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美术鉴赏课论文

求一篇美术鉴赏文章,两千字左右,请从以下十幅图中任选其中一幅进行鉴赏,谢谢各位高人了!!十分感谢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唐... 求一篇美术鉴赏文章,两千字左右,请从以下十幅图中任选其中一幅进行鉴赏,谢谢各位高人了!!十分感谢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唐代张萱、周昉的《唐宫仕女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1-13
展开全部
开卷睹盛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摘要】中国绘画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转向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的产生的艺术杰作,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
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键词】风俗画;虹桥;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中国历史进入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连年的征战局面,社会逐步
走向稳定,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商业和手工
业的空前繁荣,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于是表现市民生活题材的文、
艺作品也应运而生,社会生活画也因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
的扩展和经济的繁荣持续的发展,一部分画家逐渐走出画室,融入现
实生活。随后就出现了一种取材于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主要反映当
时身处下层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如商人、小手工业者,还有妇女和儿
童,这些普通的人物形象不断的出现在画家的笔端,也提高了他们的
艺术兴趣,成为他们乐于表现的题材和重点描绘的对象,由于对生活
实际体验的增强,所以在表现上得心应手,真实生动,这在以往的人物
画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落的各地著
名的画家逐渐集中起来,形成了庞大的画家阵容,有一套完整的绘画
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这更有利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发
展,乃至于达到鼎盛时期。
北宋晚期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风俗画”的宏篇巨
制,它就象一部纪实片,向观者详细真实地讲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
的时代风貌,该作品内容复杂,场景开阔,人物众多,是一幅不可多得
的艺术珍品,也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绘画作品,还是历朝历代被临
摹最多的一幅作品,如明代画家仇英曾仿画过。该画堪称中国美术史
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张择端,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年月不详,北宋晚期著名画
家,主要活动在宋徽宗时代。史书上说,他自幼好学,曾游学于京师,后
因画艺出众,才华横溢,被宋徽宗赵佶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
择端绘画北宋京都的繁华盛景。张择端请旨到郊外作画,这样可以安
心创作。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北宋京都的繁华盛景,竟是在东京都城郊
外的偏僻农舍里创作完成的。当张择端呕心沥血完成此作品,并将画
好的长卷呈给宋徽宗御览时,徽宗大喜过望,连连夸赞,爱不释手。从
此,《清明上河图》被宋徽宗赵佶收入皇宫内府。历史上确切记载张择
端传世作品也只有一件,那就是《清明上河图》,但仅此一件,足可光照
千秋。
《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表现了北
宋宣和年间,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色。这幅作品
内容极其丰富,技巧高超。画中人物超过550人,船只20余艘,车、轿
20余乘,房屋店铺,嶙次栉比,人马喧闹,充分反映了宋代京城水陆两
运繁忙和商业兴盛的景象,是北宋汴京社会风俗的全面反映,众多的
人群,丰富的场景,自然逼真,它不是一般的表面热闹场面的记录,而
是以各个阶层的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动
态和人民生活状况展示出来,是一幅有着高度的历史性、真实性的艺
术作品,是一部前无古人的宏伟史诗。
《清明上河图》在历史上也数次历经劫难,最后一次是1945年8
月19日,末代皇帝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
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
苏联红军截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卷,从此该画下落不明。直到
1950年,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在负责整理鉴定解放战争收
缴来得大量书画珍品时发现了《清明上河图》,后经鉴定就是张择端的
