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30

 我来答
小鱼的生活笔记
高能答主

2019-03-01 · 专注于生活领域的最新咨询和生活小细节
小鱼的生活笔记
采纳数:608 获赞数:41152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红岩》第二章

天色快黑尽了,陈松林忙着在人丛中忙碌着,听到一些零零散散的对话,大概都是讨论重庆大学的事情。夜渐渐深了,顾客渐少了。这时,甫志高来到了书店,浏览着图书。

在顾客中有一个头发长长、脸色苍白的青年,正聚精会神的读着书,这个青年常常最近来书店,有时入了神就会情不自禁的读出声来,于是,陈松林主动与他交谈,了解他叫郑克昌,他很歉疚耽误了他们的休息时间。

到周一时,陈松林到重庆大学走进了华为的宿舍,看见郑克昌躺在黎纪纲的床上拿着本书读者着,了解到他是黎纪纲的表弟失了业暂时住到这里,陈松林给了他一本《时代》。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鲜花》《江姐》《小罗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接着,又在这些叙写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从准备到成书,前后费时十年之久,写了三百多万字稿子,彻底返工过三次,大改过五六次。

匿名用户
2014-04-03
展开全部
天色快黑尽了,顾客进进出出的似乎更多。每天黄昏,是买书、看书的人最多的时刻,书店里挤来挤去的都是晚饭后从学校出来的学生。陈松林忙着在人丛中取书、收钱、找钱,无暇细听那些学生嘈杂的闲谈。

  书架前面,一个戴四川教育学院校徽的学生,正对身旁一个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谈到重庆大学的情况。他们的谈话,引起了陈松林的注意。

  重大要罢课?为啥子?那中学生问。

  特务行凶……

  陈松林正要听下去,一个顾客举起两本书,在叫他收钱,只好又跑了过去。

  几个钟头里,陈松林从一些零散听到的对话中,大体上可以做出判断:前些时在重庆大学训导处前面亲眼见到的那场丑戏,引起了学生的愤怒。可能要罢课了,沙磁区其他学校也在酝酿响应支援。这情况使他觉得高兴,因为工厂、学校不断发展的斗争,和民生凋敝、民怨沸腾的局面,定会叫敌人手忙脚乱,无法对付。

  夜渐渐深了。陈松林在忙乱中逐渐察觉到,顾客已经减少了许多。这时,甫志高跨进书店来了,他也像普通的顾客那样,在书架上东翻翻,西看看,浏览着图书。甫志高到书店来,是有目的的。

  他一进店,就注意到,在一个书架旁边,果然有个头发长长、脸色苍白的青年,正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一本厚书。看来他已经站了很久了,瘦削的脸在灯光下更显得阴郁晦黯。甫志高在暗中怜悯地注视着他。这青年,大概就是陈松林提到的那个人吧?

  快到关店门的时候了,那青年还在专注地阅读。甫志高看出陈松林无意去打搅那青年,因为他告诉过小陈:喜欢看书的顾客,应该特别照顾;对这个似乎有满怀苦闷的青年,更要耐心接近。

  这个青年最近时常来书店,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或晚上。一来,就站在书架下默默地看书。他看的多半是文艺理论和翻译小说,看出了神,有时竟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惹得旁边看书的人,不耐烦地盯他两眼。间或,他也买一两本廉价书。甫志高听陈松林说过,他买那本《萧红小传》时,感叹地说,萧红是中国有数的女作家,是鲁迅先生一手培养的,可惜生不逢辰,年纪轻轻的就被万恶的社会夺去了生命。

  这青年衣衫破旧,举止有些寒伧,看样子不像学生,大概是个小职员吧?不过,要是职员,他怎能一天到晚不去上班,把时光都消磨在书店里?甫志高几次想问,却不好启齿。

  他知道过于冒昧的关心,有时反会引起对方的误会。

  陈松林清理着图书,自然地走近了那青年。甫志高看出小陈有意去找他攀谈,心里不由得满意地想到:这小陈虽然年轻,倒是听话,而且机灵,好好培养一些时候,定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助手。此刻那青年仿佛有些羞赧,低着头悄悄看书。甫志高看出他多少有点担心:一天到晚白看书,会不会遭到店员的白眼?陈松林慢慢走近他,尚未开口,那青年便发觉了,有点慌乱地把书送到陈松林面前,小心翼翼地辩解着:

  书,我没有折皱。

  陈松林笑了。你喜欢高尔基的作品?

