社交恐怖患者治疗12周。

  评定工具采用:

  ①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测定在24种社交与职业场合的害怕和回避,轻度<50分,中度51~80分,重度>80分。

  ②席汉残疾问卷(SheehanDisabilityInventory),用于评定工作、社交和家务功能残疾。入组患者基线LSAS均分>80分,达到严重社交恐怖程度,结果显示帕罗西汀治疗2周后即出现疗效,治疗3个月显效率达到70%,席汉残疾问卷分明显改善。安慰剂组75%的患者LSAS分仅轻微的下降。在不同剂量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的研究中,发现20mg/d,40mg/d,60mg/d三个剂量组的疗效均显著好于安慰剂组,但各剂量组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的剂量不需要超过20mg/d。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最佳剂量是40mg/d。

  如果患者对SSRI无效,可考虑SSRI与BZ合用。如果仍无效,可考虑MAOI与BZ合用。治疗社交恐怖的药物还包括β受体拮抗剂、丁螺环酮、可乐定、丁胺苯丙酮、万拉发新。但这些药物治疗社交恐怖的研究资料还十分有限。在药物治疗的任何治疗阶段均可合并认知行为治疗。

  已有部分研究显示在药物维持治疗阶段社交恐怖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缓解状态。在停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复发。Stein(1992)发现帕罗西汀有效者在3个月的维持治疗中,复发率为12%,而停药改服安慰剂的复发率为62%,认为维持治疗3个月以上是必需的。

  长期治疗能否降低社交恐怖功复发率还需研究来证实。对有社交恐怖与其他精神障碍同病的患者、具有回避人格倾向的早发的社交恐怖患者、以前有过复发的社交恐怖患者均应提倡长期治疗。

  CBT是治疗社交恐怖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集体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grouptherapy,CBGT)与社交效能训练(socialeffectivenesstraining,SET)两种正规治疗方法。两者都包括对恐怖情境的暴露和脱敏,但CBGT着重于纠正错误认知,SET利用社会技能训练应付恐怖情境。研究证实两者均比心理安慰剂有效,与药物治疗相比,起效较晚,但疗效持久。对社交恐怖,药物加心理治疗不失为一种治疗期和维持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唐子畏
高赞答主

2006-05-17 · 觉得我说的对那就多多点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万
采纳率:62%
帮助的人:6.1亿
展开全部
自闭症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学教育频道看了一个关于自闭症的节目,说真的以前还真不太清楚什么自闭症。其中的一些内容吸引了我,比如说到米开郎琪罗、牛顿、爱因斯坦、凡高都有自闭症的倾向,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倾向才成为天才,但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就没有他们这种荣幸了,更多的却成了别人的累赘和笑柄。

为此我特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自闭症的辞条: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发现。自闭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及表达困难、难以与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固定的玩法与行为等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

症状:1.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自闭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2.语言和沟通有所障碍。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的仿说、代名词反转、声调缺乏变化、答非所问的情形。3.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4.行为同一性。自闭症的儿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改变。

这可以算是对自闭症的专业描述,刻板了些,与我看过节目之后想到的并不一样。在我看来像爱因斯坦这种天才的自闭症完全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因为自闭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专心致志,极端的回避开外界的干扰,仅此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一个自闭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闭症是有了,成就却没有,那还是不要想入非非吧。毕竟自闭症是一种疾患,轻度还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则人们都争当自闭症了。

但如果把这种轻度自闭症症状引申一下,我想还是能从这里感觉到一点什么的。

如果把一个人孤零零的放到一个荒岛上,就像《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那个鲁滨逊一样,只要他还能够生活自理,即使得了自闭症也是无所谓的。所以自闭症被人注意的病症其实是体现在人和他人的关系里的,正常的社会下做为群体的人要求他人适应社会,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类社会生活里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对他们来说要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救助也成了一种责任,但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这是对自闭症患者的一种侵害呢?毕竟在客观上他们干扰了自闭症者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不应该是他的生活。但如果他们无法救助或者救助没有成功又该如何解释呢?为什么自闭症患者,更确切点说有自闭症倾向的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呢?爱因斯坦是荣幸的,他遇到了好的环境,自己也找到了抵御干扰的方法,但更多的人却是没有这种荣幸的,那么是否可以说有些可以成为爱因斯坦的人就是因为别人的干扰才没有发出自己的光彩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会的干扰;另一方面则是自闭症者无法抗拒干扰不能专心致志。

而这种状况其实不仅存在于自闭症者这里,在大多数人那里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着,也不仅仅限于自闭症这一种类型。

