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政策性建议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认识、内部经营、社会环境、宏观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宏观政策 内部机制 创新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要从实际出发,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不搞一个模式?quot;我国中小企业量多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工商部门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是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利税中分别占到60%和40%左右。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对75%。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莲在1999中国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既直接决定我们今后是不是能好过一点,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将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从国家决策的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
一、 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进几年来,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贸易额中,中小企业占到60%。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七五"至"八五"期间,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8%,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5-8%,而同期中小企业增长率超过3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满足劳动力就业需求的需要。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我国非农业共创造了2.48亿个就业岗位,这一巨大成就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据测算,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之比为:1.83:1.23:1,由于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因而单位资金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就多,而我国目前劳动力大量过剩,适当保持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对于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以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产品成本还是有利。目前,工业部门就业数为1.5亿左右,其中中小企业就业人数为1.1亿人,占73%;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吸纳了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劳动力从农村向非农业转移,资源性产业、纺织业以及军转民工业的结构调整,更增加了就业压力。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毫无疑问要发展中小企业。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中的后两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工业化历程短,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实上讲,我国县级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中小企业对于解决基层财政,积累资金、振兴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虽然有了飞速发展,但也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
1. 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一、体制不顺,社会服务体系之滞后。当前,我国的企业依然按照原有的所有制、部门和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婆婆众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管理混乱、口径不一,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职责不清。这种多方重复"管理"的状况也造成"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客观上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需要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国外许多国家如英、意、日都设有专门社会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服务。而我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体系极不健全。
第二、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市场。我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根据经济类型和行业来制定的,而不是根据不同企业规模所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明显偏向于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一直未形成系统扶持。在税收上(国有企业先缴后退,中小企业无此优惠),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押。土地上,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企业要发展,资金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多无资产抵押,贷款担保难。
第三、 产权不清晰,发展缺乏动力。由于上述体制不顺,政策不公和行业限制等原因,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应运而生。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就不愿发展壮大,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动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
2. 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
第一、 经营机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许多个私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在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不规范、不彻底,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改革走形。许多改制企业改制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没有实质性变化。"董事会"、监事会"等难以真正运转。
第二、 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奇缺,全国大型企业每百万职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10.46人,小企业为2.96 人。中小企业专业人才更是奇缺。现行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的许多弊端及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民主制度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中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思想素质低的经营者屡见不鲜。存在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无制度、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等"四无"状态。在管理上大量"家族式"管理存在,对生产和产品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一句话,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尚处于粗放阶段。
第三、 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工业设备本来就较落后,而中小企业更为落后。以工业企业劳动装备率为例,我国独立核算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10.29万元、5.11万元、2.48万元。可见,小企业的人均装备水平是中型企业的50%,大型企业的25%。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偏低,设备老化,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严重。
第四、 企业资产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由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加上不良资产比重大、负债率高,必然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据统计,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9%,同口径小企业为6.5%,个别地区小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不抵债。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资本金注入不足,企业发展主要靠银行贷款,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比同口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支出6.97亿元;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近几年冲销的银行呆坏帐准备金主要用于"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能够使用的部分微乎其微,致使小型企业的债务负担无法解决。因此,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连续多年出现全面亏损。1995年国有小企业出现全面亏损,连续三年亏损额突破100亿元;1996年国有中型企业出现亏损,到1997年亏损额也突破了100 亿元。国有中小企业在短期内扭亏转盈的难度很大。
三、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对中小企业的改革,在把握政策方面不仅仅是"放开",推向市场,而是如何"激活",适应市场,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运作,从关键处入手,解决深层次矛盾,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开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1. 国家应明确中小企业的地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这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法律法规确立中小企业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是各国通行做法。美国1938年设立"经济力量集中调查委员会"并制定《中小企业法》、《联邦反托拉斯法》、《社会均等法》、《中小企业奖励法》、《中小企业开发中心法》、《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促其健康发展。日本和意大利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与保护,极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熟发展。特别是日本,1991年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将扶持的目的、范围、方法手段、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运作方式等问题集中一部法律中予以确立,使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在法律化基础上走向综合化、系统化。我国政府应转变职能,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简化设立企业的办理手续,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清理不合理收费。可喜的是,国务院已批准经贸委设立中小企业司?quot;指导各类中小企业改革,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推动建立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协调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等。各地也已经或正在组建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全国人大财经委也正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法》。通过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结束原来对中小企业"六龙治水",各机构都管(使用权力)又都不管(不尽义务)的管理无序现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领域会不断扩展。因此,政府除应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私有财产和合法经营外,还应在制度上形成宽松的外部环境,保证各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通过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规范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秩序,为中小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
第二、 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存量,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鼓励生产"精、尖、特、优"产品,同时限制落后,采取有力措施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中小企业坚决实施破产、关闭。要逐步降低开办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限额,允许分期缴付;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破产与清算的简易程序,逐步实行歇业督促、风险预警、债务重整和依法破产等制度。引导中小企业以当地大企业集团为核心,形成具有专业化配套和服务功能的关联产业群体,使其在与大企业的合作中得到稳定发展,构造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互补的企业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