  咳,爱看。青年苦笑了一下,样子怪可怜的。太厚了,我买不起……

  你贵姓?

  姓郑。青年下意识地把书压住胸口,像自卫一样地望着对方。我住在——重大。

  陈松林大概也发觉了那青年戒备的神情,淡淡地说了句:你请看书吧。便走开了。

  又过了一阵,书店里只剩下两三个顾客还在看书了。甫志高便走过去,对那青年亲切地打声招呼。近来,他对接近群众,也是很有兴趣的。

  这边电灯亮些,坐下来看嘛。

  青年仿佛再次从小说的情景中被惊醒过来。他定一定神,赶快把高尔基的《母亲》还回书架,用深深的歉疚的目光,望着甫志高说:

  对不起,耽搁了你们的休息时间。

  没关系,你看书吧。

  太,太晚了,对不起……

  青年留恋地跨出书店,走向茫茫的暗夜。甫志高望着那瘦骨伶仃的背影,无限同情地沉思起来。

  关好店门以后,甫志高便到楼上那一小间陈松林的寝室去了。他坐在陈松林那张小书桌旁,翻阅了一下小陈的读书笔记,他发现,小陈很用功,虽然文化不高,但做的《大众哲学》笔记很认真。笔记本的封面上还写了几行自勉的话。合上笔记本,甫志高点燃一支烟,深深地思索起来。他平素不大抽烟,近来因为工作顺利,精神比较兴奋,有时就抽上一支两支。

  书店开业有一段时间了。他早就想找个机会和小陈深谈一次。随着全国胜利形势的逼近,他心里的许多打算,现在应该尽快地着手进行。有些事情,过去也曾想过,但总嫌太遥远,太空泛,有些渺茫;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想得很多,很具体,而且有条件和机会去力争实现。过去,他作过一些工作。特别是抗战初期,刚刚入党的那段时间,当时许多学生运动,他都参加过,而且经常抛头露面。不过皖南事变以后,环境恶化了,他不能不隐蔽起来。及至他在银行界有了一些发展,并且为党负担了一些经济工作的责任,他便再也得不到参加群众运动的机会了。最初,他对白色恐怖下的新的工作方法,是不习惯的,在最艰苦危险的黑暗年代,党和他只能保持单线联系,几个月才能和上级见一次面,也使他产生过苦闷。后来,他终于习惯了新的工作方法,习惯于利用各种上层关系和银行界的生活方式来掩护自己。他熟悉了地下工作的某些规律,他和他妻子一直安全地住在银行宿舍里,从来没有暴露过身分,也没有给党引起过任何麻烦,相反地,组织上付托他的事情,他都尽力地做了。

  最近一些时候,甫志高对长期宁静的生活,渐渐地不能满足了。作为地下工作者,他渴望着参加更多的斗争。当然,这和年轻时那种热情冲动是完全不同了。这种急于参与活动的情绪,在他反复研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以后,变得更加明显和强烈。革命发展到转折点了,多少年来的革命斗争,眼看就要胜利了。急于工作的愿望,使他异常兴奋,几次向党要求担任更多的工作。虽然区委书记江姐在移交工作时,将他希望接管的学运工作交给了新调来的同志;但是老许却把建立备用联络站的工作交给他了,这是件秘密的工作,区委的同志都不知道这件事。也许老许的想法和他的不完全相同,但不管如何,甫志高觉得,这是党对自己的信任。因此,他决心把党委托的一切工作做好,不管是金融界的,还是联络站的。他还希望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例如办好书店,进而在文化界取得新的发展等等;因为做文化工作也便于隐蔽,较少暴露的危险。目前,他并不害怕困难,但是感到缺少助手,他对年轻热情的陈松林特别重视,希望他迅速成长,帮助自己在活动中作更多的事情。

  楼梯在响,打断了甫志高的思路,清理完书刊的陈松林上楼来了。

  甫志高回头注视着年轻单纯的助手,缓慢而有兴致地问:小陈,近来工作安心了吗?

  陈松林憨直地苦笑。

  一天到晚气力用不完,倒是干鎯头还强些!你还挂念工厂?

