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皮肤病寻麻疹

100w
高赞答主

2006-05-17 · 一个有才华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万
采纳率:65%
帮助的人:1.3亿
展开全部
寻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形成的局部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寻麻疹的病因复杂,尤其是慢性寻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种致敏原有关外,与个人的敏感性素质及遗传等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常见的诱因有:

(一)食物 以鱼、虾、蟹、蛋、牛奶、肉类等动物性蛋白质最常见,尤其是在一次大量进食蛋白质饮食和酗酒后,发生的蛋白胨性寻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

(二)药物 如青霉素、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另一些药物如吗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为组胺释放剂,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寻麻疹。

(三)吸入物 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某些气体及真菌孢子等。

(四)感染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感染,这些感染可能通过传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变了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I型或III型变态反应。

(五)昆虫叮咬 如虱、跳蚤叮咬皮肤及黄蜂、蜜蜂、毛虫的毒刺刺入皮肤,引起变态反应。

(六)物理及化学因素 如冷、热、日光和机械性刺激、摩擦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

(七)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及胃肠功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尤其是慢性寻麻疹。

(八)内脏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淋巴瘤及某些肿瘤、风湿热等可为寻麻疹的病因。

(九)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寻麻疹、遗传性家族性寻麻疹综合症和遗传因素有关。

(十)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感情冲动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血管通透性而发生寻麻疹。

寻麻疹的发病机理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I型变态反应引起,少数是II型或III型反应,此型的抗体IgE和血管周围肥大细胞、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当抗原再次侵入后,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的变化,促使胞浆中的颗粒脱出,同时释放出各种药理性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肝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溶酶体酶、纤维蛋白溶酶、补体、各种激肽和慢性反应物质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种症状。

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是由于某些物质如细菌酶素、蛇毒、蛋白胨、某些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红斑、风团。

【临床表现】常突然发病,先感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风团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可发生喉头水肿,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症状在数日至2~3周内消退者称为急性寻麻疹;若反复发作,病程达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顽固性难治者称为慢性寻麻疹。

除以上两型外,还有几种特殊型寻麻疹:

(一) 皮肤划痕症 又称人工寻麻疹,手抓或钝器划其皮肤后,该处出现暂时性红色条状隆起。

(二) 血管性水肿 又称巨大性寻麻疹。发生在眼睑、口唇、包皮、外阴等组织松弛部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肿胀,边缘不清,持续1~2日自行消退,常反复发作。

(三) 压迫性寻麻疹 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深在性肿胀,8~12小时后消退,多发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压部位。

(四) 日光性寻麻疹 暴晒日光或紫外线后,在照光部位出现风团,并有瘙痒和针刺感。

(五) 寒冷性寻麻疹 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前者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婴儿开始持续终生。后者开始于儿童或成人,在气温骤降或接触冷水冷风时,在皮肤露出部位出现风团,持续半小时至3~4小时,冰块试验和被动转移试验阳性,多见于女性青年。

(六) 胆碱能性寻麻疹 在运动、重劳动、受热、饮酒或情绪紧张时,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直径2~3mm小风团,不融合,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除掌拓外,皮疹可泛发全身,以青年人多见。

(七) 血清病性寻麻疹 注射血清、疫苗或药物后除皮肤出现风团外,可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有的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治疗
组方:药用黄芪、首乌、白术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冲)各6克。蜈蚣(研冲)2条。儿童用药酌减。风寒胜加麻黄、桂枝、透骨草,去丹参、赤芍;风热胜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当归;湿热胜加黄芩、苦参、地肤子,去黄芪;热毒甚加金银花、大青叶、黄连,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红花、泽兰,偏血热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术;气血两虚加党参、白芍、熟地、大枣,去全蝎、蜈蚣:瘙痒剧烈加白蒺藜,浮萍、荆芥、苍耳子;疹块难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长加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鳖虫。每天1剂,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温服。药渣加水浓煎,滤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钟,早晚各1次。3周1个疗程,直至疹消痒除。避风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鲜、蛋品、牛奶、饮料、酒类、辛辣之品。孕妇、月经过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
功能: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益气固表、养血和营、去痒止痒。
疗效:轻者1个疗程即风团消、瘙痒止;重者2~3个疗程疹块及瘙痒消失,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血常规复查嗜酸性粒细胞降为正常。