第三、 加快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是缺乏技术的创新、开发、转化及管理和体系。为此,政府应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者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予以有效扶持。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也就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上。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风险经营,以雄厚的风险资金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为切入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应选择部分城市进行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推广技?quot;孵化器"、培养科技经纪人、召开专利洽谈会等方式,加快培养中小企业技术市场、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吸收利用科研成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四、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目前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资金的供应、保证和辅导体系,探索多种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为其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1)政府要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手段,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是各国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主要有: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再担保资金、新办中小企业创业资助、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及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资助等;建立健全多元化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担保金可通过地方财政拨款、国有资产变现、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按照"多元化资金、市场化操作、绩优者扶持"的原则运作,目前应建立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和信用保险机构;运用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对中小企业投资,减轻工业企业增值税小额纳税人的负担。(2)政府要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大银行的优势,切实成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体,国家要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健全中小企业贷款保证系统,借鉴其他国家经验,设立担保机构或通过政策性银行分散和分担商业银行放款分险,改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结算、汇兑、转帐、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允许其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社会和民间对中小企业投资。
第五、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训及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和完备的信息网络。各国经验表明,没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是不可能的,而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建立及其功能健全与否,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要转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推动建立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2、中小企业自身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产权改革,进行企业改制,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技术含量等问题,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企业的竞争力在于能够不断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带动产品的更新和工艺的改进,使企业获得市场和效益;机制的创新使企业具有生机与活力;管理的创新使企业有效运转,提高效益。
第一、 推进中小企业的产权改革。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问题,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只有产权问题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有动力和后劲,才能体现效益和效率的一致性,政府和企业就能根据市场规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促使企业尽早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推动政府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自身改革,使他们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是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中小企业应当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资产组织形式,运用承包、租赁、托管等灵活的运行方式,以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为主建立多元的分配制度。产权改革的核心是促进产权流动,通过流动,使社会各类资源得到最佳组合,提高使用效率。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低,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是既长不大又死不了。只有通过竞争实现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才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活力、实现创新。
第二、 进行企业改制,完善经营机制。如今的企业经营环境,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短缺市场演变成相对过剩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产品技术含量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改制必须同转换机制、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彻底转变原来重数量、铺摊子、重复建设的粗放性型局面,走集约化道路。逐步形成一个有效规模的合理结构。
第三、 技术、市场创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投入的主体、推广应用的主体,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的产学研联合之路。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更新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技术、市场的创新,来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第四、 重视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低的问题,现实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 加强企业管理。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管理十分薄弱,企业要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认识、内部经营、社会环境、宏观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宏观政策 内部机制 创新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要从实际出发,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不搞一个模式?quot;我国中小企业量多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工商部门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是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利税中分别占到60%和40%左右。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对75%。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莲在1999中国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既直接决定我们今后是不是能好过一点,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将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从国家决策的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
一、 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进几年来,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贸易额中,中小企业占到60%。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七五"至"八五"期间,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8%,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5-8%,而同期中小企业增长率超过3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满足劳动力就业需求的需要。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我国非农业共创造了2.48亿个就业岗位,这一巨大成就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据测算,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之比为:1.83:1.23:1,由于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因而单位资金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就多,而我国目前劳动力大量过剩,适当保持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对于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以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产品成本还是有利。目前,工业部门就业数为1.5亿左右,其中中小企业就业人数为1.1亿人,占73%;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吸纳了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劳动力从农村向非农业转移,资源性产业、纺织业以及军转民工业的结构调整,更增加了就业压力。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毫无疑问要发展中小企业。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中的后两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工业化历程短,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实上讲,我国县级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发展中小企业对于解决基层财政,积累资金、振兴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虽然有了飞速发展,但也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
1. 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一、体制不顺,社会服务体系之滞后。当前,我国的企业依然按照原有的所有制、部门和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婆婆众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管理混乱、口径不一,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职责不清。这种多方重复"管理"的状况也造成"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客观上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需要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国外许多国家如英、意、日都设有专门社会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服务。而我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体系极不健全。
第二、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市场。我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根据经济类型和行业来制定的,而不是根据不同企业规模所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明显偏向于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一直未形成系统扶持。在税收上(国有企业先缴后退,中小企业无此优惠),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押。土地上,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企业要发展,资金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多无资产抵押,贷款担保难。
第三、 产权不清晰,发展缺乏动力。由于上述体制不顺,政策不公和行业限制等原因,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应运而生。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就不愿发展壮大,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动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
2. 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
第一、 经营机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许多个私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在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不规范、不彻底,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改革走形。许多改制企业改制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没有实质性变化。"董事会"、监事会"等难以真正运转。