  炮厂闹成啥样了?陈松林一点也不掩盖,冲口说道:让我回厂去看看嘛!

  听说还是僵持着……甫志高很久没见到余新江,也不很了解情况。不过,全市工人的支援,声势倒比前些时候大得多了。

  陈松林眨着一双圆圆的眼睛,想听下去。他没有听到更多的消息,只好长长地嘘了口气,靠在床边上坐下。

  小陈,你不安心工作?甫志高微笑着,猛然问。不是!陈松林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党叫干啥就干啥,只是……他的拳头结结实实地在床边上捶着,补充着他未说完的意思。

  象这样的年轻同志,刚脱离熟悉的环境,担任这种新的、特殊的任务,多少有点不习惯,是很难怪的;自己当年刚脱离群众运动转入长期隐蔽时,何尝不感到苦闷?甫志高并不急于说更多的话,只是默默地抽烟,端详着面前的年轻小伙子。

  书店多久扩大?陈松林忽然问。因为甫志高说过:书店开业以后要逐渐扩大,不仅作备用的联络站,而且在文化方面,也要作些工作。书店扩大,业务增加,再有一两个同志来作店员,都是陈松林求之不得的事。

  我找你正是为了研究这个问题!

  对着小陈睁大了的圆眼睛,甫志高目光闪闪地告诉他:我们扩大书店的着眼点,是给党作更多的工作。既完成联络站的任务,又秘密地卖进步书刊。你想想看,当那些读者激动地从你手上得到新的知识和各种宝贵文件时,你不是为党作了更多的工作吗?

  ……小陈睁着圆眼睛,望着甫志高。

  而且,甫志高接着说,我们的读者,大半是求知欲最强的青年学生。他们渴望追求真理,追求战斗的人生。因此他们渴望找到走向光明的指路人。我们的光荣任务就在这里。把书店办好,多少发挥一点过去《新华日报》和那些进步书店的作用,在今天是特别迫切的工作!

  说到这里,甫志高忍不住告诉小陈一些他不很知道的事情,特别是最近农村武装斗争的蓬勃发展,城市大量抽调干部下乡支援农村……甫志高说:这一切都要求每个人,充分认识时代的特征,放手地开辟各种工作。

  听到这里,陈松林很自然地联系到自己的业务,他焦急地询问:那么,书店为什么还不扩大?

  事情要考虑周详以后再动手,才能够事半功倍。甫志高缓缓地,但是胸有成竹地说:现在就着手筹备,扩大我们的书店吧!

  甫志高又燃着一支烟,沉思了一下,我还有个新的考虑:书店扩大以后,如果再出版一种文艺刊物,团结进步青年,作用也许更大……

  这个打算,陈松林的确没有想到。忙问道:上级都同意了吗?

  甫志高坦然地回答道:你说咧?凡是对群众有利的工作,我们党何曾拒绝过?作为一个革命者,特别是地下工作人员,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和气魄,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自觉地为党贡献一切力量!如果一个地下党员,看不见明天,看不见胜利,不敢挺身为党为群众献身,只是坐待党给他安排工作,那就不是一个真正有觉悟的共产主义者!

  兴奋的陈松林完全被工作、理想、未来吸引住了。他听着侃侃而谈的甫志高讲话,很自然地把这位新的上级和余新江对比起来。余新江和他是从小的朋友,一起在修配厂当过童工。余新江比他大几岁,参加斗争也比他早,从来对他都很严格,调动工作的时候,还严格地告诫他,离厂以后,不准和过去的任何朋友、同志往来。可是,甫志高的性格和领导作风却完全不同,一直鼓励他大胆工作,而且关心、体贴,很少说句重话。陈松林有时也感到和新的上级之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性格上的小距离,他把这种距离归之于接触不长或者是自己对知识分子的某种隔膜,后来索性不去多想了。因为他觉得,对上级是不应该乱加猜测的,对于领导作风,更不能强求一律。何况,他对甫志高对他的领导和帮助,心里还相当满意。

  忽然,他又想到:甫志高大概还没有吃晚饭吧?当甫志高的话告一段落时,便问道:我又忘记了,你今天吃过晚饭没有?