真迹,使得这一遗失多年的国宝重见天日,再次入藏北京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超越传统题材
传统的人物风俗画题材,多表现帝王将相,神仙佛道,达官贵妇的
日常起居,而张择端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特别是下层人,
这源于画家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关照,对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状态的深
入了解和感受。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平凡小事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在《清明上河图》中,不仅仅表现了
士、农、工、商、僧、道、医、卜、官吏、妇孺、车夫、船夫等形形色色众多的
人物面貌,人数多达550人左右,仅从人数上就足可以与四大名著作
个比较。而且安排上疏密有致,聚散有理,同时还表现了他们的各种活
动,真可谓洋洋大观,生活百态。
2.人物刻画神形兼备
《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始终是整个画面的核心,画家巧妙地将各种
人物安排在生活背景中,唇齿相依,自然和谐。随着画面的不断展开,
人物位置的安排也恰如其分。整幅画卷真实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体态
形貌,数百个人物,不同行业,年龄,性格,活动,人物虽高不过寸,但须
眉毕现,栩栩如生,并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或紧
张,或闲适,或冷漠,或焦虑等,作者生动逼真的刻画与描绘可以说入
木三分,达到了极至。如虹桥上看热闹的人群在表情刻画上传神生动,
姿态不一:有的静心观望,有的指指点点,有的大声吆喝,有的担心焦
虑,还有的高喊助威;桥下面来往船只更是热闹非凡,一条大船正从在
激流中通过桥洞,船夫20多人,动态各异,有人在放倒桅杆,有人在船
舷用力撑篙,有人在舱顶用竿抵住桥洞,还有人从桥上扔下绳索,以避
免船过桥洞时碰橦对方,发生意外,酿成大错,桥上观看的人也表情紧
张,画面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热心关注和参与这场搏斗的人们,人物刻
画生动细腻,表现出他们的互帮互助,我们通过画面似乎听到了船工
的呼喊声和喧闹声。
3.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这幅作品为我们留下了社会的、历史的真实画卷,是现实主义的
伟大杰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画家通过自己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
研究,分析和揣摩宋都汴梁的社会生活,了解汴梁城内外的各行各业、
各色人物的身份、年龄和穿着打扮,客观真实、精细准确地再现了“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画面开首处在嫩柳初绿的乡间小道上,一行
人扫墓归来,街口遇到了同去扫墓的夫妻俩,丈夫头缠柳枝,赶着一头
母驴,妻子则身披斗篷骑在公驴背上。由于那头母驴发情拼命挣脱主
人手牵的缰绳而狂奔向公驴,主人一时没有防备而乱了手脚,惊恐万
分。等他冷静下来以后,一手用力扯着缰绳,一手则慌忙地保护小驴躲
避,而那只公驴竟发狂把背上的女主人掀翻倒地,丈夫见妻子危险便
惊慌的向四周求救。刻画的极为生动朴实,没有丝毫造作。还有如画面
所出现的宋代宣和年间汴京街道上的店铺,无论是酒楼饭店,还是当
铺旅馆等等,都与宋人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完全相符合。而画
面出现的虹桥,则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因其外形结构新
颖独特,宛如飞虹而称之为“虹桥”。该桥是古代木拱桥的典型代表,完全以木梁相接而成,虽然通体没有
一根支柱,却坚固、实用、美观,而“巨木虚架”又解决了急流冲倒桥柱
和大船过桥难的问题,从工程学来讲非常符合科学原理。虹桥外型独
特,朴实美观,是古代建造师们的智慧结晶。据桥梁专家研究,艺术家
真实地表现了桥梁的结构和比例,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建筑学资料。
4.全景式的构图
当我们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应当清楚的感觉到,中国画与西方
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打一个比方,画家像一个导游,而看画的人,像
一个游客。西方的导游,可以原地不动,看到什么,就给游客介绍什么。
这是在西方艺术作品中常见的“焦点透视”。中国的画家与西方的画家
不同,采取全景式构图,象是在飞机上俯瞰大地,边走边看,走到哪里,
就讲到那里,空间跨度可以无限延展。中国画的这种表现方式叫做“散
点透视”。《清明上河图》在构图上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这种传统的透视
原理,表现了繁多而连续的场景内容,或是远望,或是近观,画家的视
角似乎总在流动变化,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论视角如何变换,整个
画面却有一种气韵贯穿其中,浑然一体,丝毫不显得呆板和突兀。张择
端在这幅画巨作中将“散点透视法”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展示了他惊
人的艺术才华和艺术表现力。
《清明上河图》气势宏大,包罗万象,观为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
活的北宋京城的全貌,无论从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的出现为中国古代美术史抹上了最辉煌的
一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