第二、 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奇缺,全国大型企业每百万职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10.46人,小企业为2.96 人。中小企业专业人才更是奇缺。现行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的许多弊端及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民主制度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中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思想素质低的经营者屡见不鲜。存在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无制度、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等"四无"状态。在管理上大量"家族式"管理存在,对生产和产品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一句话,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尚处于粗放阶段。
第三、 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工业设备本来就较落后,而中小企业更为落后。以工业企业劳动装备率为例,我国独立核算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10.29万元、5.11万元、2.48万元。可见,小企业的人均装备水平是中型企业的50%,大型企业的25%。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偏低,设备老化,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严重。
第四、 企业资产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由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加上不良资产比重大、负债率高,必然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据统计,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9%,同口径小企业为6.5%,个别地区小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不抵债。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资本金注入不足,企业发展主要靠银行贷款,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比同口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支出6.97亿元;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近几年冲销的银行呆坏帐准备金主要用于"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能够使用的部分微乎其微,致使小型企业的债务负担无法解决。因此,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连续多年出现全面亏损。1995年国有小企业出现全面亏损,连续三年亏损额突破100亿元;1996年国有中型企业出现亏损,到1997年亏损额也突破了100 亿元。国有中小企业在短期内扭亏转盈的难度很大。
三、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对中小企业的改革,在把握政策方面不仅仅是"放开",推向市场,而是如何"激活",适应市场,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运作,从关键处入手,解决深层次矛盾,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开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1. 国家应明确中小企业的地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这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法律法规确立中小企业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是各国通行做法。美国1938年设立"经济力量集中调查委员会"并制定《中小企业法》、《联邦反托拉斯法》、《社会均等法》、《中小企业奖励法》、《中小企业开发中心法》、《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促其健康发展。日本和意大利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与保护,极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熟发展。特别是日本,1991年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将扶持的目的、范围、方法手段、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运作方式等问题集中一部法律中予以确立,使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在法律化基础上走向综合化、系统化。我国政府应转变职能,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简化设立企业的办理手续,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清理不合理收费。可喜的是,国务院已批准经贸委设立中小企业司?quot;指导各类中小企业改革,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推动建立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协调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等。各地也已经或正在组建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全国人大财经委也正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法》。通过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结束原来对中小企业"六龙治水",各机构都管(使用权力)又都不管(不尽义务)的管理无序现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领域会不断扩展。因此,政府除应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私有财产和合法经营外,还应在制度上形成宽松的外部环境,保证各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通过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规范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秩序,为中小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
第二、 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存量,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鼓励生产"精、尖、特、优"产品,同时限制落后,采取有力措施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中小企业坚决实施破产、关闭。要逐步降低开办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限额,允许分期缴付;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破产与清算的简易程序,逐步实行歇业督促、风险预警、债务重整和依法破产等制度。引导中小企业以当地大企业集团为核心,形成具有专业化配套和服务功能的关联产业群体,使其在与大企业的合作中得到稳定发展,构造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互补的企业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
第三、 加快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是缺乏技术的创新、开发、转化及管理和体系。为此,政府应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者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予以有效扶持。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也就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上。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风险经营,以雄厚的风险资金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为切入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应选择部分城市进行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推广技?quot;孵化器"、培养科技经纪人、召开专利洽谈会等方式,加快培养中小企业技术市场、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吸收利用科研成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四、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目前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资金的供应、保证和辅导体系,探索多种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为其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1)政府要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手段,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是各国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主要有: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再担保资金、新办中小企业创业资助、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及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资助等;建立健全多元化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担保金可通过地方财政拨款、国有资产变现、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按照"多元化资金、市场化操作、绩优者扶持"的原则运作,目前应建立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和信用保险机构;运用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对中小企业投资,减轻工业企业增值税小额纳税人的负担。(2)政府要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大银行的优势,切实成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体,国家要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健全中小企业贷款保证系统,借鉴其他国家经验,设立担保机构或通过政策性银行分散和分担商业银行放款分险,改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结算、汇兑、转帐、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允许其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社会和民间对中小企业投资。
第五、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训及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和完备的信息网络。各国经验表明,没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是不可能的,而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建立及其功能健全与否,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要转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推动建立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2、中小企业自身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产权改革,进行企业改制,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技术含量等问题,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企业的竞争力在于能够不断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带动产品的更新和工艺的改进,使企业获得市场和效益;机制的创新使企业具有生机与活力;管理的创新使企业有效运转,提高效益。
第一、 推进中小企业的产权改革。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问题,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只有产权问题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有动力和后劲,才能体现效益和效率的一致性,政府和企业就能根据市场规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促使企业尽早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推动政府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自身改革,使他们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是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中小企业应当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资产组织形式,运用承包、租赁、托管等灵活的运行方式,以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为主建立多元的分配制度。产权改革的核心是促进产权流动,通过流动,使社会各类资源得到最佳组合,提高使用效率。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低,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是既长不大又死不了。只有通过竞争实现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才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活力、实现创新。
第二、 进行企业改制,完善经营机制。如今的企业经营环境,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短缺市场演变成相对过剩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产品技术含量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改制必须同转换机制、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彻底转变原来重数量、铺摊子、重复建设的粗放性型局面,走集约化道路。逐步形成一个有效规模的合理结构。
第三、 技术、市场创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投入的主体、推广应用的主体,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的产学研联合之路。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更新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技术、市场的创新,来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第四、 重视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低的问题,现实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 加强企业管理。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管理十分薄弱,企业要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