  甫志高笑了,谅解地说:我怕你又不招呼我吃饭,所以今天是吃了晚饭才来的。稍停了一下,又说道:天气冷,喝杯酒暖和暖和也好。

  陈松林买了些酒菜回来,在书桌上摊开,两人便对坐在桌边,边吃边谈,毫无拘束。他们谈论着工作、学习、生活。甫志高像个温和的老大哥,亲切而又耐心地倾听陈松林谈论自己的理想。话题再次转到书店、刊物、当前工作以后,甫志高问起了黎纪纲的情况。那次陈松林在重庆大学见到那个被特务打伤的《彗星报》主编黎纪纲之后,向甫志高汇报过,他照着甫志高的吩咐,已经作了一些工作。《彗星报》,陈松林看过几期,内容是进步的,也和另一些学生办的壁报一样,有些话说得很左。

  华为和他的关系怎样?甫志高突然问。

  他们今年才同宿舍,接触不多。陈松林说:华为说他向来很红,去年六一大逮捕时,黑名单上就有名字,差点被抓去了。

  甫志高沉思了半晌,告诉他:以后你和黎纪纲的接触,尽量少让华为知道。

  陈松林点头。他从这话里猜想得到:华为大概不是甫志高领导的,否则,前次汇报了情况,他就会直接通知华为就近作工作,而不会叫自己去接近黎纪纲了。

  陈松林看见时间不早,收拾了一下碗筷,便去拿起面盆,准备下楼打水。

  你到哪里去?

  打水给你洗脚。

  算了,小陈。甫志高阻止了他。末班车进城,还有十来分钟咧。

  这样晚了,你还回去?

  我有事。甫志高没有多作解释。

  临走,甫志高看了看怏怏地望着他的小伙子,笑了一下:下次再谈吧。小陈,你工作很努力,将来会有成绩的,你很听话,进步很快……他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也知道,过多的赞扬,对年轻同志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

  到了楼下,甫志高在书架旁边站了一下,忽然又颇有深意地说:小陈,那个看书的青年,怪有意思的!你要设法多和他接近。

  我也想过,陈松林说:可是……

  可是什么?甫志高打断了他的话。过去陈松林提起这青年常到书店的事,他也反复考虑过,确信这新开业的书店,没有任何可以引起敌人注意的地方。今天他又亲眼见到了那青年,他相信自己的眼力很准,不会看不透那年轻人。这个人,我估计是个失业青年。小陈,刚才我还说过在胜利的形势下,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广泛地联系群众,尽一切可能扩大革命力量,才是我们迎接革命胜利唯一正确的路线……

  陈松林不再说话,准备去开店门。但甫志高不忙着走,他兴致勃勃地又说道:

  现在是1948年,全国胜利前夕,只要不是只看着自己鼻子尖过活的人,都应该看见,这和我们过去搞革命的时代大大不同了。可是,我们不止是观察家,看到就够了,我们是革命者,还应当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条件不同,秘密工作需要更多的警惕,但也不能把自己束缚在小圈子里。秘密工作不能脱离群众、脱离斗争而孤立地存在;密切联系群众,对秘密工作说来,也是必需的,因为它可以受到群众的保护!小陈,我相信你是会完全同意我的看法的。

  甫志高微笑着和小陈握手,然后,拉开了店门。

  过了几天,小陈又到重庆大学去。刚走进华为那间摆着一二十张双层床的宿舍,便看见那个常到书店的青年,躺在黎纪纲的床上,拿着本书,专心一意地读着。

  陈松林记得,他第一次遇到黎纪纲,就是在这里。黎纪纲躺在床上,扶他回来的同学们,正用毛巾浸湿冷水帮他止血。此刻,他觉得奇怪,看看宿舍里没有什么人,所以一见到华为就向他低声打听这青年的来历。

  华为的年纪,比陈松林大不了多少。他说:听黎纪纲讲,是他的表弟,失了业,暂时住在这里。哦,黎纪纲的表弟!小陈低声笑起来:难怪他经常到书店看书。

  你打听他干甚么?华为有点诧异,追问起来。他是书店的老主顾。陈松林没有多作解释。他记得甫志高的叮咛,不肯再说什么。

  这时,黎纪纲回宿舍来了。他带来两个馒头,递给正在看书的年轻人。

  小陈见了这情景,发自内心的同情心,使他忍不住对华为说:

  你看,几个馒头就过一天,这是啥子生活哟!