曾经听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当他听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著名,已经被奉为二十世纪文学经典之后,就找来读,当然之前他已经听说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但他还是想看看怎么个难读,毕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学中文系毕业,这样的经典怎么也该拿来看看——但结果是他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后他把这本书拿给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后说怎么这个经典的东西和我们精神病院里的那些病人写的有点像啊,他们也是这样自言自语语无伦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难道大家都看走眼了?还是自己的欣赏水平实在太差,竟郁闷了很长时间。那么乔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还是在超越了那种病症之后写出的《尤利西斯》呢?没有答案。后来他想明白了,不管这是不是经典,他也只能是“这一部。”了。相信以后也不会也不敢有人这样写了,好在文学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学乔伊斯吗。

诊断抑郁症5个标准

抑郁症的诊断需要符合5个标准:伴随多种症状;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连续多天;至今2周。此外还需具备以下两点中的任何一点:情绪低落;明显失去对任何事情的兴趣和乐趣。

同时,至少要有以下4种以上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1、睡眠:失眠或睡眠过多;

2、兴趣:对大多数事情丧失兴趣或乐趣;

3、自罪感:觉得自己一无所用;

4、精力:精力丧失或乏力;

5、注意力:思考能力或注意力降低,优柔寡断;

6、食欲:食欲增加或减少;

7、精神运动:易被激怒或行动迟缓;

8、自杀:想死或有自杀倾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无表人
2006-05-17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77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210万
展开全部
抑郁症是扰乱你生活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它可能会影响你的全身。抑郁症影响到你的思维,情绪,行为和你的自我感知方式。抑郁症亦能在很多方面改变你,例如: 对他人的观感,对工作环境或社会环境感觉,甚至是有关一些诸如你的外表,房子,衣服等。
人与人各有不同,从而抑郁症症状也因人而异。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你听起来很熟悉吗?

• 几乎每一天都情绪抑郁。
抑郁情绪和泣不成声都是抑郁症症状。然而,很多抑郁症患者感觉麻木,并不伤心。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兴趣/乐趣缺乏和缺乏内驱力。
抑郁症使人对平时被视为很重要的事情漠不关心。你可能不得不强迫自己完成该做的事情。甚至对一桩小事情似乎也是一种负担。很多抑郁症患者说自己是厌烦和懒惰的;尽管他们无睡眠问题,他们还总是感到疲劳。性趣减弱也很普遍。
你可能常常感到胸闷,心慌。去医院检查也常常查不出原因。

•胃口改变。
抑郁症可导致胃口增加或减少,所以抑郁症患者的体重可能增加或降低。

•睡眠问题。
许多抑郁症患者失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眠多梦,易惊醒,以及早醒(凌晨 2-3点便醒来,再难入睡). 早醒往往是抑郁症病人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另外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睡得太多,或他们除了正常的夜间睡眠之外还需要经常性的磕睡。

• 焦虑或坐立不安。
抑郁症患者经常是坐立不安和焦虑,有时达到激越的程度。焦虑可以引起缺乏耐心和愤怒,并且既使是低度的压力,也使人难以应付。

• 疲乏或s浑身无力。

• 负罪感,无用感和无安全感。
抑郁症患者通常对自己,周围世界和未来感觉消极。他们可能对往事有负罪感。很多抑郁症患者感到自己无用,认为抑郁症是对他们做过的或未做事情的一种惩罚。抑郁症可以导致不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依赖,亦可以导致不修边服和不讲个人卫生。

• 难以集中精力和正常思维。
抑郁症使人难以清晰地思维和作出甚至是很小的决定。抑郁症患者常常不能轻易地集中精力。患者工作和日常生活变得没有效率,挫折感和厌恶感就可能出现。

•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有不同的躯体症状,感到浑身不适。

•自杀念头
很多抑郁症患者想到以死来解脱痛苦。患者经常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s

如果你有想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念头时,请马上找精神专科医生就诊。

如果你或你关心的人有上述四种或更多的症状达两周以上;症状严重到干扰日常活动,或有自杀念头;那么请去看精神专科医生,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你或你爱的人可能正在饱受抑郁症症状的折磨

如果你有抑郁症,那么伤害你的症状也可能伤害到你的家庭,你的工作表现和你的人际关系。

牢记:这是一种真实疾病的真实症状。不要沉溺于自责及糟糕的感觉. 相反,你应去看医生,谨遵医嘱,以使你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什么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自闭症(孤独症)应早期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为何单纯训练对自闭症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 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闭症。更为荒谬的是提出了:“连小猫小狗都能训练,人为何不能训练?”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对病儿进行大体力的强化训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有一句中国成语最恰当形容了此种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长”。

单纯依靠大体力强化训练的做法是错误,它误导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训练问题,即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7ea23abb
2006-05-17 · TA获得超过23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7万
展开全部
和我一样啊,我也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这不算病吧,毕竟人的个性不同,至于抑郁和自闭,只要你自己认为自己不是,那你就不是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