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样高的地方,把一个十磅的铁球和一个一磅的铁球一起往下扔,为什么两个铁球一起落到平地上?

我是二年级小学生,请用俗语给我解释.什么叫加速度... 我是二年级小学生,请用俗语给我解释.
什么叫加速度
展开
 我来答
ylft
2006-05-21 · TA获得超过1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2万
展开全部
只要大小是一样的,那么即使有空气阻力的话,他们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理论上也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只要大小一样的物体不管重量如何~一定是一起着地的。这也就是楼上的说一支烟和一把菜刀的问题也是这样,菜刀因为本身的形状适合空气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的设计,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比香烟小多了,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菜刀应该先落地
NVcS8703
2006-05-18 · TA获得超过5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概述 这一章主要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其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发展过程和该定律的具体运用是本章的重点.

本章按以下线索展开: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较准确地测定了引力常量,使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更实际的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及其有关的知识讨论天体和人造卫星的运动情况.

本章教材在编写上注意按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天体运动认识的发展过程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过程以及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目的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希望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单元划分本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一)行星的运动

教学要求: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说明: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希望老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

(二)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要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说明:

1.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除了说明牛顿的伟大功绩之外,还应注意说明牛顿的工作是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的.

2.虽然在中学阶段只能将椭圆轨道近似为圆形轨道来证明万有引力定律,但是教学中仍要在思路上提醒学生注意:牛顿是在椭圆轨道下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3.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书中正文主要是由圆周运动和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知识,得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由引力的相互性得出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旁批中注意说明牛顿是如何想到和论证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教学中除采用旁批中的说明外,还可参考如下的说明.牛顿在思考使月球做轨道运动的向心力与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是同一性质的力时,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理想实验:设想有一个小月球非常接近地球,以至于几乎触及地球上最高的山顶,那么使这个小月球保持轨道运动的向心力当然就应该等于它在山顶处所受的重力.如果小月球突然停止做轨道运动,它就应该同山顶处的物体一样以相同的速度下落.如果它所受的向心力不是重力,那么它就将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更大的速度下落,这是与我们的经验不符的.可见,重力和月球所受的向心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关于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的结论,是牛顿由牛顿第三定律推理而想到应该如此,而不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必然结果.

5.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引导学生通过回答旁批的问题,使学生具体地体会到,地面上物体所受地球的重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即服从平方反比定律的万有引力.

(三)引力常量的测定

教学要求:

1.了解卡文迪许实验装置及其原理.

2.知道引力常量的意义及其数值.

说明:

1.卡文迪许实验是历史上非常著名和重要的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和体会前人是如何巧妙地将物体间非常微小的力显现和测量出来的,同时注意向学生说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2.注意向学生说明引力常量G的测出的重要意义,即如果没有G的测出,则万有引力定律只有其理论意义,而无更多的实际意义.正是由于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才使得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的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下一节要讲的天体质量的计算.

(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的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说明:

1.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在天文学上,像太阳、地球等无法直接测定的天体的质量,是根据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可直接测量)间接计算得来的.

2.教学中也可提醒学生注意,用测定环绕天体(如卫星)半径和周期的方法测质量,只能测定其中心天体(如地球)的质量,不能测定其自身的质量.

3.通过这节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以致察觉不出,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的作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五)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教学要求: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说明:

1.本节教材重点讲述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应使学生确切地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时,即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当轨道半径r大于地球半径时,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变小.由公式可知,清楚地了解这一点,才能比较卫星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某一物理量的大小.习题第(7)题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希望能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2.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常常容易由课文图6-5中所描述的情况得出“离地球表面高的卫星,其运行速度大”的错误结论,以至于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公式对此可向学生说明,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它在各点的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在近地点速度最大,以后逐渐变小,在远地点速度最小.虽然公式只适用于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但是由椭圆轨道上卫星的运行情况,也可以大致印证当r变大时v变小.

(*六)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

教学要求:

1.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

2.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

说明:

1.本节属介绍性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组成宇宙的几个主要的天体层次,在已有万有引力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

2.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应向学生说明,它是现阶段解释宇宙演变较为成功的理论,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要僵化地看待这一理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谁园15
2006-05-21 · TA获得超过3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加速度就是速度增加的快慢
至于这两个东西,由于质量相对而言较大,所以可以忽略不记空气阻力,在这种不记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这两者是同时落地的,因为它们都是从静止开始下落,而且速度增加的快慢是一样的,就是说1秒后速度都为9.8米/秒,2秒后都为19.6米/秒……以次类推。但事实上,是有空气阻力的,所以有些组合(如羽毛和铁球)看起来不是同时落地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救救me
2006-05-18 · TA获得超过43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应该说加速度就是。。。你这样知道就可以了,具有同样加速度的物体从0米每秒开始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相同的路程,或通过相同路程需要相同时间(当然,不考虑其他情况)
而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受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一致,两个铁球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相同时间(因为本身性质和速度、路程不大,所以空气阻力可以忽略)。所以。。。很辛苦把那些术语简化。。选我啊!
你是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6-05-19
展开全部
楼上的 说得太复杂了,简单的来说,如果两个不是一起着地的话,假设是重的快的话,那我现在把那块重的石头和轻的石头绑在一起,相对于重的石头独自落下,他究竟是变快还是变慢呢 ,一方面,轻的石头速度慢,所以会带慢重石头的速度,另一方面,两块石头加起拉一定比一块重石头重,速度又应该变快。所以形成了悖论,所以一定是一起着地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