  华为也有同感地转过脸去,望着那个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咽馒头的青年。

  一个学生走进来,在华为耳边谈了几句话,华为便和他一道出去。临出门时,他对陈松林说:我一会儿就回来,你中午就在学校搭伙。

  陈松林独自坐了一阵,翻了翻报纸,又从华为的暖水瓶里,倒了一杯开水,坐在床边喝着。

  表哥,你怎么不带点开水回来?

  这声音很自然地引诱着陈松林的视线,他看见那青年放下一只空的漱口缸。陈松林踌躇了一下,便倒了一杯开水送过去。

  啊,你多久来的?黎纪纲高兴地代他表弟接过杯子,回身又为他们介绍。这是小陈,陈松林,我新近结识的好朋友。这是我表弟,郑克昌,小郑……他从邮局出来,正在托人找职业。

  郑克昌抬头看看陈松林,慢慢伸出手来,依然有点羞赧地说道:

  我们见过……在书店里。接着,又苦笑了一下,我常常去看不花钱的书。

  啊!你们早就认识了?黎纪纲似乎有点诧异。不熟……郑克昌不好意思地解释着:他——他找我谈话,当时我怀疑……为什么老是注意我……陈松林忍不住朗声大笑:没有想到,现在我们成了朋友!

  是呀,我们是朋友了。

  两个人高兴地握手,黎纪纲在旁边微笑着。

  你们这里真有点挤,陈松林看了看窄小的床铺,两个人,一个铺,怎么睡啊?

  是呀!黎纪纲抱歉地说:没有办法,只好暂时挤一挤。晚上表哥多睡一些时候,郑克昌也歉然地解释说:我反正没事,夜里就看看书,白天他上课去了,我再睡一会儿。你们这是轮流睡觉法!

  三个人一齐笑了起来。

  我去打点开水回来。郑克昌喝完了水,慢慢说。算了。陈松林指了指斜对面华为的床铺,那边还有大半瓶。

  郑克昌还是拿起空水瓶,缓缓地走出去了。

  陈松林和黎纪纲漫谈了一阵,小陈说到《彗星报》办得不错,最近几期他都看了。

  要把刊物办得有水平,很不容易。黎纪纲思索着。如果有钱,多订点杂志,买些理论书籍来参考,《彗星报》也许办得更好些。

  小陈笑了笑。有些上海、香港出的刊物,你看过吗?最近没有。黎纪纲说:过去读过上海出的《文萃》,很不错……前些时候,有人送了我一本歌剧《白毛女》,真是感动人!

  这本书我也看过。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陈松林忽然问道:你想看港、沪出的刊物吗?

  找不到呀!黎纪纲歉然地说,脸色微微发红。找得到。小陈低声说着,摸出一本《时代》,交给了他。你要注意,别让人发现了!

  当然。黎纪纲激动地握着小陈的手:真谢谢你!陈松林又摸了摸口袋里装的《挺进报》,甫志高交代过,可以送给黎纪纲看。可是小陈没有拿出来,他不急于一次给他太多的东西。

  黎纪纲掀开蓝布长袍,把《时代》卷起来,放进内衣口袋。小陈偶然一瞥,发现他那内衣口袋里,露出了一些粉红色的打字纸的边沿。啊,那不是《挺进报》!原来黎纪纲已经有《挺进报》看,不需要再送给他了。黎纪纲抬起头来,仿佛发现小陈正在注视他的衣袋,他立刻放下衣襟,不自然地迟疑了一下,终于对陈松林诚恳地说:小陈,谢谢你对我的关心,不过你经常带这些东西,很危险,最好谨慎一点……

  停了会,他又接着说:港、沪刊物,以后也不必经常带给我看。

  这些话,使得陈松林的感情和他更加接近。

  小陈,吃饭去吧。是华为的声音,他站在门口,和黎纪纲点点头,把陈松林叫走了。

  在去食堂的路上,华为略带责难地说:你怎么冒冒失失到学校里活动起来了?

  陈松林正要解释,迎面走来一位姑娘,蓝旗袍,短大衣,头发剪齐耳根,圆圆的脸蛋上,笑盈盈地现出两个酒窝。她一见陈松林,就把书包一甩,像要打他似的,笑道:小陈,到学校来玩也不看看我。上回在训导处门口,特务气势汹汹地吓人,你也不给我撑撑腰!