其他的方子详见:
http://qiuyi.fx120.net/bfmf/pfmf-pfb/xmz/lm3993_1.htm
高楼居士
高粉答主

2006-05-17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2万
采纳率:61%
帮助的人:3.3亿
展开全部
寻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形成的局部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寻麻疹的病因复杂,尤其是慢性寻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种致敏原有关外,与个人的敏感性素质及遗传等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常见的诱因有:

(一)食物 以鱼、虾、蟹、蛋、牛奶、肉类等动物性蛋白质最常见,尤其是在一次大量进食蛋白质饮食和酗酒后,发生的蛋白胨性寻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

(二)药物 如青霉素、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可由变态反应引起,另一些药物如吗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为组胺释放剂,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寻麻疹。

(三)吸入物 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某些气体及真菌孢子等。

(四)感染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感染,这些感染可能通过传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变了机体的应激状态,引起I型或III型变态反应。

(五)昆虫叮咬 如虱、跳蚤叮咬皮肤及黄蜂、蜜蜂、毛虫的毒刺刺入皮肤,引起变态反应。

(六)物理及化学因素 如冷、热、日光和机械性刺激、摩擦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引起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

(七)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及胃肠功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尤其是慢性寻麻疹。

(八)内脏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淋巴瘤及某些肿瘤、风湿热等可为寻麻疹的病因。

(九)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寻麻疹、遗传性家族性寻麻疹综合症和遗传因素有关。

(十)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感情冲动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血管通透性而发生寻麻疹。

寻麻疹的发病机理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I型变态反应引起,少数是II型或III型反应,此型的抗体IgE和血管周围肥大细胞、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当抗原再次侵入后,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的变化,促使胞浆中的颗粒脱出,同时释放出各种药理性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肝素、前列腺素、乙酰胆碱、溶酶体酶、纤维蛋白溶酶、补体、各种激肽和慢性反应物质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种症状。

非变态反应性寻麻疹是由于某些物质如细菌酶素、蛇毒、蛋白胨、某些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红斑、风团。

【临床表现】常突然发病,先感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风团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可发生喉头水肿,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症状在数日至2~3周内消退者称为急性寻麻疹;若反复发作,病程达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顽固性难治者称为慢性寻麻疹。

除以上两型外,还有几种特殊型寻麻疹:

(一) 皮肤划痕症 又称人工寻麻疹,手抓或钝器划其皮肤后,该处出现暂时性红色条状隆起。

(二) 血管性水肿 又称巨大性寻麻疹。发生在眼睑、口唇、包皮、外阴等组织松弛部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肿胀,边缘不清,持续1~2日自行消退,常反复发作。

(三) 压迫性寻麻疹 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深在性肿胀,8~12小时后消退,多发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压部位。

(四) 日光性寻麻疹 暴晒日光或紫外线后,在照光部位出现风团,并有瘙痒和针刺感。

(五) 寒冷性寻麻疹 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前者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婴儿开始持续终生。后者开始于儿童或成人,在气温骤降或接触冷水冷风时,在皮肤露出部位出现风团,持续半小时至3~4小时,冰块试验和被动转移试验阳性,多见于女性青年。

(六) 胆碱能性寻麻疹 在运动、重劳动、受热、饮酒或情绪紧张时,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直径2~3mm小风团,不融合,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除掌拓外,皮疹可泛发全身,以青年人多见。

(七) 血清病性寻麻疹 注射血清、疫苗或药物后除皮肤出现风团外,可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有的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治疗
组方:药用黄芪、首乌、白术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冲)各6克。蜈蚣(研冲)2条。儿童用药酌减。风寒胜加麻黄、桂枝、透骨草,去丹参、赤芍;风热胜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当归;湿热胜加黄芩、苦参、地肤子,去黄芪;热毒甚加金银花、大青叶、黄连,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红花、泽兰,偏血热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术;气血两虚加党参、白芍、熟地、大枣,去全蝎、蜈蚣:瘙痒剧烈加白蒺藜,浮萍、荆芥、苍耳子;疹块难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长加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鳖虫。每天1剂,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温服。药渣加水浓煎,滤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钟,早晚各1次。3周1个疗程,直至疹消痒除。避风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鲜、蛋品、牛奶、饮料、酒类、辛辣之品。孕妇、月经过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
功能:祛风散寒,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益气固表、养血和营、去痒止痒。
疗效:轻者1个疗程即风团消、瘙痒止;重者2~3个疗程疹块及瘙痒消失,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血常规复查嗜酸性粒细胞降为正常。

其他的方子详见:
http://qiuyi.fx120.net/bfmf/pfmf-pfb/xmz/lm3993_1.htm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