  陈松林吃惊地望着她:你,怎么知道?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成瑶笑盈盈地斜视着华为,华为忍不住也笑了。

  算了吧,一道去吃饭。

  我吃过了,马上就回家去。她把一卷钞票交给华为:给炮厂工人募的捐款,刚才收到的。

  帮我问候厂长。陈松林睁大眼睛望着捐款,若有所思地说。

  当然咯,还有小余!成瑶笑着,回头伸出一只洁白的手,向着华为。给我的东西呢?拿来!

  华为四面看看,附近没有人,便迅速拿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递给了她。成瑶敏捷地把它塞进书包,一扬手,又把书包甩在陈松林脸前一晃。

  再见!

  话声未完,她就一阵风似的跑开了。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4-02
展开全部
红岩(第二章)
书店开业有一段时间了。他早就想找个机会和小陈深谈一次。随着全国胜利形势的
逼近,他心里的许多打算,现在应该尽快地着手进行。有些事情,过去也曾想过,但总
嫌太遥远,太空泛,有些渺茫;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想得很多,很具体,而且有条件和
机会去力争实现。过去,他作过一些工作。特别是抗战初期,刚刚入党的那段时间,当
时许多学生运动,他都参加过,而且经常抛头露面。不过皖南事变以后,环境恶化了,
他不能不隐蔽起来。及至他在银行界有了一些发展,并且为党负担了一些经济工作的责
任,他便再也得不到参加群众运动的机会了。最初,他对白色恐怖下的新的工作方法,
是不习惯的,在最艰苦危险的黑暗年代,党和他只能保持单线联系,几个月才能和上级
见一次面,也使他产生过苦闷。后来,他终于习惯了新的工作方法,习惯于利用各种上
层关系和银行界的生活方式来掩护自己。他熟悉了地下工作的某些规律,他和他妻子一
直安全地住在银行宿舍里,从来没有暴露过身分,也没有给党引起过任何麻烦,相反地,
组织上付托他的事情,他都尽力地做了。
最近一些时候,甫志高对长期宁静的生活,渐渐地不能满足了。作为地下工作者,
他渴望着参加更多的斗争。当然,这和年轻时那种热情冲动是完全不同了。这种急于参
与活动的情绪,在他反复研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以后,变得更加明显
和强烈。革命发展到转折点了,多少年来的革命斗争,眼看就要胜利了。急于工作的愿
望,使他异常兴奋,几次向党要求担任更多的工作。虽然区委书记江姐在移交工作时,
将他希望接管的学运工作交给了新调来的同志;但是老许却把建立备用联络站的工作交
给他了,这是件秘密的工作,区委的同志都不知道这件事。也许老许的想法和他的不完
全相同,但不管如何,甫志高觉得,这是党对自己的信任。因此,他决心把党委托的一
切工作做好,不管是金融界的,还是联络站的。他还希望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例如办
好书店,进而在文化界取得新的发展等等;因为做文化工作也便于隐蔽,较少暴露的危
险。目前,他并不害怕困难,但是感到缺少助手,他对年轻热情的陈松林特别重视,希
望他迅速成长,帮助自己在活动中作更多的事情。
楼梯在响,打断了甫志高的思路,清理完书刊的陈松林上楼来了。
甫志高回头注视着年轻单纯的助手,缓慢而有兴致地问:“小陈,近来工作安心了
吗?”
陈松林憨直地苦笑。
“一天到晚气力用不完,倒是干鎯头还强些!”“你还挂念工厂?”
“炮厂闹成啥样了?”陈松林一点也不掩盖,冲口说道:“让我回厂去看看嘛!”
“听说还是僵持着……”甫志高很久没见到余新江,也不很了解情况。“不过,全
市工人的支援,声势倒比前些时候大得多了。”
陈松林眨着一双圆圆的眼睛,想听下去。他没有听到更多的消息,只好长长地嘘了
口气,靠在床边上坐下。
“小陈,你不安心工作?”甫志高微笑着,猛然问。“不是!”陈松林不知怎样回
答才好。“党叫干啥就干啥,只是……”他的拳头结结实实地在床边上捶着,补充着他
未说完的意思。
象这样的年轻同志,刚脱离熟悉的环境,担任这种新的、特殊的任务,多少有点不
习惯,是很难怪的;自己当年刚脱离群众运动转入长期隐蔽时,何尝不感到苦闷?甫志
高并不急于说更多的话,只是默默地抽烟,端详着面前的年轻小伙子。
“书店多久扩大?”陈松林忽然问。因为甫志高说过:书店开业以后要逐渐扩大,
不仅作备用的联络站,而且在文化方面,也要作些工作。书店扩大,业务增加,再有一
两个同志来作店员,都是陈松林求之不得的事。
“我找你正是为了研究这个问题!”
对着小陈睁大了的圆眼睛,甫志高目光闪闪地告诉他:“我们扩大书店的着眼点,
是给党作更多的工作。既完成联络站的任务,又秘密地卖进步书刊。你想想看,当那些
读者激动地从你手上得到新的知识和各种宝贵文件时,你不是为党作了更多的工作吗?”
“……”小陈睁着圆眼睛,望着甫志高。
“而且,”甫志高接着说,“我们的读者,大半是求知欲最强的青年学生。他们渴
望追求真理,追求战斗的人生。因此他们渴望找到走向光明的指路人。我们的光荣任务
就在这里。把书店办好,多少发挥一点过去《新华日报》和那些进步书店的作用,在今
天是特别迫切的工作!”
说到这里,甫志高忍不住告诉小陈一些他不很知道的事情,特别是最近农村武装斗
争的蓬勃发展,城市大量抽调干部下乡支援农村……甫志高说:这一切都要求每个人,
充分认识时代的特征,放手地开辟各种工作。
听到这里,陈松林很自然地联系到自己的业务,他焦急地询问:“那么,书店为什
么还不扩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4-03
展开全部
书店开业有一段时间了。他早就想找个机会和小陈深谈一次。随着全国胜利形势的逼近,他心里的许多打算,现在应该尽快地着手进行。有些事情,过去也曾想过,但总嫌太遥远,太空泛,有些渺茫;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想得很多,很具体,而且有条件和机会去力争实现。过去,他作过一些工作。特别是抗战初期,刚刚入党的那段时间,当时许多学生运动,他都参加过,而且经常抛头露面。不过皖南事变以后,环境恶化了,他不能不隐蔽起来。及至他在银行界有了一些发展,并且为党负担了一些经济工作的责任,他便再也得不到参加群众运动的机会了。最初,他对白色恐怖下的新的工作方法,是不习惯的,在最艰苦危险的黑暗年代,党和他只能保持单线联系,几个月才能和上级见一次面,也使他产生过苦闷。后来,他终于习惯了新的工作方法,习惯于利用各种上层关系和银行界的生活方式来掩护自己。他熟悉了地下工作的某些规律,他和他妻子一直安全地住在银行宿舍里,从来没有暴露过身分,也没有给党引起过任何麻烦,相反地,组织上付托他的事情,他都尽力地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阳光的hmxy
2016-02-28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09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277万
展开全部
1948年元旦,山城重庆笼罩在迷雾中。

地下工作者余新江秘密找到甫志高,传达重庆地下共产党领导人许云峰的指示,让甫志高筹集钱款救济长江兵工总厂炮厂工人,亦在沙磁区设一处备用联络站。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为了发动内战大批生产武器,扩建兵工厂,占用炮厂工人宿舍区。工人不搬家,昨天夜里他们就放火将工人宿舍烧毁。甫志高是大丰银行会计主任,秘密参加革命工作,担任地下共产党沙磁区委委员。接到指示他先是利用工作之便筹集钱款,然后在沙坪坝正街办了“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备用连络站。陈松林本是长江兵工厂工人,也是地下共产党。他常去重庆大学给大学生华为送书刊,目睹了学生们反内战、反迫害与国民党特务作斗争的场面,还结识了学生刊物《彗星报》主编、法律系学生黎纪纲。一位衣衫破旧、脸色苍白的青年常到书店来看书,不久陈松林认识了他,知道他叫郑克昌,是黎纪纲的表弟,追求进步,但现在失业了。
100字:地下工作者余新江秘密找到甫志高,传达许云峰的指示,以书店的形式设一处备用联络站,由陈松林联络员。由于甫志高的盲目急进和陈松林的斗敌经验不足,被国民党特务钻了空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